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

评《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

首页角色扮演仗剑仙尘更新时间:2024-04-25

【原文欣赏】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

作者:薛志鹏

目录

1.七绝·三门缢蛏

2.七绝·三门青蟹

3.七绝·三门拾蟹

4.七绝·三门扁食

5.七绝·三门青团

6.七绝·三门麦饼一

7.七绝·三门麦饼二

8.七绝·三门状元糕

9.七绝·三门松花饼

10.七绝·三门糟羹

11.七绝·三门麦焦

12.七绝·三门豆腐饼

13.七绝·三门炒糯米圆

14.七绝·三门麻糍

15.七绝·三门炒米面

16.七绝·三门祭冬冬至圆

17.七绝·三门垂面

18.七绝·三门黄秋葵

19.七绝·三门古法红糖

20.七绝·三门草糊冻

21.五绝·三门跳跳鱼

22.五言排律·三门彭赖豆面

23.望海潮·三门望潮

24-31.七律回文联珠·三门麦饼一系八首

24.绕阑吟雨露(首联起句·正序)

25.明月见来归(首联起句·反序)

26.御柳疏飞雪(颔联起句·正序)

27.风清唤梦惊(颔联起句·反序)

28.小舟催去叶(颈联起句·正序)

29.萍泛几台云(颈联起句·反序)

30.玉饼分霜落(尾联起句·正序)

31.星浮锁雾香(尾联起句·反序)

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序

作者:薛志鹏

曾几何时,自从三门系列美食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几度播出后,沉寂在浙东东海岸一千多年的三门小海鲜、麦焦、麦饼、松花饼等等一系列三门特色美食便成了国内外游客们魂牵梦绕的美味。

三门的传统美食,淳朴、清润、幽香而味美,蕴含着三门百姓千百年来积淀而来的生活智慧和深厚底蕴,不可多得且充满神秘。

吾非三门人,久做三门客。美味赋诗行,岂可穿肠过。笔者是常在三门的外乡人,是沐浴着希溪谷孩儿们的品茶声,涤荡在春之谷的风儿里,嫣然飘落在三门广袤的丛林下,悠游在九曲盘桓的琴江和珠游溪畔,蜗行在崎岖而古老的石板路边的一片他乡云叶,是悄无声息地潜行在三门山海间播撒教育火种的教育推动者之一,亦是一名夜不成寐皆为诗,名不见经传的不知名亦不著名之诗者。

笔者在三门的山魂海魄之间畅游数载,所见所闻多是根植在三门人内心深处那份质朴的人文文化,所尝所品的是镌刻在三门山水肌肤上那浑厚的历史沉积和古老的千年烙印,久而久之甚至在笔者心中徘徊着一种莫名的灵性,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常有诗句触动笔端,吾虽不才,却不能自拔。

深思良久之后,笔者最终决定在自己多年日夜笔耕而原创的《薛志鹏三门春溪集诗词800首》基础之上,在亲朋挚友的殷殷照顾下,努力吃遍三门,又熬了许多不眠之夜,以吾第三视角为着眼点和观察镜,再次着手创作了聊聊《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以慰心怀。

或许,以后笔者还会创作更多的三门美食诗词,谁知道呢?谁又知道笔者会不会偶然间又品尝到三门哪些不为我知的美食呢?谁又知道那些尚隐匿在三门古巷深处的灵魂小吃,会不会屡屡触动我的哪一根震颤的心弦,弹奏出什么样的调调呢?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文人墨客,上至君王帝胄、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黎民百姓,有谁不是彻头彻尾的“吃货”呢?笔者希望以本部《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为一种文化传声筒或文学载体,以外乡人的思维维度为锚点,让三门美食在诗词的超时空传播维度渲染下,更加经久不衰,声播千古,饱得更多人们的口福,笔者便是余有荣焉也。

现酌请世界各地的“吃货”朋友们,以笔者三门美食诗词之拙句为主轴线,以美食清诗为脉络,抽丝剥茧,举一反三,在三门美食诗词里遨游天际,沁润一下可望似可及的柔嫩舌尖和久候的味蕾,三门美食诗词由吾代笔,诸位美食君家直可大快朵颐矣。

也许,您背对着我,香帕遮唇,喉结暗动,悄悄吞下的每一缕金津玉液,或是您不经意间滴落尘埃的每一滴涓涓香涎,皆蕴含着我对您的一丝丝敬意,您若欢喜,大饱口福,便是吾之万千荣幸也!

——2023年1月5日,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薛志鹏三门美食诗词合集31首

1.七绝·三门缢蛏(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云客三门品缢蛏,

擎杯举箸赞连声。

人间美味何方觅?

