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浓郁、最美丽的乡愁
吃过腊八粥,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你年货。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每当春节临近时,我就像个跟屁虫似得跟在我的父亲身后,在如织的人流中穿行在市场和商店中。我的父亲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看看预先在上面写好要买的东西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你都会从人们怀里抱着的衣服鞋袜,手里提着的鸡鸭鱼肉,或者篮子里装着的食品糖果里,感受到沁人心脾的那种浓浓的年味。
母亲把家里里里外外清扫一遍后,换上平时不用的白色刺绣的床罩,白色刺绣的台布,摆上漂亮的果盘,装上各色小吃。回到家后,热热闹闹的贴上父亲买的春联,然后平时不下厨的父亲就开始大显身手,弄上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开启年三十的“守岁”大戏。
第二天清晨,在鞭炮声中带着兴奋爬起来,穿上新衣,来不及梳洗就跑到爸妈跟前中规中矩地说一声:爸爸妈妈过年好!然后开开心心地领一份“压岁钱”,等吃了饺子,大人、小孩就各自团团伙伙地四处拜年了。
然而现在物质的丰富,渐渐冲淡了新衣服、年夜饭带给人们的喜悦感。不在自己家过年,吃的自不必备,春联和福字常常忘记买,更不用说过年的专用装饰了。过年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了日历上普通又面目模糊的某一天。年味,就这样在我们一天天对仪式感的淡漠中消失了。大家不免感慨,年味儿渐淡,如今的春节真是一年不如一年。
敲黑板 划重点
教你过个有仪式感的新年
不要再让年失去年味啦
腊月二十三—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猪割肉
“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集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题写桃符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
腊月二十九—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腊月三十—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
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四—三羊开泰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迎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
亦称“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古时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
人们自除夕开始,一直到这一天,每天都是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吃坏了肚子。 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
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即正月十三上灯之日吃圆子,正月十八落灯之日吃面条。
正月十四—娘娘诞辰
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来源:双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