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时,刚举孝廉入仕不久的贾诩,因病辞官回乡。贾诩出身武威姑臧,地区胡汉杂居,形势复杂,当贾诩走到汧地时,途中遭遇叛乱的氐人,他和同行的数十人均被氐人抓获。而年少时就被名士阎忠认为智比张良、陈平的贾诩,此时对这些氐人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叛氐听后不但不敢加害与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全部遇害。
贾诩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这里提到的段公,即是段颎(jiǒng),时任太尉。只靠名字就能震慑主叛乱的氐人,但在历史将册中却有些声名不显,今天此文就详细探讨一下*神级猛将段颎的戎马一生。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东汉名将,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并称“凉州三明”。祖先出自郑国的共叔段,西汉著名外交家、西域都护段会宗的曾孙,段颎年轻时便学习驰马射箭,崇尚游侠之风,轻视财贿,成年之后,一改前志,爱好古学。
崭露头角段颎最初被推举为孝廉,先后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初显治理才能。后迁任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今辽宁义县),时鲜卑侵犯边塞,段颎就率军赶赴边塞。因为担心鲜卑会因惊恐逃走,于是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段颎在路上伪装撤退,并在退路上暗设伏兵。鲜卑认为段颎真的在撤退,中计并率军追赶。段颎于是合兵反击,犯边鲜卑全被斩获。而段颎却因假造玺书获罪,本该受重刑,因为有功,被罚至边境御敌,以将功赎罪。刑期满后,被征为议郎。 至此,段颎在战场上初露锋芒。
青年段颎(聘请画师立绘,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频发,当时太山、琅邪二郡的东郭窦、公孙举等聚众三万人起义,朝廷派兵剿讨,数年不能平息。 永寿二年(156年),汉桓帝诏令公卿选举有文武全才之人为将,时任司徒尹颂荐举段颎,于是段颎被升为中郎将。率军讨伐东郭窦、公孙举等,大获全胜,斩*东郭窦、公孙举,获首万余级,叛乱至此平定。朝廷封段颎为列侯,赐钱五十万,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郎中。
平西羌段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延熹二年(159年),段颎升为护羌校尉(根据资料查阅,东汉时期护羌校尉治所在令居县,今甘肃省永登县西)。正值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个羌族部落侵犯陇西、金城边关,段颎率兵及湟中义羌的一万二千骑兵出湟谷,将其击败。又追击渡黄河南逃的余部,派帐下军吏田晏、夏育招募勇士先登,用绳索吊引,再战于罗亭(今青海贵德县境),大胜,斩*其首领以下共二千人,俘获一万余人,其它皆逃。
第二年春(160年),剩下的羌人又与烧何大帅率军侵犯张掖,攻陷巨鹿坞,*害属国的官吏百姓。又召集他们的同种一千多个部落,集中兵力向段颎的部队在拂晓发起攻击。段颎下马与他们大战,战斗到中午,刀折矢尽,羌人也随之撤退。段颎率军追击,边战边追,白天黑夜连续战斗,割肉吞雪充饥,持续四十多天,追到黄河的源头积石山,此时出塞二千余里,最终斩*烧何大帅,俘*五千余人。又分兵攻打石城羌,*死溺死一千六百人。后烧当羌九十多人向段颎投降。又有杂种羌驻扎白石,段颎派兵进击,斩首俘虏三千多人。冬天,勒姐、零吾种包围允街,*害掳掠官吏人民,段颎排营救援,斩获几百人。
延熹四年(161年)冬,上郡的沈氐、陇西的牢姐、乌吾等种羌联合侵犯并、凉二州,段颎率领湟中义羌(臣服汉朝的羌人)征讨。凉州刺史郭闳想要与段颎共享战功,故意拖延阻止段颎,使军队不得前进。而义羌跟随征战很久了,思念家乡,于是一起反叛。郭闳把罪责推到段颎身上,段颎因此被捕入狱,罚作苦工。羌人更加猖獗,攻陷营坞,又互相勾结,扰乱各郡。于是吏民在朝廷为段颎申冤的人数以千计,朝廷知道段颎是被郭闳诬陷的,桓帝于是下诏询问段颎的情状。段颎只是请罪,不敢说受冤枉,京师因此都称其为长者。于是段颎被赦出,再拜议郎,升任并州刺史。当时滇那等诸种集合五六千人侵犯武威、张掖、酒泉,焚烧人民的房屋。