仙岛蛇蟠有盛名。

【注】

①三门缢蛏:俗称蜻子、蛏子,隶属于真瓣鳃目,蛏科、缢蛏属。三门缢蛏产自浙江省东部沿海台州市三门县三门湾,其海涂辽阔平坦,海水中生微生物含量极高,海涂肥沃,污染极少;三门缢蛏生长快、个体大,壳薄、肉嫩、肥壮,色白味鲜,久负盛名;

②三门缢蛏与唐僧肉:三门缢蛏每百克鲜蛏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灰粉1.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77毫克,有较高的滋补作用,被誉为“唐僧肉”;

③获得荣誉:三门县,有九个缢蛏主要产地获得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被誉为浙江省缢蛏之乡,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七绝·三门青蟹(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三门去岁蒸青蟹,

难忘人间世外鲜。

幸得郭家尝此味,

今朝唇角尚流涎。

3.七绝·三门拾蟹(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一来二去三门往,

四季生鲜五味王。

六里滩涂横七蟹,

八州九客拾慌忙。

【注】

①三门青蟹:浙江省三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门青蟹色泽光亮,呈青蓝色,壳薄螯大,体壮饱满,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为低脂肪高蛋白食品。其水分含量低、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肉质丰满结实、味美鲜甜、口感好,六、七月份青蟹约150-350克左右,有独特的清香;

②营养物质含量:三门青蟹富含18种氨基酸,每100克含蛋白质14.0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0.8克、钙135毫克、磷139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A达5980个国际单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肉和内脏可治疥癣、皮炎、清疮、湿热、产后血闭等,有利水消肿、滋阴壮阳之功效,是优的良美容保健食品;

③获得荣誉:先后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银质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名牌产品、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和中国浙江渔业博览会金奖,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七绝·三门扁食(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水饺之形非水饺,

馄饨不信是馄饨。

晶莹剔透皮如纸,

馅里青蔬外见痕。

【注】

①三门扁食:三门小吃扁食,它是三门传统的夏至节令食品。它的做法和饺子有些相似,将馅料包进薄粉皮中掐捏,下锅煮或是上笼屉蒸都很美味,但是扁食和饺子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馅料。饺子的馅料是鲜肉加了芹菜或是细葱等食材,直接包入皮料即可,而扁食却有许多讲究。豆干、猪肉、咸菜、茭白等切成细丁,放入锅中用大火炒熟炒香,配好成馅,再包入薄皮之中,掐成耳朵状。扁食做得好吃,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馅料的调配,但馅料的制作,每家每户都有不同,这才使得扁食的味道也各有不同;

②扁食原本是三门的传统食物,时逢重要节庆,才有机会吃到。但是现在,扁食已经成为一种家常小吃,无需等待节日,市民们可以随时在早餐店、饭店吃到美味的扁食。

5.七绝·三门青团(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汁鲜米糯包春味,

叶嫩绵香裹外边。

每岁清明同祭祀,

千家万户食青圆。

【注】

①三门:地名,指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②三门青圆,或称清燕、青艳、青团等,皆为谐音,据传三门称之为青餣(音:yè),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江南台州及三门清明节的祭祖食品,既有对先人的缅怀,也有对春天新生的希冀;

③三门青餣,是将糯米粉里加入捣烂绵青嫩叶,内裹咸或甜的馅料,做成小柱状,外贴树叶蒸煮而成。青,通常指鼠曲草或艾青。青,是最嫩的颜色即翠绿,所以是捣“青”为汁,和面粉做团,色如碧玉,皮糯绵软,香糯可口,或甜或咸,甜为豆沙馅,咸馅有猪肉、豆腐、咸菜、花生、虾皮、葱等,外贴梓树叶蒸制而成,色泽苍翠欲滴、外皮香糯可口,不甜不腻,食之满口生香,闻之清香四溢;

④2021年春,书于浙江台州三门春之谷。

6.七绝·三门麦饼一(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虚台白雪如云落,

鲜肉青蔬作斗量。

麦饼尝来馋难解,

浑然不顾已三张。

【注】

①三门麦饼是三门常见的一种日常美食,将事先和好到麦面在案台上待用,客人随意指点包括各种鲜肉、虾米、咸菜、土豆泥、南瓜、制作好到青菜等等馅料包裹其中,在圆平锅上煎成一张张饼,供客人食用;

②三门麦饼,味道鲜美,回味绵长,深受食客喜爱。

7.七绝·三门麦饼二(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莲云酿雪浮花落,

脍炙鲜蔬染露香。

千里客來尝麦饼,

不知不觉两三张。

【注】

①莲云:莲花一样的云,此处指形状如莲花一样的麦饼;

②酿雪:原意指空中水蒸气逐渐凝聚而形成为雪,此处指经过发酵雪白的面团;

③浮花:愿意指漂浮在水面的花瓣,此处指干面粉,即是在已和好的面团上再洒上干面粉;

④脍炙:细切或烤熟肉,泛指美味佳肴;

⑤三门麦饼:三门麦饼是浙东台州三门一带常见的日常小美食,店家将和好的麦面在案台上待用,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指点包括切细的鲜肉以及虾米、咸菜、土豆泥、南瓜等各种新鲜蔬菜做馅料,包裹在面团中,擀成一个圆饼,放在圆平锅上用清油煎烤。其道鲜美,回味绵长。笔者因工作关系常常流连于三门,品尝过台州各地包括临海、椒江、黄岩、温岭、玉环、天台、仙居、路桥及三门各处类似的麦饼,深受当地人及游客的喜爱。然台州各地之各种麦饼,虽风格大致无二,而细品其味却各有千秋,也许是个人口味使然,本人最是喜食三门心湖国际滨海大道边的“好吃点麦饼”,不仅如此,还经常带天南地北的高朋贵客前去小店里品尝,贵客皆云:“好吃”;

