笔墨随性 丹青抒怀

笔墨随性 丹青抒怀

首页角色扮演造化神境更新时间:2024-05-11

轻舟已过万重山(国画) 陈培伦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山水画家陈培伦对任何人都是那样朴实、谦和、大度。谈到艺术时,他对作品的分析常常一语中的,既中肯又透彻,显示出他的睿智和对艺术研究的深刻。

在陈培伦的眼里、心里都是山水画。他常游历于大山大水之间,取自然之真气,体悟造化之神韵,用心灵去感悟大自然。泰山、黄山、青城山、峨眉山、太行山是他常去的地方,也常出现在他的笔下。近些年,他多以水墨淡彩来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厚的传统山水文化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他、感动着他,促使他在艺术创作的研究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进。

陈培伦在艺术上大胆地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形式和笔墨语言,始终追求朴实、自然、清新的意境表达。他运用精到的笔法勾勒出鲜活的山水,用老辣的笔触展现生机盎然的柏树,用干湿相破的手法来表现历经岁月沧桑的古亭,用相互交融的色墨体现斑驳的老桥……他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筛选出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而笔随心运、墨随情舞。他把绘画中的勾、皴、点、染解构为自己的形式语言,探索水、墨、色的相融相破,最大限度地使笔、墨、色、水交相辉映,以自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五岳独尊》《苍岩胜景》《含山转苍翠》等作品中,他大胆地运用光影的变化,在古建筑表现上用富有变化的笔墨画出质感、光感,从而形成特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描绘方式并不是借鉴了西画的光影表现手法,而是他从生活感受中演化得来的,具有不可多得的原创性。

陈培伦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所以他走的是从写生到创作再到出新的艺术之路。他认为,写生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写生的升华,而出新必须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泰岱松云》是陈培伦在泰山写生的基础上创作的一幅画。他说:“我的山水画是以具象写实手法绘成的,有其自然依据,更有我自己的特殊感受,是有感而发的。我反对画泰山而类峨眉,更反对如实照搬。”我们在《泰岱松云》中看到的,正是这种基于写生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的体现又不是写生习作的拼凑,而是经过了集中、概括乃至想象和再创造后形成的更为典型的真实。这一切又如此自然,不露痕迹。陈培伦怀着对泰山的崇敬之情,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这种壮美是由位置的经营来实现的。画面中泰山山脉的主体是由近而远、重重叠叠的。山脉沿山脊蜿蜒而行。山峰有主有从,山体厚重雄伟,丛峰如众星拱月。山体之间的大结构由云气接连,山下河水环绕,形成虚实隐现的对比。从构图上可以看出,画家对整个画面的营造下了很大功夫。他打破了传统起承转合的程式,更多注重山体的重叠,掩映山势的运动与平衡。多变的构图使整体画面开阔宏大、气脉通畅,虚实、主次得体,从而营造出“真境宛然神境生”的审美感受。值得注意的是,这幅《泰岱松云》没有停留在气势的壮美上,而更注重表现出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气象。

创作中国山水画,还要力扣“笔墨”和“意境”这两个基本点。“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核心概念。一幅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必见笔见墨,以笔造型、以墨生韵,从而彰显出生动的气韵。“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核心概念。中国山水画是画家生命精神的载体,反映了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所以,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陈培伦注重笔墨运用与意境追求,尤其注重“师自然”和创新,坚持不画重复的作品。自2000年以来,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或参与展览,但没有一件作品是雷同的。这是他“师自然”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陈培伦在长期的山水画探索、研究与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在继承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深入生活、师法自然,才能不断创新笔墨,画出更新、更美、更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本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