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丨热闹的戏场背后

三江口丨热闹的戏场背后

首页角色扮演追星贯日更新时间:2024-05-06

在兰溪,看戏成了一种休闲方式,忙碌的生活也因此有了诗意。

近段时间来,做戏成了兰溪百姓口中的热门词汇。在全市的广大乡村,“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引得四里八乡的人们不断“赶场”。

这当中,戏迷自然不会少,但也有一些是纯粹凑热闹的,就为了吃上一顿“戏场标配”:一个鸡子粿、一碗馄饨、外加两个十四日头的凤凰蛋。

戏场热闹的背后,有不少东西值得说道说道。

(一)

戏在兰溪,拥有着深厚肥沃的生存土壤。

资料图

兰溪乡村历来有请剧团到村里演出的习惯,一些村庄至今仍保留着在规定时间请剧团演戏的传统。除此之外,村里每有大事,诸如修编宗谱告成、祠堂修缮完工,都要请戏班演夜戏为之庆祝。由是各村祠、厅、大庙多建有戏台,建于露天的,则称之为“雨台”。当然,也有在空旷场地上临时搭建的,称之草台,演出结束随即拆掉。

城区自然也有居民看戏的场所,古城中保存完好的义乌会馆就是其中的一处。据1985年调查,全市农村有祠庙戏台510个,城区有会馆戏台6个。

临时搭建的草台,大多是酬神演出。但也有例外。兰江街道应家新村供奉伍子胥的忠清庙前就有一个石戏台。这个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的石戏台,由青石搭就,前檐柱上有一幅对联:“怒气成潮,幻梦更标兰瀫胜;精心贯日,秀灵还结塔峰高。”

来到兰溪的伍子胥,自然也烙上了兰溪的印记。在旧时兰溪人的心目中,如潮的洪水虽然造成了水患,但比起钱塘潮来,小了很多,显然是伍子胥听闻兰溪风景殊佳,乘潮水前来揽胜。这样美丽的想象,无疑更加增添了兰香瀫水的佳妙。

石戏台的后檐柱也有一幅对联,颇有禅机。联云:“覆雨翻云如吴越纷争,当委曲看彼心愿作何局;吟风弄月似江潮变幻,须仔细悟此结果有谁真。”有这样文意俱佳的对联,当年必有盛况吧!

(二)

戏在兰溪,寄托着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

资料图

兰溪有一项国家级的非遗艺术——兰溪摊簧,这是一种古老的坐唱曲艺形式。

相传清乾隆末年,一位县衙中的官差公务之暇在兰溪集商贾子弟传授由江苏传来的“摊簧”曲调,采用当地方言演唱,借以消闲自娱,久而久之,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兰溪摊簧。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兰溪城区出现了专门演唱兰溪摊簧的“余庆社”,后易名为“群乐会”、“咏春会”。兰溪摊簧一时趋于兴盛,流风所及,就有了许多坐唱班。

坐唱班自拉自唱,只唱不演,分昆曲、徽班两大类,演唱者都坐着奏乐器,锣鼓、三弦、二胡、正吹等各司其职,所唱剧中角色是生、旦、净、末、丑,定到每个人。一般以本村十数人自愿学拉唱,自行组成,利用冬闲及夜晚请乐师教练。艺成之后,逢年过节、红白事庆、村集庙会被邀坐唱,大多属于娱乐性质,不计报酬。

这些坐唱班,大多有自己擅长的剧目,剧本多为手抄本,诸如《百寿图》《打登州》《大破洪州》《东吴招亲》《哪吒下山》《碧桃花》。在这些坐唱班里,还有一些隐藏在民间的高手。比如,游埠镇大街里的江和义(1876~1963),就曾在樟坞村金集庆三合班驻班教戏。1962年秋,*总理在日理万机中多次观看婺剧演出,曾说:“江和义先生把高腔本子都记下来了,真了不起。我再到浙江去时定去拜访他。”

农闲的时候,锣鼓敲响,笙箫吹起,坐唱班的艺人们自弹自唱,玩得不亦乐乎。这些剧目故事情节多为人熟知,熟悉的唱腔和旋律总让人沉醉。很妙的是,在对白和唱词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戏台下人们熟悉的地名或事情,观众中就会响起快活的笑声。他们用自己的演出,演绎着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也寄托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

戏在兰溪,引领着公共文化供给的精准方向。

资料图

早在几百年前,兰溪才子李渔就在《闲情偶寄》写出了那时候文人雅士的悠闲情趣。2022年,根据《建设文化标识推进文旅融合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试行)》有关要求,兰溪李渔文化入选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兰溪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推进“李渔文化赋能工程”,加快打造李渔文化标识地,全面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生活在乾隆时期的随园主人袁枚,曾经在兰溪看过戏,写了一首五律以记其盛,诗曰:

为是端阳节,嘉宾醉满衙。

主人方奏乐,客子正停车。

游罢江山冷,来看歌舞华。

真如人世上,还俗一僧家。

那一年的端阳,兰溪县衙应该很热闹。袁子才这样的名士来到兰溪,自然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熟识的不熟识的,都聚到衙门来。来得早的,早和袁名士搭上了话,来得迟的,自然也不甘居人后,追星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专利。一大群文人雅士集结在兰阴山下,陪着袁子才观瀫采兰、吟赏烟霞。就连衙门口的生意也带动了不少。街上的茶坊酒肆、菜馆饭铺如同山阴道上,让人应接不暇。口酣耳热间,袁子才也留下这一首《端阳在兰溪令梁公署中观剧》,让我们在今天也可以看到那时候做戏的情状,挺有意思的。

被袁子才喜欢的戏,自然也是如今的兰溪人所喜欢的。

文化是具象的,公共文化供给也应当是接地气的、可被触摸的。兰溪是戏剧大师李渔的故乡,也是婺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兰溪,戏曲是做好公共文化供给、传承发展戏曲文化绕不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戏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婺剧院团进行改革,成立了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另一方面努力拓宽市场,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使戏曲艺术走进千家万户。除了送戏下乡,今年以来,兰溪还实施了“民艺计划”活动,在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婺剧唱腔培训,很受群众喜爱。

群众缺什么,我们送什么,戏曲如此,其他也当如此。只有这样,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才会不断增强。

来源丨兰溪发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