⑥2021年4月,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幼儿园临时办公室。

8.七绝·三门状元糕(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月影丹台随处落,

云容白雪自成欢。

拈来一款朱红印,

必是谁人中状元。

【注】

①三门状元糕,是三门美食小吃之一,其“糕”与辞海里的“糕”有本质的区别,它有一定的湿度和粘度,不能久藏,宜即做即食;

②三门状元糕做法:将糯米粉兑水再掺入白糖拌匀,中间夹入一层层海苔拌红糖,蒸制后盖上吉祥喜庆的红印,就成了“状元糕”;

③三门状元糕,香糯软口,蕴含喜庆之意,当地人遇有乔迁新居和考上大学的,亲朋好友须相送“状元糕”表示祝贺。状元糕是浙江台州及三门湾一带的传统风味小吃,自古就有考前吃状元糕的习惯,三门沙柳附近流传着这样的几句顺口溜:“状元糕,真奇妙,送人家,晦气消,吃了它,状元考”,俨然成了寓意状元及第,添彩消灾的佳肴。

9.七绝·三门松花饼(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千花宿露含春色,

万点流星落玉盘。

明目清香迷日月,

瑶池仙子下神坛。

【注】

①三门:地名,指浙江台州三门县;

②松花饼:三门美食小吃之一,其色泽金黄美观,酥脆香甜,筋道弹牙,软糯香甜,松香满口,令人百吃不厌,且具有清香浓郁、明目养颜、养心益胃、收燥敛湿等诸多益处。松花,即松树的花穗,每年清明前后,正是采摘松花的时节,三门的农家大多会采摘些松花穗,晒松花粉,松花粉再遇到糯米粉,就有了春天的特殊味道——松花饼,三门人们认为,它是春天赐予人们的美食;

③松花饼的主要制作方法:将天然松花粉、糯米粉、白糖及清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搓透搓匀,把拌好的面粉团,切至一片片椭圆形,然后再将切好的生饼块放置煎锅上,用温火烙制成表面金黄色,即可食用;

④2022年12月6日,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0.七绝·三门糟羹(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细柳营前吹鼓角,

桃花坞里煮鲜羹。

横戈一饮吴钩暖,

仗剑天涯铁马鸣。

【注】

①三门糟羹、麦焦的由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1555年-1562年间奉命在浙江沿海一带抗倭。某年正月十四被困三门仙岩洞内,当地百姓便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米粉,生、干海鲜,肉,蔬菜及干果等等熬成糟羮,再用薄饼把几十种烹炒过的肉及蔬菜卷起来,制成麦焦,供抗倭官兵裹腹及行军食用,最终取胜。

自此,为了纪念戚继光带领军民抗倭,当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流传至今糟羹和麦焦成为当地一道传统美食。这一天,家家开门熬糟羹,任何人均可见门即入,家里今年有婚嫁的人家儿,更当街熬糟羮,供路人及游客随意食用,被食用最多的人家儿倍感荣耀;

②2022年12月11日夜,书于杭州希溪谷。

11.七绝·三门麦焦(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玉饼鲜蔬心自许,

云丝白发喜相逢。

千秋美味千秋话,

半卷河山半卷情。

【注】

①三门糟羹及麦焦的由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1555年-1562年间奉命在浙江沿海一带抗倭。某年正月十四被困三门仙岩洞内,当地百姓便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米粉,生、干海鲜,肉,蔬菜及干果等等熬成糟羮,再用薄饼把几十种烹炒过的肉及蔬菜卷起来,制成麦焦,供抗倭官兵裹腹及行军食用,最终取胜。自此,为了纪念戚继光带领军民抗倭,当地百姓每年的正月十四过元宵节,流传至今糟羹和麦焦成为当地一道传统美食。这一天,家家开门熬糟羹,任何人均可见门即入,家里今年有婚嫁的人家儿,更当街熬糟羮,供路人及游客随意食用,被食用最多的人家儿倍感荣耀;

②麦焦是三门风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三门人是“逮着节日就吃麦焦”,无论过年、元宵节、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节、冬至等节日都少不了它,这是一款色香味俱全,蕴含史历史传承的美味;

③做法:将面粉放在大盆里调成糊状,加上一勺水静置一两个小时,不停搅动,调成稠度适中的粉糊,温锅倒少许植物油,在锅里擦一擦,然后抓起一团粉糊,按顺时针快速地移动,铺开、摊平,待雪白的粉微黄,边沿翘起来,用左手轻轻一揭,一张大如铜盘薄如纸片的麦焦便皮出锅。再烧时鲜蔬菜、虾仁、猪肝、蛋皮、墨鱼干、时蔬等十五六个菜,用又韧又薄的麦焦皮卷起来食用。下次再吃的时候,在锅里放点油,把卷好的麦焦烙成两面焦黄,确是美味;

④2022年12月11日夜,书于杭州希溪谷。

12.七绝·三门豆腐饼(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凝云作雪下江南,

浥露和霜几对煎。

游子神君经此地,

闻香来上两三盘。

【注】

①三门豆腐饼:浙江台州各地有吃豆腐饼的习惯,笔者所言之台州三门豆腐饼,当地人称其“锅饼”,在三门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有一席之地,每日的早午餐时分,三门街头巷尾的麦饼店便人头攒动,食客络绎不绝,是一种颇受三门人钟爱,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

