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寺庙很神奇,既供佛教释迦牟尼佛,又供道教玉皇大帝,据说..

这个寺庙很神奇,既供佛教释迦牟尼佛,又供道教玉皇大帝,据说..

首页角色扮演真武天师更新时间:2024-05-03

石室岩寺,又名伏虎岩,坐落于福建省莆田市西大象山(凤凰山)中部,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石室藏烟”所在地,风景优美。寺院现任住持妙敬法师,为莆田佛协常务副会长,城厢区佛协会长。

来源 | 莆田石室岩寺

一条蜿蜒的石阶小径上,松岩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道路尽头便是莆田著名的石室岩寺。踏着祖师曾踩过的土地,感受到石室岩寺古朴厚重的气息。

庄严典雅之中蕴藏着柔美,斑斓之中蕴含淳朴,砖瓦间满是时光气息,一千多年的历史浸透了石室岩寺的一砖一瓦。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它仍然无言地屹立在莆田市龙桥下磨西大象山(凤凰山)中部,像一位孤寂的修行人一般,归心兰若处。

点击观看“石室岩寺短视频”

01觉路传灯分作月

空门无物只藏烟青石板路旁有清泉汩汩流出,注成一洼,常年不涸。十余株百龄老树拔地而起,摩云擎天。

路旁左侧篆刻“伏虎岩”三字,笔势遒劲,系宋代司法参军左戌(左边金字旁,右边戌)所书。进入山门“觉路传灯分作月,空门无物只藏烟”,再进匾为“石室藏烟”的重门,便是“石室岩寺”,古称“石室岩精舍”,座西朝东,系唐咸通间(860-873)妙应禅师创建,为一厅四柱加廊庑重檐悬山式结构。

据载,妙应禅师在此开山以石室习禅,时遭两只猛虎入室侵扰。后这两只老虎均被妙应禅师用禅杖度化,从此紧随禅师为其护法。

因而后人尊称妙应禅师为"开山祖师"、"伏虎祖师",石室岩称为"伏虎岩"。

△伏虎岩

殿内有匾“慈天福地”等,供三清、观音、地藏王及十八罗汉等,体现了佛道的文化交融,是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石室岩寺,见右侧有依山而建的“灵霄宝殿”,又称“凌云别殿”,为重檐悬山式结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等楹联庄严左右,正中是玉皇大帝塑像,前有南、北斗星君,左为真武、天师,右为文昌、关帝,旁列温、康、马、赵、毕、高、邓、关、聿、殷和雷公、电母十二将等塑像,威武肃穆。

△凌霄别殿

寺左后建有单檐歇山式结构的北极殿。殿中书有“帝德常高北极殿,神威普照南海天”、“三尺剑光扶世界,七星旗影护人间”、“真学正行伏龟蛇,勤修苦练成道德”等楹联。

北极殿的右屋有块长约2丈突兀于岩群之上的巨石,形如青龙奋游时伸出饮水之舌头,故称为“龙舌石”。其下有洞穴,相传为古人穴居之处。

山上有盘根而生的古榕,枝繁叶茂,挺拔苍劲。树下有乘凉亭、木妻心亭,附近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槃石、海印洞、空观石、天泉岩等景物,为“石室藏烟”景上添秀。

廊上有透雕盘龙八仙石柱一对,技艺精湛,形象逼真。殿前有月台,以两廊连大门厅。殿外有石铺的广场。

在“石室藏烟”中,殿宇显得特别高峻,恍若天庭一般。寺后耸立一座明代建造的七层方形砖塔,俊俏古朴,别具风格。其上各层四向都有塔门、若站在塔顶赏景,莆阳风光尽在眼底。

石室岩山深林密,树木苍茏,郁郁苍苍。寺后山洞潮湿,水汽氤氲,春夏之间,洞中水气升腾,烟雾弥漫,笼罩寺的屋顶,这些似烟非烟,似雾非雾的云气弥漫空中。

从山下仰望石室岩寺在烟雾缭绕之中,恰似空中楼阁,人间仙境。特别是每年春季清晨梅雨时节,这里常有烟雾缭绕,故有石室藏烟之称,位列莆田二十四景。

02烟囱若冒烟家业则兴也

从明代至今,每年正月初八晚,许多信众聚集在灵霄宝殿前,彻夜不眠,等待翌日零时的到来。零时一到,信众便即争先恐后进殿焚香朝拜,祈福求安。

石室岩寺现存的 "七层方形砖塔"古迹,是于明代期间在原为石塔的旧址上重建的,迄今有700多年。

塔高30 多米,分为七层成方椎形状,中央通孔,仰观似"天井"一般。原每层外围设有木构回栏塔檐,保护游人绕塔身外沿逐层环上塔顶。

因年代久远,现木质风化脱落无存。然而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之形象犹在。

为国内少有的砖塔,具有较高的史科研究价值,已成为象征石室岩寺的标志。莆田市政府于1983年列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七层方形砖塔

