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古代,人口数量的增长在庞大的国土面积面前显得微乎其微,古代社会上人地矛盾的发展并未如现今社会那么激烈, 因此,古人丧葬多采用土葬、墓葬。
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分配逐渐向官僚贵族转移,而权力与财富又以一国之君为中心。
我们很难想象,古代帝王的墓葬是如何的极尽豪奢,生前身后都要荣华富贵以匹配其九五之尊的地位。
从商周贵族的青铜编钟到西汉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从唐三彩到北宋龙泉青瓷,从哥窑冰裂纹到明朝青花瓷,帝陵中的陪葬品无一不是当时最顶尖的社会生产力的凝结,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就更不在话下。
也正因此,古代帝陵也成为无数盗墓者碰运气的自动提款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都已经被偷盗的“家徒四壁”了,这些千古一帝的陵寝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的帝陵。
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鬼吹灯之类的盗墓故事,而是要向大家介绍三座历经千载风霜依旧安然无恙的帝王陵寝,分别是坐落在梁山的乾陵、骊山的始皇陵以及位于桥山的黄帝陵。
一、不能挖的黄帝陵古代中国,在黄河流域有两大活跃的部落,一为苗(炎帝神农氏),一为夏(黄帝轩辕氏)。
苗部落随着黄帝四处征战,部落版图也不断扩大,这也为中华民族广阔的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开国以来得子二十五,后来的夏商周秦唐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再追溯下去的话,黄帝也自然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老祖宗了。
在黄帝的领导下,百姓们制耒耜种五谷、养蚕桑作衣冠,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加之仓颉造字极大的提高了人类文明进程,黄帝也被称为“人文之祖”。
黄帝死后人们按其遗愿,在河南、河北、甘肃、陕西四地筑陵墓,四地中又以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最符合史*载。
黄帝陵位于桥山中部,山上古柏通天、山下沮水环抱,陵高3.6米,周长48米,为圆形冢,陵园内有各朝代历史名家的碑刻。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旗帜,历朝历代帝王都会到黄帝陵祭祀并加以修缮,近代民国时期国共两党也曾共同祭祀黄帝陵。
虽然我们现代的考古对于墓葬的挖掘开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可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说到挖墓,还是黄帝的墓,依然还是于心不忍的。
而且,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无论是奸臣当道还是逆贼横行,从未见过有人敢对黄帝陵下黑手的。
黄帝陵,是五千年历史的起源与见证,是华夷之分的民族自信感,假如谁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对黄帝陵下手,盲目的开采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破坏,更会授别有用心之人人以柄。
二、无人敢挖的始皇陵大家知道了黄帝陵为什么不能挖,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始皇陵为什么无人敢挖?
秦始皇我们都知道,一统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王朝、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他的丰功伟绩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秦始皇当年也是有点飘了,自比三皇五帝、功盖千秋,因此始皇陵的选址脱离了宗族陵园。
他采用“依山建陵”的传统,选址骊山并征集了近80万劳工为其修建帝陵,甚至丽邑遗址的存在,就是当年专门为服务秦始皇陵而建设的供给城。
秦始皇陵园总面积高达 56.25 平方公里,在陵园范围内,曾出土发现大量与秦始皇有关的历史遗存,其中包括兵马俑坑等一百多个陪葬坑和陪葬墓。
可以这么说,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也仅仅是始皇陵的冰山一角,也正是因为始皇陵的神秘魅力,现代不少专家学者提出开采始皇陵。
有“文物保护论”“资源浪费论”,甚至还有从激励民族自信、提高旅游景点收入等方面建议挖掘的。
其实历史上惦记秦始皇陵的人也不在少数,楚汉之争时期项羽入关后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唐末黄巢入关尝发之。