②三门豆腐饼制作方法:提前用面粉、水、酵母和面醒发备用,以老豆腐、嫩豆腐、肉馅、海米碎、胡萝卜、香菜、葱末等等为主要原料调制成肉馅,再将备好的大面团逐个分成一个个拳头大的小面团,包入调制的馅料,压扁呈饼状,在加了少许食用油的平板锅中油煎而成。煎制成的豆腐饼色泽金黄,软糯鲜香、 柔嫩可口,味道诱人,食之令人回味无穷。当然,笔者作为外地人,只是在吃三门豆腐饼时顺耳听来的这种做法儿,具体因人而异,小店里和家常做法儿亦有差别,莫一概而论;

③2022年12月19日夜,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3.七绝·三门炒糯米圆(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孤舟冷雪半青黄,

一笠珍珠洒玉江。

当世谁知曹子建,

曾留此物味无双。

【注】

①三门炒糯米圆:三门炒糯米圆历史典故:三国时期,曹操之子陈王曹植(字子建,鄄城王、陈思王)出皇宫逃亡至三门湾,为果腹和保持营养,携带了御厨精心制作的糯米蛋圆(和蛋同炒)作为点心。陈王曹植后裔隐居三门湾后,将这一皇家美食又加入了跳跳鱼干等三门本地的小海鲜,成了馈待亲朋的高级点心。经近两千年沧桑演化,现代的三门糯米圆颗粒更小,粒粒似珠玑,更富有情趣,也更入味;

②三门炒糯米圆做法:糯米粉加温水揉成粉团,再分一个个弹珠大小的丸子,稍压扁,将五花肉及香菇切片,豆腐干或胡萝卜切丝,包心菜叶切丝,蛋饼切丝,蒜苗叶切段。将糯米圆入平底锅煎成两面金黄。起油锅,中小火煎猪油和五花肉,放入蒜苗、豆腐干、香菇、红萝卜煸炒,逐次放入包心菜、番薯粉丝,炒至包心菜软,倒入热水煮至收汁,撒上蒜叶、鸡蛋丝稍焖出锅;

③2022年12月20日夜,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4.七绝·三门麻糍(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云施粉黛白如雪,

玉女冰清半似脂。

几片红妆争邂逅,

千山万水寄相思。

【注】

①三门麻糍:三门麻糍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有实心的,还有带馅的。鸡蛋麻糍、红糖麻糍、海苔麻糍、干烙麻糍,吃不腻的绵柔糯香,其中的红糖麻糍软糯香甜,余韵清香,有嚼劲;

②三门麻糍做法:选取上好的糯米,用清冽的山泉水浸泡,直到糯米饱满圆润,放入木质的饭蒸里用大火蒸上半个小时左右,把蒸熟的糯米倒入捣臼里。一人抡捣杵头砸石臼的糯米,另一个人蘸水翻动糯米团,很费力气,一直捣至捣臼里的糯米团不见米粒,成了弹性很强的黏稠团状,再放在撒有松花粉或小麦粉的案板上,几个人一起用长长的擀面杖滚压成一公分厚的麻糍,然后切成长条状,折三叠整齐地码放,醮蘸上红糖或白糖,便是难得的美味;

③2022年12月21日,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5.七绝·三门炒米面(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清风拂柳千丝缕,

秀女垂纶荡玉钗。

美味常侵游子梦,

妙香疑入故人怀。

【注】

①三门炒米面:亦称“面干”,被称为三门小吃界的“贤士”,既可亮相星级酒店,又可安守街边小摊,入可藏于麦焦之中,出可独立成席待客。米面除了制作工艺考究外,又因其在太阳下晾晒,被海风自然吹干,是三门家喻户晓的美食,亦承载着三门天涯游子对家乡千丝万缕的眷恋。

②三门炒米面的做法:干米面提前泡水,变软后捞出沥水备用。将包菜、胡萝、干香菇、绿豆芽、猪肉、米面、鸡蛋或鸭蛋、大蒜等配菜洗净,蛋皮切丝备用。锅中下肥肉炒香,加料酒和大蒜去腥,加胡萝卜和香菇丝,加入生抽调味,加入米面,用筷子翻炒均匀,裹上酱料,下包菜丝和绿豆芽、蚝油继续翻炒均匀,撒入蛋丝即可,可加虾干或者鳗鱼鲞。

③2022年12月21日,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6.七绝·三门祭冬冬至圆(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火树银花祭海天,

红妆素水映珠圆。

三门冬至传千载,

万户今朝大过年。

【注】

①三门祭冬:农历二十四节气(三门祭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门祭冬,传承至今已逾700余年,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传承于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隆重而庄严地拜冬祭祖民俗大典。三门祭冬,尤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等宗族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三门祭冬由取长流水(龙潭圣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民国《临海县志稿·卷七·风土·岁时记》及三门宗族谱牒均有祭冬记载。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

