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12 | 风雨上龙泉 花重锦官城 古驿千年何处觅 蓉城今朝绽芳华

重走成渝古驿道 感受双城新变化12 | 风雨上龙泉 花重锦官城 古驿千年何处觅 蓉城今朝绽芳华

首页角色扮演诸天万古道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5-01

来源:重庆日报网

站在龙泉山上,远眺成都平原。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龙泉驿老街。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龙泉驿鸡公车。(《生活》周刊摄影师卡尔·迈当斯一九四一年摄于龙泉驿)

北周文王碑。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茶店子老街保留完好的东大路。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如今的锦官驿街。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走成渝古驿道系列报道 扫一扫 就看到

核心提示

从简阳沿东大路继续西行,便到了龙泉山下。按照清末文人傅崇矩所著的《成都通览》所记,翻越龙泉山,沿途依次经过南山铺、茶店子、柳沟铺、山泉铺、龙泉驿、界牌铺、大面铺、黉门铺、沙河铺,最后到达锦官驿,这段成渝古驿道全程约50公里。

龙泉山是成都东出的屏障。清代大诗人苏启元在龙泉山最高处的山泉铺写下诗句“立马万峰顶上望,青苍无际好江山”,说的就是自川东进入龙泉山后,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景致。

从龙泉山至成都的成渝古驿道是历史上成渝两地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沿途不但汇集了东大路上的商旅文化,留下了传承千年的历史遗迹,也见证了革命烈士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翻越龙泉山,便入锦官城。这一路重走成渝古驿道之旅,由此画上句点。

茶店子

出成都东门的第一栈房

7月1日,记者驱车沿着弯弯曲曲的龙泉山山路一路上行,东大路的大部分旧迹早已因城市建设和道路改道,隐于荒草荆棘之中,入眼皆是压弯树枝的水蜜桃。

龙泉山在唐代称“分栋山”,宋代随灵泉县改为“灵泉山”,明代改为“龙泉山”。

1958年3月,正在成都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视察龙泉山,指出“要把龙泉山变成花果山”。从此,龙泉山改田改土、大种果树,发展到今天,龙泉山上山下遍种桃树,已成为国家优质水果基地。

车至山脊,道路右侧,一座“古驿茶店”的古旧牌坊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成渝古驿道上的茶店子老街,古代的官商上成都或下川东,都要在这里歇个脚。”老街居民曾朝建告诉记者,明清时期,东大路道上行旅辐凑、日夜不绝,茶店子距成都大约45公里,正是普通人行走一天的路程,旅客们便在这里歇一晚,第二天再走。因此,茶店子的栈房、旅馆、茶铺迅速发展起来,此处也由此得名“成都东门第一栈房”。

“那间大宅叫义全店,开了几百年了,是老街上最好的客栈——‘三馆’。”曾朝建指着老街拐角处的一处大宅说,茶店子的栈房分三等:最为高档的“三馆”,即同时经营旅馆、饭馆、茶馆三种业态;此外,还有既经营栈房又兼顾餐食的“二馆”,和只提供住宿、由客人自己生火做饭的“一馆”。

从古人的诗句中可以推断,在茶店子食宿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的侄女查蕙纕路过茶店子时,曾留下题壁诗,诗中“山风纳纳晓云残,淡月疏星绕竹栏”两句告诉后人,茶店子的客栈是仰望星空的好地方。清代大诗人苏启元路过茶店子时曾写道:“薄暮来投宿,如归安乐窝……美酒争豪饮,佳人唱艳歌……”当代文豪郭沫若也在茶店子留宿过,他在家信《初出夔门三封》中曾写道:“男第八号由成都出发……是日即宿茶店子……”

近年来,茶店子老街的居民大都按照生态移民政策搬到山下去了,留下来的老街将由当地政府结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龙泉驿区已在规划建设以古驿道为文化主题的生态绿道,打造“古驿十二景”,曾经的“成都东门第一栈房”茶店子未来将重现古驿文化,发展生态旅游。

