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状元传奇,二百年名臣世家:野史中跨越300年的家风叙事

两代状元传奇,二百年名臣世家:野史中跨越300年的家风叙事

首页角色扮演状元传奇更新时间:2024-05-09

文/松陵笑笑生

欢迎关注“松陵笑笑生”,我将持续为您奉献人文领域优质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创作动力。


陈悦记祖宅中孙尔准所赠匾额

这是一段明朝文士笔记引发的传奇故事。

相隔六十年的两个甲戌年,两代状元、三位名臣,竟奇迹般的交织在一起。

而这个传奇散发的诗书家风,延续三百年。

01. 序幕

《钦定四库全书》“陆垹”条书影

嘉靖三十年九月初一(1551年9月30日),实在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

《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七十七对这一天的记载,记录了三件事。

一件是咸宁侯仇鸾的奏折及嘉靖批示,另外两件都是正常人事调动。

其中有一条人事变动是这样记载的:

九月丙戌朔。巡抚河南右佥都御史陆垹,以疾乞休,许之。

这是一条十分不起眼的人事变动,但记载的对象却显得非常蹊跷。

陆垹,浙江嘉善人,为官清正廉能,不畏权势,不附权臣严嵩,乃当世名臣。他曾任武昌知府,期间勤政爱民,颇受百姓爱戴,呼之为“陆青天”,百姓这样歌颂他:

陆青天,如明月。青天无不青,明月有时缺。

嘉靖三十年他致仕这一年,年仅47岁,可以说是仕途上最好 的年华。而他却突然申请病休。而此时距他上任河南巡抚,仅四个月。

致仕回家两年后,他便英年早逝,这似乎印证了他确实得了重病。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一位清廉能吏,在数十年后,家世破败不堪,其子陆中锡贫困潦倒,衣食不给,一生颠沛,无子嗣存世。嘉善人感叹“中丞之嗣竟斩。”

到了清朝年间,陆青天墓地已成荒丘一篑,荒草凄凄鬼唱歌了。时人有诗悲叹:

华表摧 残卧绿莎,令威不返待如何?

荒邱一篑无人问,细雨轻风待牧歌。

到底是什么变故,让这样一位清官遭遇如此巨变?

嘉善西塘镇烧香港陆家厅

与陆垹同乡的袁黄、冯梦祯两位名士,是陆垹独子陆中锡(号杏源)好友。他们知晓其中的前因后果,并把这个缘故告诉了后辈沈德符。

几十年后,沈德符把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写入了《万历野获编》。

02. 桑濮之行

北京都城隍庙遗 迹,在西二环金 融 街附近

原来陆垹在就任河南巡抚之前,曾担任太仆少卿(按照《明世宗实录》的记载,时间是嘉靖二十五年五月至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公历1546-1548年)。任太仆少卿时,他与独子陆中锡住在北京太仆寺街(今北京太仆寺街)寓所。

陆垹早年丧妻,清贫的他不再续娶,将陆中锡带在身边,严格管教,并聘请了一位私塾先生为之授课,为监督陆中锡刻苦读书,“每夜必与乃嗣同榻寝”。

陆中锡此时十六七岁,也确实不负众望,自小就“颖敏绝人”,继承家族优秀诗书基因,被大家视为神童,大好前途就在眼前。

然而变故却在顷刻间袭来。

一天半夜,父子二人正在熟睡,陆中锡突然痛哭大叫。

被惊醒的陆垹问其故,陆中锡神志不清的说:“一念之差,遂不可救矣。”

在慌乱中,他向父亲叙述了一个充满因果色彩的故事。

原来公寓附近有一位少女,刚过及笄年纪,长相绝艳,陆中锡情窦初开,被少女迷得五迷三道,屡次去撩人家,但都未成功。

他做噩梦的这天是农历初一,按照习俗,很多百姓去京城西的都城隍庙烧香请 愿。陆中锡也跟随众人去拜城隍。

于是,他起了歪心思:

遇朔旦,同塾师诣都城隍庙祈祷,以邻女为请,且许事成酬谢。塾师从旁亦代为祝吁。

他竟然让塾师代写祷词,祷词全是泡邻居小妞的“淫 词”,希望小妞能接受他,并许诺塾师事成酬谢。这个糊涂的塾师竟然真写了。

于是归来之夜,陆中锡就做了噩梦,在梦中,他被都城隍摄去。过程充满了佛家的因果:

大怒见诘:“汝何人敢以淫媟事上渎?”亟呼主籍者检其禄,则注定甲戌科状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年七十九岁。乃沉吟曰:“是不可*,当奏之上 帝。”再检塾师则终身无官禄,即令抽赐戮之。须臾天符下,陆某宜革去鼎元、少宰,其寿如故,但使贫绝痴绝,以至于死。今将奈何?

都城隍大怒,责问陆中锡竟然敢以“淫媟事”上渎。并让手下查一下陆中锡命运,竟然是甲戌科状元,官至副部级的吏部左侍郎,寿考七十九岁,也就是福禄寿皆满之命。而那个糊涂塾师终身无官禄。

于是都城隍做了如下处罚:糊涂塾师即时毙命,陆中锡除去福禄、功名,寿考如故。

陆中锡讲完这个怪梦,陆垹将信将疑,作为儒士的他,怪力乱神一向敬而远之。他们赶快去看塾师是否平安,结果塾师腹痛难忍,未到第二天中午就一命呜呼。

其后陆中锡果然如梦中所言,贫困潦倒,得了精神病(心疾),自此以后,虽然文章“时艺奇丽”,但“性理狂错,往往不竟闱中试而出”。

故事叙述到这里,沈德符还煞有介事的说,袁黄、冯梦祯两位名士教育他“少年辈高才慎勿为桑濮之行,即举念且不可,况身尝之乎?子其戒之。”

袁了凡铜像

可以说,《万历野获编》记述的这个征梦故事,迷信色彩过于浓厚,弥漫着善恶因果的说教。而且可信度存疑,如果确有其事,为何袁黄不把这个教育意义十足的故事编入《了凡四训》?

陆垹不仅廉能,而且极具胆魄,陆垹去世后,一篇关于他的传记,写到他当年震慑“厉 鬼”的故事:

授南京刑部主事,道自河间,郡守某见公貌颀颀,不善抑逊,心恶其倨,乃送一厉馆居之。馆僻在西远,妖魅所窟,误入其中者,辄死。公不知其愚我也,诚之而入。比暮,舆皂栗栗告出,唯二童子留。既寝,夜半,有声剨然,巳而崩山裂石之状。其怪颀然而黑,不知其长几许,植于卧榻前。公怒甚,以手击之,大喝曰:“何物妖麼,敢尔?须曳遁去。”院宇閴寂如故。厥明,门外候吏皆兢兢,俟内音,公偶睡鼾,日高不起,人人私痛其为泉下人,无疑矣。顷之,放衙伟然,陆主事坐堂上,竟无怪状。于是郡守闻之,大骇,心知其非常人。(《国朝献徵录》卷六十三)

陆垹比较耿直,被郡守设计,被安排住进一个闹 鬼的寓所。旁人吓得魂不守舍,但他不信邪魔,并无丝毫畏惧,竟能震慑“妖 鬼”,安然无恙。这个本来想给陆垹下马威的郡守,反而被他的胆魄折服。

这个故事或许有虚构成分,但由此可看出,陆垹胆魄惊人,并非一般读书人可比。沈德符大概未读到这篇陆垹的传记,否则他便不会相信陆垹如上述征梦故事中那样屈就于因果之说。

另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个故事荒谬。按照明朝科举考试的规定,下一个甲戌科是1574年,距离此时还有近30年时间。如果陆中锡按照原来的“命 格”,要接近50岁才能中状元,这实在与“颖敏绝人”人设相去甚远。

最接近事实的可能是:由于父亲管教严格,这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当时为情所困,无法与邻女长相厮守,导致心智失常,得了精神病,一生的科举功名就此作罢。

而陆垹只此一子,又得了心疾,家族未来希望破灭,于是他心灰意冷,几年后河南巡抚任上不到四个月就匆匆离职,并于两年后郁郁而终。

但陆垹家族悲 剧也充分说明:

一个家族兴旺发达,必须要传承良好的家风。若无良好家风,即使像陆垹这样的名臣,也只有衰败、沉沦。

然而在《万历野获编》里,这个故事还留了一个尾巴。陆垹问儿子梦里那位都城隍是否还有其他留言。

陆中锡说:“适悲悼中忘之,都城隍阅天符之末,云当再降一人,以补甲戌状元之缺。”

都城隍看了天符说,陆中锡官禄、功名被取消,会再递补一人,补甲戌状元之缺。

史实中真正的甲戌科状元,也被牵涉到这个神秘的传说中。

于是,这段传奇又引出了一个兴旺百余年的家族。

03. 甲戌两状元

孙继皋,资料来源:无锡档案馆

上述那个诡异的征梦故事发生几年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

常州府无锡县城中一户叫孙臣(字国英,别号雪窗)的儿科医生家里,妻子刘氏即将生产。

这天夜里,孙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一位官员大僚拿着名帖来拜见,名帖上写着甲戌状元、歙县唐皋。

孙臣惊醒,很快妻子就生下一个男孩。

这一天是八月十八日(9月28日)。

孙臣认为这个梦实在是大吉兆。唐状元享誉南直隶,在年近知命之年大拜正德九年甲戌科(1514年)大魁。他不但文章出众,而且节操高尚,为世人敬仰。

唐皋状元及第图

于是,孙臣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继皋”。希望他能继承唐皋读书本领,出人头地,为家族争光。

这个故事也被《万历野获编》等多个文士笔记记载。而《万历野获编》认为这位孙继皋就是那个替代陆中锡中甲戌科状元的人,是冥冥中的“定数”。

这位孙继皋先生确实不负众望,24岁就大拜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大魁,成为无锡历史 上第二位状元,后来确实做到吏部左侍郎。

鼎元堂清光绪十八年《孙公柏潭行状》之孙继皋像

明代王世贞《皇明奇事述》对这段奇事,有这样的叙述:

正德甲戌状元唐皋,万历甲戌状元则孙继皋。考景泰甲戌状元则孙贤,尤为奇绝。

大概是巧合,相隔120年的三个甲戌科状元中,万历甲戌科状元孙继皋,与景泰甲戌科状元同姓,与正德甲戌科状元名字近似。尤其“继皋”二字,有继承唐皋之意,这大概是文士笔记记载这个征梦传说的缘起吧。

孙继皋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孝安陈太后去世,万历皇帝不送太后出丧,孙继皋上疏劝说,因而忤旨,于次年六月致仕归乡。

当孙继皋因得罪万历皇帝挂冠归乡时,年仅46岁。而在这个年纪,上一个甲戌科的唐皋才刚中状元。

无锡惠山有孙宗伯祠,祠中原有联,精确地概括了这位少年得志,仕途不顺的甲戌科状元的生平:

二十登朝,四十辞朝,山陵疏草争传,掷地有声作金石;

名臣如是,纯臣犹是,袍笏音容宛在,新祠依旧荐馨香。

由于未列九卿阁部,《明史》并未给孙继皋立传。但孙继皋宦海生涯,以廉、正自持。他去世后,工部侍郎万象春在《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赠礼部尚书柏潭孙公墓志铭》中追忆:

“公之立朝,持大礼而谨细行,多此类也”。

“如公之恬淡夷犹,任真履素,可谓躬修善世之君子。”

或许作为政 治家,他在日益腐 败的万历中后期没有机会展示才能。但孙继皋致仕后,在家乡的两项善行,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使其家族兴旺百余年。

04. 二百年世家家风

孙继皋墓

孙继皋致仕后,致力于在家乡讲学。

东林书院首领人物顾宪成虽与孙继皋同龄,但顾宪成在万历八年中进士时,孙继皋充任会试同考官,成为顾的座师。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十月,顾宪成等八人(所谓“东林八君子”),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此时归乡的孙继皋地位远高于诸人,他也积极参与东林书院,在书院开坛宣讲。因此,他和东林八君子有“东林九老”之称。