②三门冬至圆:据康熙《临海县志·卷一·风俗》载:“冬至,粉秫米为丸,谓之冬至圆。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光绪《宁海县志》载:“冬至屑糯米粉作汤圆,以赤小豆作馅礼神及祖考”(旧时三门分属宁海或临海管辖)。三门冬至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用来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平安如意,因此三门一直流传着“吃过冬至圆,就算长一岁”的说法。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将糯米粉揉搓成条,分成小小的团子,再水煮熟出锅,放在红豆粉盘子里滚动,将圆子均匀地裹上红豆粉,方言叫“擂”,所以三门的冬至圆也叫“擂圆”;

③珠圆:原意为像珠子一样圆,此处指像珠子一样圆润的汤圆;

④2022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廿九)冬至,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17.七绝·三门垂面(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微尘和水白如玉,

万缕凝弦细若丝。

别去三门怀此物,

直凭一面了相思。

【注】

①三门垂面:三门传统垂面,白如软玉、细若青丝,入口滑糯,香味纯正。在三门沙柳、亭旁一带,村民以最古老的方法制作最传统的垂面,坚守原汁原味。三门手工垂面的用粉很讲究,要做出口感好的垂面,必须用农家自磨的小麦粉。以十斤粉四两盐的比例,加盐水搅拌揉好,要求韧性十足,醒面一小时左右。面粉醒好之后,揉成条,再一条一条绕起来,切成面条,再揉一次后绕在两根木棒上“上面条”,挂在面箱里再醒一个小时,其间要不停地拉长,最后将一根面条分成两根叫做“开面”,再悬挂在一排排木架上,在习习的海风和阳光下晾晒干,是过年馈赠亲朋好友的美味;

②2022年12月31日凌晨 4 时,书于浙江台州三门春之谷。

18.七绝·三门黄秋葵(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杖策青衣钓素云,

怀珠玉女引仙尘。

深情缱绻长空指,

疑是他乡见故人。

【注】

①三门黄秋葵:三门是国内为数不多,可大量种植及深加工黄秋葵的重要地区。黄秋葵,别名羊角豆、洋辣椒、补肾草等,原产于非洲,其外形酷似辣椒,呈五棱锥形,分红色和绿色两种,内有珠状小籽,长约5—10厘米,颇似手指一般纤长,欧洲及印度称之为“美人指”,美、英、法等列入新世纪最佳绿色食品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蔬菜。黄秋葵花富含黄酮,可调节内分泌、抗衰老;黄秋葵中果胶、多糖和SOD具有保护皮肤,增加皮肤弹性和延缓衰老、祛除皮肤褐斑的作用;黄秋葵种子富含天然蛋白质,经生物转化而获得“寡肽”复合物,可抗皱,是天然护肤养颜珍品。

②2022年12月31日凌晨1时,书于浙江台州三门春之谷。

19.七绝·三门古法红糖(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野火岚蒸时带雨,

冬霜月冷好驱寒。

绝伦古法千年盛,

参透禅机百代传。

【注】

①三门红糖:唐朝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北宋苏轼《甘蔗》诗曰:“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古法甘蔗红糖,能清、能润,是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始自初唐,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古往今来均为凡夫俗子乃至文人墨客们广为称道。三门有古法熬制红糖的传统,很多乡镇的人们每年冬至前后都会熬制红糖。从甘蔗种植,到成熟后收割,再到制成甘蔗糖,每一步都需要人们细致入微地守护和经营,这一步一个脚印地传承,让古法甘蔗红糖得以韵味长存,因古法甘蔗红糖的熬制工艺很是复杂,但味道香醇,回味绵长,颇受人们钟爱。

②2022年12月31日凌晨 2 时,书于浙江台州三门春之谷。

20.七绝·三门草糊冻(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辇路奔潮流暑气,

石莲浴火涌清香。

薄荷一点神仙草,

月下三杯子夜凉。

【注】

①三门草糊冻:草糊冻是台州三门的一种特色地方冷饮,亦称“青草糊”,有清热下火之功效,其以一种藤状植物石莲籽配制而成,步骤极其复杂,属民间秘方。

②三门草糊冻制作:乡人采石莲或海边甘草,以高温熬制,加少量淀粉,汁液冷却后凝结成透明冻状,滑腻柔嫩,弹性十足,清香可口,甘草熬制,更多些青草的香气。每年七八月,大街小巷的人们现场排队品尝,笔者路过亦来上几杯消暑,唯个人不喜加薄荷。

③石莲,学名薜荔,二年生草本植物,基座呈莲座状,果实碧绿圆浑,有活血散瘀,提伤止痛,治跌打损伤、外伤肿痛,清热消炎之功效;甘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褐色,内淡黄色,味甘甜。

④2022年12月31日凌晨 3 时,书于浙江台州三门春之谷。

21.五绝·三门跳跳鱼(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三门讨海忙,潮落跳鱼狂。

翅小争摇尾,惊龙出扩塘。

【注】

①三门跳跳鱼:学名“弹涂鱼”,俗称“跳跳鱼”,产自浙江中部沿海的三门湾畔,主要栖息于河口咸淡水水域,近岸滩涂处或底质烂泥的低潮区,皮肤和尾巴可作为辅助呼吸器官,可利用胸鳍和尾鳍在水面及沙滩和岩石上爬行或跳跃,能较长时间露出水面生活,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较一般鱼类强,有离水觅食的习性。

