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访李白不遇

皖南,访李白不遇

首页角色扮演谪仙纪更新时间:2024-06-27

皖南,有李白泉的遗迹,有太白笔架山的传说,有寨山《南陵别儿童入京》的遗诗、有采石矶李白衣冠冢、有当涂青山的李白墓,有几十首千古绝唱,可是见不到诗人的踪影。

但寻访诗意浸透的山水,向历史靠近,就是与文学遭遇。文化的传承,往往在波峰浪谷中游弋,有价值的东西,不因时空的流转而消磨,大浪淘沙后,如真金白银越加璀璨。

从李白25岁离开巴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尽管行踪飘忽,却沿途以诗记行,追寻他的诗魂,皖南留下甚多。不仅皖南风景美丽,还因为他信道教,好剑术,可以登黄山、上九华,下泾川,迎风舞剑、逆水赋诗,在尽情饱览中华大好河山中寻亲访友。

在这里,有他的想象力驰骋的广阔天地:登上芜湖东梁山,如刀剁斧劈的对峙两峰,让他突然想到迎面而开的“天门”,北流东归的大江使他诗意勃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一条帆船让他眼界大开,于是诗意的笔就神奇地灵动起来。

最有传奇的故事留在最平凡的地方。芜湖水乡,据说是大禹治中江之后,一块块用泥埂围垦沼泽地形成的圩区,多数是无名之地。因为李白酒仙的到来,民间传说应运而生。仙酒坊街上最大的建筑是“仙坊古刹”。黑漆的大门上,有红底金字的对联:“仙酒香千古,佛恩滋万年”。

传说他受当地名流宴请,来这里喝本地新酒坊酿造的酒。他豪饮惊人,主人担心他过量,谎称没酒了。他老人家还没喝够啊,便说,村边有一口井出仙酒,快舀来喝。主人只好把井水舀来,他带头边喝边大声称赞“好酒!”众人也随声附和,老板受到启发,赶紧把“新酒坊”改名“仙酒坊”,周围村庄纷纷挂上地名:“仙酒坊夏村”“仙酒坊丁村”“仙酒坊郭村”“仙坊乡”……

店主其中一个定是姓纪,李白从他酒店开张喝到他终老酒坊,还为此写下了五言绝句《哭善酿纪叟》,毫不吝啬地长歌当哭:“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看来浅淡的句子,表达出那么强烈的感怀之情。

在江南,他住得最久的地方是南陵,这在三国时期就是周瑜当县令的地方,唐代更加繁华:也正是铜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大工山是古铜矿的“一邑镇山”,在四百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铜井炎炉高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采掘铜矿、冶炼熟练的技术、红星乱紫烟的冶炼场面,都让他着迷。

这片神奇的土地终于给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在他的诗中,涉及南陵的就有20多首,直接以南陵入题的就有9首之多。在皇帝没有赏识李白之前,当地的官员与百姓就接纳了他的一家。他带着14岁的女儿与5岁的儿子寓居在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的寨山下。这里姓常的县丞、姓韦的县尉都是他的好友,还有省己待客的老妇,为他照顾孩子的苟妈妈,为他送酒送菜的乡亲……

运气来了!这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终于等到了皇帝的诏书:他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之歌,抒发出与大唐盛世一般奔放激越的豪情。

他一次次离开南陵,又一次次返回这片土地,因为在他过世不到一百年的晚唐,唐五代宣州长史骆知祥,将这首诗铭刻在石壁上,可惜,随着历史的推移,这方石壁今天已不复存在。

在皖南,大概他最爱桃花潭,仅凭泾县豪士汪伦一封书信就前往,到了方知,“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他不以为怪,反而大喜。因为桃花潭清澈明净,万家酒甘美纯厚,他们诗酒唱和,尽兴而别。被骗来的不怒,要送客的也不悲,一个手舞足蹈地踏歌,一个兴致勃勃地吟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语浅情深、喷薄而出的情感,都以最简单的文字表现出来,一泻千里、意近情遥,这才是真名士、真风流、真性情、真朋友。

又或许,他最爱的是敬亭山。平淡的一座土丘,居然使他“相看两不厌”,七次来此,原来这里有座皇姑坟,埋葬着唐玄宗的妹妹玉贞公主。当年他的诗名盖世无双,皇帝身边人最赏识他的,除了贺知章,就是这个高贵的公主。可是他不谙官场之道,爽直坦荡,持才傲物,狂放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只称臣是酒中仙”,竟然还让国舅磨墨、宦官脱靴,怎能不得罪权贵?即使他才高百斗也无济于事。一年多受宠,终于难免遭谪,玉贞以不要公主名号上书也救不了他。

他被放逐了,公主则愤而出家,来到敬亭山修行,道号持盈法师,青灯古佛,忧郁而亡,死后也葬于敬亭山。这是何等的情深意投,大义凛然!难怪大诗人流连忘返于皖南山水,更心仪敬亭山。他只能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来抒发自己无边的孤独。

他以“附逆”之罪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牢狱,后又流放夜郎(贵州桐梓一带),到59岁才得到赦令,那以后,皖南就是他的最后归属了。

五松山是他流连忘返的地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三谢不能餐。”他亲眼目睹了底层人民的苦难,更感戚自己壮志未酬的悲伤:“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向往着“谢家池上安贤寺,面面松窗对水开”的胜景。

所以,61岁,当他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将要讨伐安史叛军时,他还准备从军*敌,可是北上途中半路生病他又折回了。那以后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乃至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他只有依赖于远房叔父当涂县令李阳冰。经济困窘,体弱多病,翠螺山就是他散心之处。

这是采石江边的牛渚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山形似螺,因附近盛产五色彩石,又名“采石矶”。他一定多次登高远望,看大浪淘沙,自叹流年如水,时运不济,他的抱负难以施展,举杯邀月,引吭高歌。

报国无望,生计窘迫,疾病缠身,怀才不遇,导致他的忧愁之深深过江水,他的失望之大大过长江。江水滔滔不绝,人生终有止点,他似乎找到自己的归属:从采石矶下山,划着一条小船,带着自己的酒罐泛舟江上。明月皎洁,依然是“对影成三人”,死前感慨着:“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无边的孤寂笼罩着他,上天无梯,入水很易,于是他愤然跳进江中,大江给他大起大落、瑰丽奇崛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传说他入江三天之后,姑溪河居然逆流而行,他的遗体漂浮三十多里到了青山下的水阳江东岸,狷介傲岸的模样一如生前。采石的百姓说生居之地,应为他死眠之处。而青山人们说,他生前多次寻访谢眺遗踪,多诗吟咏青山风光,因此逆流而上,因此在青山建墓立碑就是他生前的夙愿。采石翠螺山只能建立衣冠冢,人们以为还不能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就在唐代元和年间,为他修起了太白祠——唐李公青莲祠,又叫“谪仙楼”。

翠螺山陡峭绝壁伸向江中,险峻异常。只因他的死亡方式骇世惊俗,这才留下那许多的传说:有的说他是在山头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所以现在还有“捉月台”“舍身崖”的景点。联璧台险要,三元洞神秘,燃犀亭瑰丽,广济寺肃穆,观音阁端庄、赤乌井深邃、蛾眉亭典雅……它们都是他衣冠冢的陪衬。

而今太白楼里一立、一卧黄杨木雕刻的雕像两座,是否就是他当年的形象?诗人放荡不羁、疾俗傲世的模样栩栩如生。

皖南,访李白不遇,但他的诗篇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与精神遗产。

作者:李幼谦

编辑:郭超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