顾宪成

而孙继皋文章、讲学,全不似后来东林 党那种偏激亢奋。清乾隆年间,《孙宗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在提要中颂扬孙继皋的文风:

“诗文雍容恬雅,有承平台阁之遗风。”

可惜的是,六年后他在61岁时去世。试想如果孙继皋不过早去世,以他清正平和的性格,是否能阻止东林诸人向“道德十 字 军”方向狂奔?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孙继皋另一项伟大的善行,就是树立良好的家风,让其家族在其后一百多年里熠熠生辉,人才辈出。

孙继皋晚年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小娄巷”。于是他的家族被称为小娄巷孙家。

孙继皋在《先儒林行状》这样描述家族历史:

“吾孙世居邑双河,望梁溪城五里而遥。家本农也,系牒无传焉”。

在孙继皋之前,其家族世代务农,孙继皋是小娄巷孙家第一 个学而优则仕之人。而他为家族建立了良好的清正诗书家风。

孙继皋殁于万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1610年9月12日),享年61岁,他去世时,时人说“公褆躬修洁,没之日,家徒四壁,诸子无以为生”。

小娄巷孙氏诗书传家、清正廉洁的家风持续传承。

小娄巷少宰第老照片

顾宪成曾在往来书信中赞扬孙继皋:

“足下益读孔孟书,砥操砺行,俾文章德业合而为一,亦可以明男子之得志也。”

孙继皋去世后,其墓地刻有柱联:“植纲常于一疏,陈百弊于万言”,上额为“忠孝状元”,背额为“世德清芬”。

这样一个“世德清芬”的家族,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自明至清末二三百年中,小娄巷孙氏家族多有科举高第、高官显宦者,其中六世孙孙永清、七世孙孙尔准,皆由科举而成为封疆大吏。

闽浙总督孙尔准

孙继皋开启的小娄巷家风,荫泽后人,整个家族持续兴旺发达。

其七世孙尔准(1770年-1832年)官拜闽浙总督,位列三公。其墓志铭中这样叙述小娄巷孙氏的光彩:

公讳尔准,字平叔,一字莱甫;世为无锡人,后占籍金匮。明万历甲戌进士第 一人、官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祀乡贤讳继皋者,公七世祖也;

清赠中宪大夫、江南淮徐兵备道讳仁溥者,公高祖也;

赠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广西巡抚、晋赠振威将军、安徽巡抚兼提督军门讳廷镛者,公大父也;

乾隆戊子举人、己丑钦取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官广西巡抚、祀乡贤讳永清者,公考也。

乾隆六十年举于乡、嘉庆十年第进士,公之科名也;

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纂修、文颖馆提调、全唐文总纂官、教习庶吉士、大考二等、京察一等、十九年出知汀州府、二十一年擢福建盐法道、二十四年授江西按察使仍调福建、甫两月迁布政使调广东、寻授安徽巡抚、中途调广东仍补安徽、道光三年调福建、五年授闽浙总督、六年晋太子少保、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公之扬历也。

前湖北督粮道通州讳锡嘏女刘夫人者,公之配也;

乙酉举人内阁中书慧惇、荫生慧翼今上赐进士与兵部主事晋员外郎者,公二子也。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小娄巷孙氏家族显赫,持续辉煌,时间甚至超过了太仓王锡爵家族。

而这些辉煌的开创者,正是万历甲戌科状元孙继皋。

05. 后记

孔子

一人声名显赫,不若家族绵延不绝。这是古代中国人的宗族观。很多家族在族谱家乘中写上“源远流长”,正是这种宗族观的体现。

上述明代文士记载的传奇故事,或许荒诞不羁。但孙继皋家族数百年兴旺,蕴含的道理却值的今人思考。

保障一个家族能够源远流长、箕裘不坠的,不是财富田产,不是高屋朱楼,而是良好的家风。

家风振立,则诸子秀立,青紫盈庭,其有积善之庆;家风衰损,则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

老祖 宗早就告诫我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传》)


致力于人文领域原创文章。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