②跳跳鱼肉质鲜美细嫩,爽滑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因此日本称其为“海上人参”,特别是冬令时节弹涂鱼肉肥,故又有“冬天跳鱼赛河鳗”的说法,三门跳跳鱼因《舌尖上的中国》而名扬天下。

③跳跳鱼喜钻孔栖息独居,其孔道至少有两个口,一为正孔口,另一为后孔口,正孔口较大,一般为Y字形,不规则,一般可深达50-70厘米。

22.五言排律·三门彭赖豆面(平水韵)

作者:薛志鹏

豆面三门好,千秋古术遗。

坐塘溪水澹,彭赖草堂奇。

崇利操神杵,纤绦出宝池。

白龙飞落絮,竹杖练游丝。

待得山风过,苍茫岚气施。

闻香寻迹至,不醉也如痴。

【注】

①豆面:三门特产,以番薯为原料,手工粉丝;

②三门:浙江台州三门县;

③坐塘:地名,三门县亭旁镇坐塘村;

④彭赖:地名,三门县亭旁镇一个地名,盛产豆面;

⑤崇利:人名,指一直坚持三门传统豆面技艺传承者之一金崇利;

⑥作品摘自笔者所著《三门诗词春溪集六百首》卷伍《三门五言排律二十五首》之二。

23.望海潮·三门望潮(中华通韵)

作者:薛志鹏

三门湾里,栖居灵物,渔家望子知潮。

残露带霜,晨曦破雾,清风半卷流涛。

拍岸把人邀。揽舟待息浪,无动分毫。

百里滩涂,竞如几片落云飘。

悠忽八爪齐摇。那船头秀女,喜上眉梢。

邻客与君,投足涉水,任其绝技难逃。

裙系小蛮腰。燃起丹炉火,来把汤烧。

皇帝偷尝此味,千日不回朝。

【注】

①三门望潮:三门望潮,是台州三门的特产,其名很美,更有韵味,亦或是哪一代文人墨客将其与“望海潮”的词牌名联系起来的缘故,竟获如此之美名。在潮汛来临时,三门望潮的触手会上下挥舞摇动,渔民可因此判断潮水的涨落。望潮的个头适中,触手最为粗长有力,布满吸盘,一旦吸住就牢不可脱,只有放入水中,才会自动松开。论其味道,望潮为同类之尊,其价更大为迥异,多是论个或可得之。据说,以前三门有望潮“三套龙”的烧法儿,现在已经很是少见,但望潮清汤烧煮,味道最为原始亦是原汁原味,熟透的望潮好像一朵盛开的花,一个个爪子幻化成了大小一致一个个的花瓣,其肉质白皙,口感松脆鲜嫩,味道鲜美绝伦,是三门当地接待的贵宾的上品佳肴;

②2022年12月25日凌晨3时,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24一31.七律回文联珠·三门麦饼一系八首(中华通韵)

24.绕阑吟雨露(首联起句·正序)

作者:薛志鹏

明月绕阑吟雨露,露珠惊梦唤清风。

风清御柳疏飞雪,雪霁云台几泛萍。

萍泛小舟催去叶,叶飘香雾锁浮星。

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

25.明月见来归(首联起句·反序)

作者:薛志鹏

明月见来归影落,落霜分饼玉浮星。

星浮锁雾香飘叶,叶去催舟小泛萍。

萍泛几台云霁雪,雪飞疏柳御清风。

风清唤梦惊珠露,露雨吟阑绕月明。

26.御柳疏飞雪(颔联起句·正序)

作者:薛志鹏

风清御柳疏飞雪,雪霁云台几泛萍。

萍泛小舟催去叶,叶飘香雾锁浮星。

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

明月绕阑吟雨露,露珠惊梦唤清风。

27.风清唤梦惊(颔联起句·反序)

作者:薛志鹏

风清唤梦惊珠露,露雨吟阑绕月明。

明月见来归影落,落霜分饼玉浮星。

星浮锁雾香飘叶,叶去催舟小泛萍。

萍泛几台云霁雪,雪飞疏柳御清风。

28.小舟催去叶(颈联起句·正序)

作者:薛志鹏

萍泛小舟催去叶,叶飘香雾锁浮星。

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

明月绕阑吟雨露,露珠惊梦唤清风。

风清御柳疏飞雪,雪霁云台几泛萍。

29.萍泛几台云(颈联起句·反序)

作者:薛志鹏

萍泛几台云霁雪,雪飞疏柳御清风。

风清唤梦惊珠露,露雨吟阑绕月明。

明月见来归影落,落霜分饼玉浮星。

星浮锁雾香飘叶,叶去催舟小泛萍。

30.玉饼分霜落(尾联起句·正序)

作者:薛志鹏

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

明月绕阑吟雨露,露珠惊梦唤清风。

风清御柳疏飞雪,雪霁云台几泛萍。

萍泛小舟催去叶,叶飘香雾锁浮星。

31.星浮锁雾香(尾联起句·反序)