期间,皇甫规任中郎将,持节出凉州,讨伐判羌,廓清吏治,先后两次降服羌人十余万。后因弹劾无能官吏被内外排挤,与延熹五年(162年)冬,回朝担任仪郎。延熹六年(163年),羌人的势力更加强盛,凉州几乎沦陷。冬天,朝廷再任段颎为护羌校尉,乘驿马赶到任所。 延熹七年(164年)春,羌封眀、良多、滇那等豪帅三百五十五人率三千部落至段颎军前投降。当煎、勒姐种撤退后集结屯驻。到冬季,段颎率兵一万余人将其击败,斩*其大帅,斩*俘虏四千多人。
段颎行军路线(古地名大多已消失,参考资料标注)
延熹八年(165年)春,段颎又进击勒姐种,斩首四百余级,降服二千多人。当年夏,进击当煎种于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地区),但反被击败,被围困三日,隐士樊志张献策,让段颎悄悄在黑夜出兵,击鼓还战,大破羌军,*虏几千人。段颎紧接着穷打猛追,辗转山谷间,从春至秋,无日不战,敌人因此又饥又困,各自逃散,北去侵略武威一带。至此段颎击败西羌,共斩首二万三千级,俘获数万人,马牛羊共八百万头,一万余羌人部落投降。朝廷封其为都乡侯,食邑五百户。 永康元年(167年),当煎诸羌又反,集合四千多人,想进攻武威,段颎领兵追击至鸾鸟(今甘肃武威市南),斩*其主帅,斩首三千余级,将其彻底击溃,西羌至此平定。
灭东羌东羌先零种等自从大败征西将军马贤以后,朝廷便无力征讨,经常侵扰三辅。后来度辽将军皇甫规、中郎将张奂连年招降,但总是降了又反。桓帝因此下诏问策段颎,想让其出兵征剿。段颎上言陈明观点,并请兵出剿。
皇甫规、张奂与段颎(jiǒng)。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人,在对羌战争中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有很高的威名。但是,这三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皇甫规、张奂主张的"抚",是以军事威慑为基础,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撒在汉人中,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以此同化羌人。而史学家认为,段颎的“剿"则是种族灭绝,因为段颎在担任护羌校尉的时候,灭掉了十余个羌族小的部落。
在这里作者有不同看法:史书多次提到过羌人主动归降段颎,且段颎也有多次率领”义羌“与叛羌作战的记载。还有上面段颎向灵帝的进言:”“臣伏见先零东羌虽数叛逆,而降于皇甫规者,已二万许落,善恶既分,余寇无几。“可以看出,段颎的主张和战略并不是所谓”种族灭绝“,只是对于拒不投降者才会不留余地。总而言之,灵帝嘉许了段颎,并认可他的上言。
建宁元年(168年)春,段颎带兵一万多人,携带十五天的粮草,从彭阳直往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今甘肃镇原县北)。羌兵众多,段颎的兵士害怕起来。段颎命令军中拉紧弓弦,磨快刀枪,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左右两翼,布置轻骑,并激励兵将说“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军队应声跳跃上阵,段颎驰马在旁,突然袭击,羌军即刻崩溃,此战共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当时窦太后临朝当政,下诏::“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功用显著,朕甚嘉之。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同时下令中藏府调拨金钱财物,增助军费。任命段颎为破羌将军。