柳沟铺

“天落石”承载千年记忆

从茶店子老街往柳沟铺的山路上,一座似庙宇似民居的大院出现在记者眼前。大院六门双开,门上镂有菱花,这就是始建于唐代的大佛寺。

记者到来时,恰逢龙泉驿区文物管理保护所对这里进行保护维修,现场到处搭着脚手架。在管理员肖太发老人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大殿右侧的小木门,越过脚手架,钻过围挡的缝隙,看到一块巨大的岩石。

远观巨石,仿佛倾覆的船头,一头翘起,一头沉到了泥土里。肖太发说,大佛寺周围方圆几公里都没有如此坚硬硕大的石头。人们传说这块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叫它“天落石”。

“天落石”上凿刻着唐宋等时期的摩崖造像,而最著名的是巨石右下方的北周文王碑,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北周文王碑诞生于一次改朝换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53年,在成都称帝的武陵王肖纪,出兵攻打占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梁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陕西建立政权的西魏权臣宇文泰,趁机命大将军尉迟炯率军分六路攻入四川,围成都50余天后破城。3年后,宇文泰染疾身亡。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夺西魏政权建立北周,便追认父亲为文王。

当时驻防武康郡(今简阳)的车骑大将军强独乐等11位将领,为歌颂宇文泰的功德,在“天落石”上刻下此碑。碑文以楷书阴刻着1310余字,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专家认为它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也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至今、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周时期史事及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石刻。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周文王碑建成后,路过的历代名流墨客纷纷在此题刻造像。如今,“天落石”上还保存着唐三教道场碑、宋诗碑及造像50余龛,犹如一块天然的微型历史博物馆。

东大路上的柳沟铺,也是历史上烽烟四起的重要战场。1923年,刘伯承将军率领川军埋伏在柳沟铺,与途经此地的北洋军阀展开了一场激烈围攻战,歼灭敌军数千人,史称“龙泉山大捷”。如今,路旁的一座小山坡下仍立有“柳沟铺战址”的石碑,当年的布防工事如战壕、战坑、土埂、毛石堡垒等也依稀可辨。

龙泉山区域内还有蜀僖王陵以及摩崖造像等古迹,山后的古石经寺,依山起势,规模宏大。

如今,随着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开建,从茶店子经柳沟铺至山泉铺这段残存的东大路,变成了成都人周末和节假日的健身步道。道路两旁,压弯枝头的水蜜桃和青葱的枇杷树早已代替了一家挨一家的“么店子”,山路上的轿夫、挑夫们也被手拿相机的游客所取代。

龙泉驿

打响辛亥革命四川第一枪

“风雨上龙泉,绝顶瞰诸天。益州平如掌,青城几点烟。”在白屋诗人吴芳吉的诗咏中,记者一行沿着老成渝公路从龙泉山下山,就来到了龙泉街道,即旧时龙泉驿驿站所在地。

在一个三岔路口旁,屹立着一株高大的黄葛树。大树附近,立着一块“辛亥革命四川首义旧址”的铭牌。

“这棵树可不平凡,它见证了打响辛亥革命四川第一枪的龙泉驿起义。”站在古树旁,在龙泉驿区档案馆研究馆员胡开全的娓娓讲述中,时间仿佛又回到1911年11月5日。

当天,时任四川新军第十七镇步兵排长的夏之时,带着6个排共230多号人在龙泉镇武庙火神祠起义,在黄葛树下举行革命誓师大会后,这支队伍点起灯笼火把,连夜翻越龙泉山,顺着东大路往简州(今简阳)行进,在简州经安岳、合川一路到达重庆时,部队已经壮大到800多人。1911年11月22日,夏之时率师整队进入山城,与重庆的革命党人会合,并在当天成立重庆蜀军政府。蜀军政府举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告重庆独立,这一事件对全川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实,早在蜀汉时期,龙泉驿这一段古驿道已成型。到了宋代,这条路已经是官府传递文书的重要通道。到了明代,东大路已经是成都至重庆的交通干线,龙泉驿即是成都出东门后的第二个驿站,为川中名驿,总规模在成都府22个驿站中仅次于锦官驿。