除了两起比较大型的挖坟事件,各路军阀、盗墓贼对始皇陵的偷盗更是数不胜数。
可最后的结果呢?也仅仅是挖到一些陪葬坑的文物罢了,收获的那点宝物远远无法弥补他们对始皇陵暴力开采所带来的破坏。
哪怕现在考古学不断发展,文物修复技术也日趋完善,考古人员依旧不敢挖始皇陵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据史记记载,始皇陵这一工程足足穿透了三层地下水,有当时顶尖的工匠制作的弓弩陷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这说明秦始皇的墓室深入地下且伴有机关陷阱,这为挖掘增加了难度。棺中水银的现象则是会危及考古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1981和2003年,中国地质局与考古研究院两次对始皇陵土壤进行汞含量测试,结果均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开挖范围存在大面积、高强度的汞异常现象。
始皇陵的封土是用一层层黄土夯筑而成,封土呈四方锥形,高度约为 57 米。陵墓中人工埋藏的汞挥发叠加于堆积千年的黄土之中,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
第二点,埋藏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文物,其经历几年的氧化、腐败后,早已与墓室的环境形成稳定的平衡状态。冒然挖掘,外界的温度、湿度、风啊雨啊都会对文物形成不可逆的损害。
刚出土之际色彩鲜艳的秦始皇兵马俑如今再看呢?马王堆发掘中,空灵精致的清水莲藕转眼间化作一摊腐水。
建国初对定陵的挖掘更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因此对于帝陵,现代考古只做抢救性发掘,绝不主动发掘。
三、挖不开的乾陵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皇帝,她的登基代表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一次有力的呐喊,她在位期间完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轻徭薄赋,政绩斐然。
武则天的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是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整,从未被盗窃过的帝陵。
乾陵仿造唐朝长安城的格局建造,南北直线距离约5千米,其中埋藏的陪葬品更是多达500吨,而国宝级的《兰亭序》甚至就在乾陵之中。
武则天的乾陵为什么称作挖不开的帝陵呢?要知道,乾陵陪葬的宝物不在少数,在悠悠千年的历史中也是吸引了无数盗墓者炽热的目光,可是却从来没有人从乾陵带着宝物离去。
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造反的)曾派兵四十万去挖乾陵,他想着一个士兵一铁锹下去,挖一个陵墓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可结果却是,士兵们没日没夜的往下挖了40米也没找到乾陵墓道的入口,黄巢也只得作罢,黄巢这种“盗墓移山”的行为不禁令人发笑。
同样是唐朝末年,有一个叫温韬的同样挖起了乾陵,在此之前,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盗墓,唐十八陵他挖了十七个,这可算得上当年盗墓界的劳模了。
你要问他剩哪一个帝陵没挖,没错,就是乾陵,温韬聚集数万人上山挖乾陵,只要一上山,就是风雨雷电,一下山却又风和日丽,奇异的自然现象以及武则天的铁血手段终于使得温韬退却了。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曾试着用炸药去炸乾陵,结果地宫没炸开,反倒死了不少士兵,他也只得作罢。由此可见,一次次铩羽而归的盗墓者恰恰是对挖不开的乾陵最有力的佐证。
那为什么乾陵谁也挖不开呢?
首先,武则天在乾陵选址时听从李淳风与袁天罡两位顶尖玄学家、天文学家的建议,因此乾陵相当于开局自带迷阵效果;
其次,乾陵墓道用两千多块石条堆砌而成,用铁栓板和铁棍牵拉,缝隙用白铁浇筑,让石条融为一体,其坚硬程度可想而知。
结语在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网罗天下至宝的各朝帝陵才得以建造。
对帝陵的挖掘会在一定程度上或补充或论证现有历史,其在激励民族文化自信、为当地创造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更不在话下。
可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顺应科学规律的发展,相时而动、顺势而为。
在文物保护技术达不到发掘帝陵的要求之时,克制心中的冲动、不人云亦云的一边倒向挖掘帝陵,这便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为子孙后代传承下的珍贵宝藏。
也正如周总理所说:“地下埋着比我们地上保存还好,给子孙留点活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