作者:薛志鹏

星浮锁雾香飘叶,叶去催舟小泛萍。

萍泛几台云霁雪,雪飞疏柳御清风。

风清唤梦惊珠露,露雨吟阑绕月明。

明月见来归影落,落霜分饼玉浮星。

【注】

①三门麦饼:三门特色美食小吃,有甜有咸,甜者以糖或芝麻为馅,咸者放虾皮、葱花、鲜肉、香干或掺以蛋等为馅,擀成团扇大小,烙熟即成;

②回文:即回文诗或回环诗,可回还往复,正读、倒读;

③本作为“通体回文”。正读、反读,并分别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为起句,再依次反序,演化成正序、反序七律各四首,共一系八首;

④联珠:衔头接尾轱辘体的一种格式,此为轱辘体联珠格与“通体回文”融合,形成七律回文轱辘体联珠新格式。本作自首句首字“明”始至尾字“露”止,第二句以首句尾字“露”始至“风”止,以此类推,直至尾句最后一字“明”再复首句首字,循环往复,首尾衔连;

⑤2022年11月28日凌晨1时,书于台州三门春之谷。

【诗评】

作者 杨利荣

玉兔呈祥,春节将至,有幸拜读诗家薛志鹏先生《三门美食合集31首》倍感亲切,如春风拂面,洗去昨日的滚滚风尘,静心品尝先生精心创作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好似享受隽永的文字盛宴一般,细细聆听诗人娓娓道来,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那声情并茂的细腻描绘,读来如临其境,滋润喉舌,温暖肺腑。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滩涂青蟹四季鲜,酥饼清香惹人怜。银丝垂面相思寄,云卷麦焦喜团圆。

七绝·三门麦焦

玉饼鲜蔬心自许,云丝白发喜相逢。

千秋美味千秋话,半卷河山半卷情。

前两句叙事,玉饼、云丝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麦焦的色泽与形状,心自许、喜相逢,描述了三门元宵节正月十四那天,千家做麦焦,万户喜团圆的美好时光。后两句抒情,千百年来,在三门人传统的元宵节里,丰盛的麦焦一卷又一卷,包罗了人间的万象更新。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都在缅怀民族英雄戚继光,让山河更壮美,愿英魂永留芳。“千秋美味千秋话,半卷河山半卷情。"真是反复咏叹,妙语珠玑,一语道破,没有英烈的血染江河,哪来今朝的幸福安康。

七绝·三门麻糍

云施粉黛白如雪,玉女冰清半似脂。

几片红妆争邂逅,千山万水寄相思。

起句以云雪来比喻麻糍饼的色泽如玉,承句以拟人手法描写了糍饼的鲜美甘醇。转句以红妆暗喻麻糍饼如玉女般的纯情可人。结句升华,表达了诗人此物寄相思的游子情怀。前两句写色泽外表,后两句抒情,以物抒怀,一语双关。通过对麻糍饼鲜亮外形的描绘,意在咏叹有情人终成眷属。“几片红妆争邂逅,千山万水寄相思。”一次偶然相遇,回眸一笑解千愁,有缘千里一线牵。人生多磨砺,岁月写真情。

七绝·三门垂面

微尘和水白如玉,万缕凝弦细若丝。

别去三门怀此物,直凭一面了相思。

前两句从颜色和形状方面加以形象的描绘,白如玉,万缕丝,远远望去,那洁白如玉,细如银丝的万缕垂面高挂在屋檐下,庭院里,那飘飘洒洒的细丝如少女的秀发,千丝万缕,一脉相连。后两句“别去三门怀此物,直凭一面了相思。"暗喻物是人非,历尽千帆的人生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感怀之情,一碗垂面清诗赋,乡愁一面寄相思。借物抒怀思故里,一面之缘一段情。一碗清汤面,足以慰风尘。游子行天下,笔仙如有神。

七绝·三门炒米面

清风拂柳千丝缕,秀女垂纶荡玉钗。

美味常侵游子梦,妙香疑入故人怀。

前两句描写炒米面的美丽风姿,如清风拂柳般飘逸洒脱,摇曳千丝万缕,恰似秀女垂纶荡漾玉钗于清波之上。后两句"美味常侵游子梦,妙香疑入故人怀。"抒怀言志,妙笔生辉,咏叹岁月流金,人生如梦如歌。邀故人知已,品米面佳肴。醉游子情愫,怀岁月风华。

望海潮·三门望潮

三门湾里,栖居灵物,渔家望子知潮。残露带霜,晨曦破雾,清风半卷流涛。拍岸把人邀。揽舟待息浪,无动分毫。

百里滩涂,竞如几片落云飘。悠忽八爪齐摇。那船头秀女,喜上眉梢。邻客与君,投足涉水,任其绝技难逃。裙系小蛮腰。燃起丹炉火,来把汤烧。皇帝偷尝此味,千日不回朝。

在潮汛来临时,三门望潮的触手会上下挥舞摇动,渔民可因此判断潮水的涨落。潮起潮落,风雨兼程。三门湾里波浪涌,渔民滩涂捕望潮。人间美味传千载,三门美味任君尝。诗人以纯熟的诗家语描绘了一幅美仑美奂的渔家赶海图。在茫茫的百里滩涂,渔家划浆忙着赶海捕捞,邻客与君,涉水投足,弯腰弓背,伸手捕捞,收获满满,踏浪而归,喜上眉梢,乐在其中也。你看那灯火阑珊处,炊烟袅袅,鲜味香飘万里,海边的渔家姑娘热情好客,为您盛上一碗望潮鲜汤,温暖了四海宾朋。“皇帝偷尝此味,千日不回朝。"结句幻化升华,一咏三叹,高度赞扬了三门望潮美味流传千古之美名,以及皇家望归朝之传统文化的渊源流长。诗家文笔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自由洒脱,动静相宜,情景交融。