同年夏,段颎再追击羌出桥门,到走马水(今陕西省北部无定河支流淮宁河)上。不久,听到消息,虏在奢延泽(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已干涸),于是率轻快部队快速前进,一昼夜急行二百里,清晨追到随即将贼寇击败,剩下来的寇虏,逃到落川,又集合起来。段颎于是分别派骑司马田晏率五千人出其东面,假司马夏育带二千人绕其西面,羌兵分六七千人围攻田晏等,田晏等与其战斗,羌人溃散逃走。 段颎又率军急进,与田晏等一起追击羌人于令鲜水上。段颎士卒又饥又渴,于是命令部队齐头并进,夺其水,羌人溃散逃走。段颎尾追其后,羌人边战边退,一直追到灵武谷。段颎披甲率先上阵,战士没有敢于不前的。羌人大败,丢弃武器逃走。追击了三天三夜,战士的脚起了层层厚茧。一直追到泾阳,羌人余部四千部落,全部分散进入汉阳山谷之间。
168年段颎大致追击路线
正在此时,张奂向灵帝上言:“东羌虽已残破,余种还不易消灭,段颎性情轻浮而果敢,臣担心他吃败仗,难保常胜。应当用恩信招降,才没有后顾之忧。”段颎收到诏书,随即上言进行反驳,两位重臣再次因治羌理念进行争论,并且关系逐渐疏远以至决裂。段颎认为:”张奂只想修文,不想用武,都是荒诞无稽的空话,大而无益。一味招降无法解决问题,前有赵充国、马援多次招降无用,而今又有张奂、皇甫规“招之连年,既降又叛”,直至今日羌乱依旧未平。而自己奉命出征只一年,余寇已成残焰,不久即可消灭,且军在外不能由内指挥“。
张奂、段颎之争
到了建宁二年(169年),朝廷还是派谒者冯禅劝说汉阳散羌投降,有四千余人愿意投降,其余则拒不投降。段颎认为此时正是春播时间,百姓都在田野劳动,羌人虽然暂时投降,但朝廷一但不提供粮食,羌虏一定会再为盗贼,不如乘虚进兵,势必消灭。
夏天,段颎在离羌人驻扎的凡亭山四五十里外扎营,派田晏、夏育率领五千人据守山上。羌人全军发起攻击,厉声问道:“田晏、夏育何在?湟中投降的羌人何在?今天定要决一生死。”军士多有畏惧,田晏等激励士兵,拼命大战,击败羌人。羌军溃散,向东逃窜,又聚集在射虎谷(今甘肃天水县西),分兵把守各谷上下门。
段颎计划将其一举消灭,于是派千人在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阻拦他们。分派田晏、夏育率七千人,悄悄地黑夜上西山,构筑阵地,离羌人营帐只有一里。又派司马张恺等人率三千人上东山。羌人发觉,向田晏等人进攻,并分别遮堵汲水道。段颎自己率步兵、骑兵进击水上。羌人退走,段颎于是与张恺等挟东西山伏兵进击,羌人大败并溃散。段颎追至穷山深谷之中,处处击破。斩其主帅以下一万九千人,获牛马骡驴毡裘庐帐什物不可胜数。冯禅所招降的四千人,分别安置在安定、汉阳、陇西三郡,至此东羌全部平定。
段颎性情刚猛,作战雷厉风行,对敌人穷追猛打,不*光降服绝不停军。但对军士十分仁爱,士卒有疾病,总是亲自慰问、裹伤。段颎戍守边境十多年,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与将士同甘共苦,军士都愿为他死战。
段颎自出征来历经一百八十战,斩首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花费军费四十四亿钱,汉军战死四百余人。朝廷改封段颎为新丰县侯,食邑万户。
建宁三年(170年)春天,朝廷召段颎还京师,段颎带秦、胡步骑兵五万多人和汗血千里马,俘虏万余人。灵帝派大鸿胪持节在镐迎接慰劳。灵帝任命段颎为侍中,调任执金吾、河南尹。后来,因为有盗贼挖掘了冯贵人的墓冢,段颎于是获罪被降为谏议大夫,后再升任司隶校尉。在此期间,段颎曾经想*死曾经与自己相争的张奂,张奂闻之写信谢错,信中情真意切,段颎看后便不忍加害之。
归朝段颎
熹平二年(173年),代李咸为太尉,同年冬天因病罢免,再为司隶校尉。数年后,迁任颍川太守,被征授太中大夫。光和二年(179年),又接替桥玄为太尉。在位一月多,因发生日食而上奏弹劾自己,有关部门上奏检举,诏命收其太尉印绶,并送廷尉受审。
阳球
此时,曾经立志”当上司隶校尉就清算宦官“的仪郎阳球,调任司隶校尉。其言出法随,趁王甫休假之时,进宫谢恩,趁此拿出京兆尹杨彪收集的关于王甫罪证,上言王甫等人的罪状,段颎也被牵连。结果王甫、段颎等人被下狱,王甫父子被拷问杖*,尸体被陈列城门外,家人被流放比景,史载: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段颎也在狱中饮鸩自*。后中常侍吕强(此公是东汉末年为数不多的正直宦官,为人清忠奉公,曾上书请求斥奸佞,任忠良,薄赋敛,厚农桑,开言路,灵帝知其忠而不能用。)上疏,追诉段颎的功绩,灵帝才下诏将段颎的妻子儿女归还本郡,一代猛将至此落幕。