那么,明清时的龙泉驿驿站到底在哪儿呢?胡开全带着记者来到龙泉街道新驿北街,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便在这条街上。“过去,龙泉驿驿站就在这条街所在的位置。”胡开全说,龙泉驿驿站面朝东大路,背靠驿马河,这样的选址,一来交通方便,二来方便马匹饮水吃草。“后来,龙泉驿从一个驿站的名字上升为现在副地级行政区名称,也就是现在的龙泉驿区。”胡开全说。

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以及成都“东进”步伐的加快,过去曾被视为成都东部屏障的龙泉山,已经成为成都推进“东进”战略的重要区域。目前,成都正在打造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定位为世界级的城市绿心、国际化城市会客厅和市民喜爱的生态游憩乐园,过去的“东部屏障”龙泉山未来将成为成都向东、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平台。

锦官驿

“蜀中首驿”的前世今生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自汉代起,蜀锦闻名天下,“技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朝廷在此设“锦官”,专办蜀锦,故成都又名“锦城”。

锦官驿是东大路东出成都的第一个官驿,有“蜀中首驿”之称,也是成都最大的驿站。随着城市发展,当年的锦官驿究竟在哪里?

从龙泉驿一路向成都市区行进,记者来到此次“重走”的最后一站——锦江区。

一路上,两旁高楼鳞次栉比,但沿途“驿都大道”“沙河铺街”“东大街东大路”段等老地名,以及地铁2号线的“东大路”站点,都在唤醒我们对于这条古道的历史印记。

锦江区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大明会典》《四川通志》等古籍记载,锦官驿的始建年代大致在1368—1398年之间,是掌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紧邻九眼桥码头,在府河与锦江的交汇处。

成都市作协副主席蒋蓝对锦官驿所在地作过详细考证。他认为,锦官驿驿站之所以设在九眼桥码头旁,是因为成都是个因水而兴的城市。明代时,锦官驿所在地是成都水陆道路起点。

蒋蓝说,明朝的锦官驿十分热闹,有各类吏卒差夫376人,每年开支工食银共计银2682两4钱,养马费银2600两,船费银数十两至数百两。锦官驿还住有迎送京堂官过境、还乡、致仕的民夫,每位官员拨5名人夫,每名银7两2钱。锦官驿四五百个当差人,每年开支五千多两银子。唐代曾有“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的诗句,状其繁华。

当时的锦官驿一带,商铺、酒楼、茶肆、旅店等行业高度发达,堪称成都古代的“外滩”,大量的缫丝、刺绣、印染、运输等手艺人、役夫、商人生活在锦江沿线。百余年前,几位商人还在锦官驿的东岳庙办起了学堂——私立锦官驿小学。1909年,10岁的陈世俊成为这里的小学生,他的老师裴野堂为他改名“陈毅”。

7月2日,记者行走在锦江区锦官驿街道锦官驿街,这里作为驿站的使命早已成历史,变成了以休闲服务业为主的特色经济街区。在这里,有原样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水井坊酿酒作坊遗址,有成都人喜欢的兰桂坊,也有五星级大酒店香格里拉。

与锦官驿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武侯祠一侧,如今已打造成锦里古街,青石板路上酒肆茶铺遍布,游人如织,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休闲街。

作为成都最繁华的中心城区,锦江区与重庆渝中区,分别处于成渝古驿道的两端。如今,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成都最繁华的春熙商圈和重庆渝中区最热闹的解放碑商圈已率先“携手”,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助推成渝核心商圈发展。

“成渝古驿道正是在成都和重庆分别成为川西和川东两个核心城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繁荣起来的,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认为,从成渝古驿道的形成历史可以看出,成都与重庆山水相依,血脉相连,历史上便形成了相互依存、和谐包容、同谋发展的紧密关系,这足以证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厚重的历史基础和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地图资料来源:成都地图出版社。)

学术支持:

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