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伐为何说法不一?有一个皇帝他只称征,有一个王朝只说伐

南征、北伐为何说法不一?有一个皇帝他只称征,有一个王朝只说伐

首页角色扮演征与伐真充版更新时间:2024-04-30

有人说,古代战争中,常见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独独称北伐?其实,并非如此,南伐、北征的说法也不少。这么说吧,霸气的皇帝都会称北征,懦弱的皇帝只敢说南伐。

古代征、伐两字的意义

征:指上进攻下,有道攻打无道的。伐:指正式战争,但是须师出有名,往往通过大张旗鼓,向天下诸侯宣告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公开的。

孟子曾说过:征者,上伐下也。因此,征比伐高级。“征”往往彰显了出征者的身份比对方高级,或者代表了正义的一方。

打个比方,皇帝亲自带兵打仗,从来都是御驾亲征,你有听说过御驾亲伐吗?没有吧,哪怕是群雄割据天下的时代,史书上照样记录为亲征。

古代帝王大都建都在北方,天子平定南方之地的势力,当然被称为南征。因此,大家对南征普遍没有异议。

那么有没有南伐的说法呢?

还真有。一般来说,大规模的攻城略地都发生在建国之初,说到既要攻打南方又要平定北方,北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那么,咱们就来看看赵匡胤兄弟俩是如何描绘他们的军事行动的。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终于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虽然,他攫取了后周政权,但是当时仍旧是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南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等,北有辽和北汉等政权。

不过两者相比,南方政权较为分散弱小,北方的辽和北汉关系密切且比较强大。于是,赵匡胤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南后北。

公元963年,命师南征,以延钊为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

赵匡胤派慕容延钊等出征荆南、湖南,此处用南征。

公元964年,江宁军节度使刘光义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枢密承旨曹彬副之,将步骑二万出归州道以伐蜀。

赵匡胤命令刘光义、曹彬等人攻打后蜀,根据地图,后蜀位于北宋西南方,但是,《宋史》上却记载为伐蜀。

公元970年,九月己亥朔,命潭 州防御使潘美为贵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遣使发十州兵会 贺州,以伐南汉。

赵匡胤命令潘美进攻南汉,这里也是用了伐。

公元974年,九月癸亥,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翟都部署,潘美为都监,将兵十万出荆南,以伐江南。

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讨伐南唐,此处也用伐。

公元976年,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伐北汉。

党进、潘美攻打北汉,用的还是伐。

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继承他的事业,无论是攻打北汉还是辽国,都是称伐。

由此可见,北宋时期,无论是攻打南方还是北方,史书上几乎都称伐,南伐、北伐。不过就赵匡胤兄弟当时的身份而言,也不能说比其他割据政权高贵,用伐比较妥当。之后,宋朝只在北方有战事,即便遇上个能打的岳飞,也只敢称北伐。

那么,有没有北征的说法呢?

明朝则与宋朝完全相反,朱元璋朱棣父子从南方起事,一直到平定北方,再到后来与北方草原部落纠缠数十年,明史上几乎全部使用了“征”字。

1360年,征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1361年,太祖乃自将舟师征陈友谅。1364年,自将征陈理。

1367年,朱元璋一生中只提过一次伐字,“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不过,当时元朝还没有灭亡,仍是正统,从名义上说,朱元璋也只能用伐,就如武王伐纣。

等到朱元璋于1368年登基后,他立刻改口为北征。从那些武将的封号也可见一斑,常遇春为征南大将军,徐达为征虏大将军,邓愈为征戍将军,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等。

秋七月己巳,帝将北征,敕都督朱荣领前锋,安远侯柳升领中军。

到了朱棣登基后,为了重创草原势力,曾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史称“永乐北伐”。如果他老人家知道了,肯定要让史官改成“永乐北征”,这样才能配得上他的天子之尊。

结语

与其牵强附会地解释“南征北伐”,不如想想征、伐两字的本意。

宋朝积弱,无论是刚开始的统一天下还是之后面对北伐游牧民族的挑衅,它都只敢称“南伐或北伐”。明朝霸气,无论是统一天下还是打击游牧民族,它从来都只用“征”,因为这是天子威严的象征。关于南征北伐,你怎么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