《后汉书 卷八十四》:光和二年,球迁为司隶校尉。王甫休沐里舍,球诣阙谢恩,奏收甫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封{曰羽}、中黄门刘毅、小黄门庞训、硃禹、齐盛等,及子弟为守令者,奸猾纵恣,罪合灭族。太尉段颎谄附佞幸,宜并诛戮。于是悉收甫、颎等送洛阳狱。
《后汉书·卷六十五》: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颎,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家属徙边。后中常侍吕强上疏,追讼颎功,灵帝诏颎妻子还本郡。
而关于他为何在当今声名不显,名气不能与其实力相匹配,作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他有些血腥的作战方法,在其生前就被张奂等大量士族文人反对,后世更是对此多有批判,司马迁在《资治通鉴》评价其“夫御之不得其道,虽华夏之民,亦将蜂起而为寇,又可尽诛邪!然则段纪明之为将,虽克捷有功,君子所不与也。” 新史学宗师,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段颎是“一个完全兽性的人”。由于段颎军旅生涯的主要敌人是西北少数民族,会涉及到一些民族问题。所以到了现代,对其的批评和争论更甚,青海师范大学教授罗嗣忠在其论文说:
但个人认为,以现在的观点去评价一千九百年前的汉羌问题,是不客观不可取的...也只能说这么多了。
第二点,除去作战方面,段颎为人也有问题。“凉州三明”都曾经受过宦官的迫害。桓帝时期三人都或被贬官,或被免职,后来虽然都重新回到朝廷担任军职,但自此以后,三人对待宦官却有了很大的区别。皇甫规由于资历年龄,压根不睬宦官势力。而张奂在两次党锢之祸中,多次被牵连,后又受到宦官矫诏欺骗,害死了窦武、陈蕃。再加上他本人很有士人气节,很鄙视宦官的做法,即使宦官集团许之高官厚禄,张奂也始终是站在宦官势力的对立面。
而段颎,却完全倒在了宦官一边,(其中或许也有士人对段颎的作战方式多有反对,导致其无法与士人相处的原因),段颎在依附宦官期间,先是充当爪牙在“党锢之祸”中捕*太学生,又与中常侍王甫(此人还被封“冠军侯”)等结为党羽,大兴冤狱,冤*了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和渤海王刘悝,虽因此保住富贵并多次出任高位,但也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
最后一个原因,作者认为是段颎的生不逢时。段颎死后五年,也就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混乱且精彩的三国时代,拉开帷幕。段颎虽然有着卓越惊人的战绩,且汉羌之争也贯穿东汉王朝始终,但东汉末年的舞台,注定属于纷乱的三国,若段颎活跃在曹孙刘争霸时期,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段颎此生戍边征战十余年,平定公孙举起义。他与羌人作战先后达一百八十次,斩*近四万人,最终平定西羌,并击灭东羌。与皇甫规、张奂都声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唐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新丰侯段颎”。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后汉书·卷六十七·酷吏列传第六十七》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官列传第六十八》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列传第四十四》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第四十二》
《十七史百将传·卷四》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
《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中国通史简编 》— — 范文澜
《段颎是一个应予否定的历史人物》—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罗嗣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