七律回文联珠·三门麦饼一系八首

绕阑吟雨露(首联起句·正序)

明月绕阑吟雨露,露珠惊梦唤清风。

风清御柳疏飞雪,雪霁云台几泛萍。

萍泛小舟催去叶,叶飘香雾锁浮星。

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

诗家以七律回文联珠的艺术表现形式,全诗对仗完美,构思精妙神奇,布局环环紧扣,正读倒读如流,画面清晰自然,笔调委婉脱俗,诗意清香诱人,诗情浓郁甘醇。仿佛一幅水墨画,浓墨重彩,情景交融。

一轮明月耀苍穹,露珠晶莹恋清风。风摇柳枝迎飞雪,雪融清江飘浮萍。舟行碧波叶相随,叶落水雾似繁星。玉饼洁白如霜染,游子归来望月明。

月是故乡明,诗家触景生情,借麦饼抒发思乡情怀。诗人久居三门,日夜操劳。白天驱车奔波劳累走四方,深夜孤灯相伴题诗诉衷肠。麦饼飘香千万里,一缕乡愁牵诗魂。

浓浓思乡情,拳拳赤子心。诗家以高超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观察视角,流畅委婉的抒情笔调,将三门麦饼寄予了新的生命内涵,真是出手不凡,妙语联珠。真所谓诗意不在表面,而在其诗外也。少年离家追梦境,霜染青丝又一年。“星浮玉饼分霜落,落影归来见月明。"历尽磨难终无悔,一片丹心似月明。

一鱼一面一青蟹,万缕千丝总关情,拜读先生诗作,感悟人生美好。一句句妙语连珠,一字字真情流露,一首首经典传诵,一段段流年往事,一道道人间美味,一曲曲动人歌谣,尽在古韵诗词中。诗家将美食与人生巧妙结合,情景交融于笔端,言有尽而意无穷矣。“千秋美味千秋话,半卷河山半卷情。”“美味常侵游子梦妙,香疑入故人怀。”“几片红妆争邂逅,千山万水寄相思。”“别去三门怀此物,直凭一面了相思。”赏读佳句美诗,韵味悠长久远。咏物言情怀志,妙笔浓香四溢,真乃神来之笔。翰墨传情书雅韵,诗家诗语暖如春。

【作家简介】

薛志鹏(笔名:寒风居士、大漠鲲鹏),教育工作者、诗人、作家、词作者。

中华诗词学会、北大荒作协会员,大众原创歌曲编辑部原创明星。

宜川乡村振兴研究院(国内首家中央级智库入村机构)副院长,宜川乡村振兴研究院诗词院院长。希溪谷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蒙台梭利教育集团宣传部部长。

文学书画艺术院荣誉院士,录入文化部《中国文化人才库》。中华捶丸诗赋第一人,捶丸祭天首任祭天官、主持人及祭天文书作者。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欧盟中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理事,中国法治文化高级调研员、中法新闻法制网总顾问。

中国将军书画艺术协会特邀文学顾问兼副秘书长,中国关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院副院长,共工新闻网(乌干达驻华大使馆旗下)高级顾问。

历经三十多载,倾心格律诗词创作与研究,长期耕耘不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创作格律诗词2000首左右,作品多见于《中华诗词》《人民日报》及《赤峰诗刊》《府谷诗刊》等专业诗词期刊。其中,创作《滴血香魂》《希溪谷之春》等诗词与白话文高度融合的长篇小说两部,短篇、中篇小说及散文若干,多见于部分文学期刊、文学网站及诸多媒体。

诗词作品:《三门希溪谷之春诗词600首》《西湖十景五绝100首》《宜川如意诗词100首》《归字谣200首》《滴血香魂诗词200首》《中华捶丸组诗》《龙泉古今集》等格律诗词杂咏集若干。

学术研究:经数十年潜心研究,将长期的诗词研究及诗词创作与蒙台梭利教育相互融合,研发《中华诗词基础纲要》一部,研发《中华诗词实用教具》十三系列一部。

【杨利荣简介】

杨利荣,女,内蒙包头市高级语文教师,从教38年兼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内蒙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获国级,蒙级,市级奖励共56篇,在全国论文集中发表论文多篇。

先后获得区教学能手,市级先进,区级三好班,市教科研课题研究等个人荣誉36项。自幼爱好文学,音乐,绘画,书法。

获奖征文:

1.1999年7月《我的老师》获得全国第三届语文教师范文比赛三等奖。

2.2000年12月《读写训练的尝试》获得内蒙古学科研究论文三等奖。

3.2000年6月《素质教育需要高扬主体精神》获得全国烛光杯三等奖。

4.2000年7月《浅谈读写结合》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

5.2002年11月《谈低年级观察力的培养》获得全国第四届语文教师范文写作一等奖。

6.2019年7月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