七层方形砖塔巍峨磅礴地矗立在天王殿、凌云别殿的中轴线后,高20米,共七层,中留通心孔天井状。宋代损毁,明代重建,砖塔在满山苍翠中鹤立鸡群、一柱挺立,形似一枝金鞭直插云天。

每当春夏之交,云雾时而从这里冒出,像烟囱喷烟一样,蒸蒸日上。

莆仙有一谚语“烟囱若冒烟,家业则兴也”。人们把砖塔当作石室岩香火鼎盛的标志物,更突显了砖塔在该寺的位置和作用。

03龙舌石典故林碑大石未过水

沿着寺后蹬道拾级而上约百米处,有一块巨石悬在空中,长约二丈,形如舌头,人称"龙舌石"。

相传,古时岩前平原都被海平面所淹没,海水一直延伸到仙游榜头林碑,当地溪里有一块巨石,涨潮时,水也漫不过此石,于是有了"林碑大石未过水"的说法。而凤凰山亦发现了多处海蚀洞,证明海水离石室岩近在咫尺,龙舌近水楼台伸向海里汲水,久而久之,近前的海水逐渐干涸了,海底里就凸现了南北洋直至仙游东西乡。

山上的土地神着了慌,怕这样汲下去,早晚整个东海也会被汲干了。于是上奏玉帝。帝即派天神来镇住龙舌汲水,在"龙舌石"前盖了一座北极殿(现殿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

殿里供奉着玄天上帝及四大天神,天神面色威严、形态逼真,若胆小之人观之,会胆颤心惊。

△龙舌石

如今,"龙舌石"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清进士陈池养有诗赞曰﹕"石室空山兽伏虎,根盘古木欲乘龙",形象地描绘出古榕盘根错节之奇景。

树下有座乘风亭,是游人避暑、避雨的好去处,旁侧有海印洞等诸洞穴,在此小憩,远近风光,涉目成赏,亦成了石室岩的一大景观。

榕树和竹子周边是寄托了厚重希望的许愿带,每年善良的百姓会来这里为家中中考高考的学子许下美好的愿望。

△怪石群

际逢世纪之交,石室岩寺后漫山茂林草木间,又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怪石群。这些怪石有的各与物象惟妙惟肖,有的各似某动物而栩栩如生。

经请十多位本地方家文人上山考察,他们依其形态初步立名的怪石便有:禅床石、仰天龟、海狮望月、伏虎石、倒挂金钟、木鱼石、拓荒牛、独眼双珠、毗卢帽、合掌帽、试剑石、海豚搁浅12处,加上石松洞穴,曲径通幽,畸形怪树等计数十处之多。

这些怪石景象的发现,显然为石室岩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内涵。

石室岩的墨宝真迹

石室岩历经千年,无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墨宝真迹,有壮阔豪迈的石壁雕刻,也有精细形象的院墙字画。

△石壁雕刻

△院墙字画

莆田地标美食-石室岩煎粿

煎粿是莆田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煎粿香甜有弹性,非常有嚼头。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蔬菜,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

相传当年石室岩建寺将落成,无数游人香客前来祝贺。为了答谢大家,妙应禅师亲自下厨,用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撒向煎粿上。连续煎了七天七夜,大家尝后无不叫绝。

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煎稞

石室岩有好水

凤凰山有几处山泉眼,这里也是其中一处,有不少市民会特地驱车来运。

△石室岩寺

04石室岩寺住持——妙敬法师

释妙敬法师,俗名:林瑞明, 出生莆田仙游枫亭镇一个普通家庭,因母亲笃信佛教,夙慧早通自幼便随母吃素修行。

多年来法师坚持弘扬佛陀正法,不辞疲倦不言辛苦。为令众生有修行办道的地方,苦修佛法建寺安僧,期间条件及其艰苦,不管多脏多累全部亲力亲为,一砖一瓦洒满了妙敬法师的汗水。

妙敬法师致力于拥护佛教各宗各派,无论南传佛教或藏传佛教,只要有正法之处,法师必欣然护持。

本着佛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以及在护国、护教、护众生的前提下。法师积极投身于入世的利生事业,长年奔走于各寺院、念佛堂、各处实行其慈悲喜舍的弘法理念。

为了将佛法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妙敬法师更推动成立了莆仙护僧基金会、日行一善群,莆仙佛子一家群等组织,以不同的层面和方式,多管齐下地弘法度众,期能提升世间祥和之气,为社会注入清流,净化人类心灵,以回报社会,利益众生。

一千余年来佛教寺院几经破坏,今逢盛世国家恢复寺院开放和宗教信仰自由,释妙敬法师历经世间种种,接管石室岩寺主持佛教活动。

致力规划、继续修建完善寺院规模,重铸千年古刹的辉煌,作育僧材、弘扬正法、造福一方信众。

妙敬法师心怀慈悲,大力支援希望工程,修桥造路,敬老爱幼,扶贫助残,支持心里咨询行业和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法师在修行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经常朝拜十方各寺院参学交流。

他还为了公益事业四处奔走,1993年以来,各类捐资人民币五百多万元,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