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了“买买买”怪圈的现代人 该怎么破除心魔?

陷入了“买买买”怪圈的现代人 该怎么破除心魔?

首页卡牌对战混沌学院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5-11

每晚8点,捕获前沿商业洞察

我们现代人的心魔,就是消费主义。

很多人的兴趣、消费的*不是来自于自身,是被外部世界所激发的。我们本来应该非常单纯的、非功利的、闲暇的时间,正在被消费无孔不入。

授课老师 |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宗教学副主任

我相信大家有一种切身的感受:每天都忍不住买买买,睡觉之前不打开手机APP逛逛、看看购物车有没有清空,就不舒服。

消费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如此便捷,点击支付第二天就送货上门。在清空购物车那一瞬间,好像有一种多巴胺分泌的感觉,非常满足。

一切来得那么顺理成章,于是我们往往陷入这样一种怪圈——我需要去工作赚钱,赚到更多的钱,继续去买买买。很少有人去反思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这种循环本身有没有问题。

在点下支付按钮的那一瞬间,你是否有一丝犹豫:这个东西真的是你需要的吗?这些*是不是被制造出来的,哪些是你真正的需求?消费给你带来的满足感能持续多久?

任何“主义”都意味着它走向了一种极致,消费带现代人走向了一种极端。为什么人会走入这个怪圈?这恰恰是我们现代人要反思的。

从我一个教哲学的老师来看,这种循环本身有内在问题,而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刨根问底、寻找理智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怎么用哲学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

娱乐和消费是最温柔的统治

我想通过一部英剧《黑镜》(Black Mirror)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大家来更好地反思消费,娱乐,和我们自身。虽然《黑镜》好像描述了一个未来的、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的生活方式,但是它却提出了很多耐人寻味的问题,让我们在当下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对应点。

这一集叫《一千五百万的价值》,是有关消费主义的,我觉得很有哲学意义。它描绘了未来人的生存的状况:

未来的工作和赚钱模式不是像我们这样找朝九晚五地去上班,而是每天起床,洗漱完毕吃了早饭之后只要做一件事情,到一个像健身房一样的地方去骑自行车,而骑自行车并不能产生出任何东西,但是每骑一段自行车你个人虚拟账户的数值会往上跳,比如说骑5分钟可以有10个点,你可以用这个10个点去买你想吃的东西,用的东西,日常用品等等。

这描绘了一个非常有魔幻色彩的未来的生存状况——一个看起来更美好的世界,温饱问题容易解决当中有些东西跟我们现代生活很像,仿佛在用一种隐喻或者反讽来提醒着我们。是怎样的反讽?我归纳了四个方面:

讽刺一:用什么来衡量人?(虚拟货币)

男主角马丁是个黑人小哥,他眼前的账户上有一串数值,这就是他每天骑自行车获得的虚拟货币。

反观现实生活,我们的穿着没有太多差异,差异在于银行存款、房产、车、有价证券,这些全部都可以划约成一个数字来评价这个人到底身价几何。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人长得好不好看,漂不漂亮,有什么才华,到底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虚伪的人等等,这一切都可以全部还原为一串数字,而所有人的差异在这一串数字上

讽刺二:他们为什么骑车?(统一化劳动)

第二个问题就更加耐人寻味。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睁开眼睛,一想到今天要去上班了,可能就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但是上班,或者说工作这个词,如果按照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表述,它是劳动。对于《黑镜》里的人而言每天只需要在健身厂房里面骑几分钟的自行车就可以解决自己的温饱。

那么请问,骑自行车这个事情是在进行劳动吗?归根结底他们就是在让自行车在原地空转,没有产出任何的东西——一个人付出了时间跟心情,不断骑自行车,但没有产出任何东西,无意义的劳动还是不是劳动

讽刺三:什么是“商品”?(虚拟商品的力量)

我们现代人或多或少都在网络游戏里购买过虚拟物品,甚至为自己打造一个虚拟形象,就像《黑镜》里要用通过骑自行车兑换来的点数去购买虚拟产品一样。但是虚拟产品是不可能被消耗掉的,而且它的复制、流通的成本几乎取决于人,那么它是经典意义上的商品吗?

讽刺四:iROOM还是电幕?(无法逃脱的广告)

大家可以看到,当马丁每天骑完自行车,完成了消费,吃了饭后,就只能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这样的小房间是什么样子?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家徒四壁——一个很小的单人房间,放了一张床和最简单的一些洗漱的设施,但是四面墙却是四面屏幕。

这种房间没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我找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叫iRoom——跟我们现在用iPhone、iPad一样,表面都是互动屏幕,iRoom四面都是交互屏幕。而且这个屏幕不停地循环播放一些娱乐节目和广告,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广告,它可以跳过的,但是跳过的前提是什么?请充值。

你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平时你看视频不得不先看几十秒钟的广告,同样,你可以不喜欢广告,那么请你充值,充成VIP之后可以看短一点的广告,你还可以充到VVIP看更短的广告,但是没办法不看广告。

跟《黑镜》当中的人骑完自行车一样,在我们工作完回到自己房间后,每天都在看一些肥皂剧、娱乐节目,然后大家哈哈一笑,几个小时又过去了。

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现代人将工作与娱乐分开

大家是否反思过平时工作之余自己的娱乐方式。我相信每个人在娱乐的时候,都多少会想到这样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娱乐意味着什么?娱乐的意义何在?那么,哲学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闲暇就是别无其他目的,而全然出于自身兴趣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请你回想一下你过去一周的生活,有多少小时或者几分钟的时间,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定义:进行全然出于自身兴趣的活动,达到完全的放松的状态,但不包含任何消费的行为。你的生活中还有真正的闲暇吗?

相反,我们很多人的兴趣、消费的*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被外部世界所激发的。所以,你会发现本来应该非常单纯的、非功利的、闲暇的时间,被消费无孔不入,消费渗入闲暇的结果就是——娱乐化。

其实这是现代社会最高明的一种力量:我们在娱乐跟消费时,不由自主地投入到一种统治当中。我们传统地认为统治是跟权利、政治有关的东西,它要么通过一种军事力量,使得你不得不屈服,要么通过一种法制的力量,让你不得不以接受一套规则。

消费娱乐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统治。最高明的统治是非常温柔的,看不到任何暴力就让你在买买买中不停地快乐,在不停地填平自己*的情况下,你不由自主已经接受了整个机制,你不再反思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在温柔相当中变成了统治的一部分。

如何理解我们的消费?

从异化劳动到消费社会

其实我认为,《黑镜》的编剧肯定熟读过马克思著作,甚至可以直接说卡尔·马克思才是《黑镜》的总导演。

因为一个多世纪之前,卡尔·马克思预见了当代的生活困境。

|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异化劳动

在德国古典哲学时代,人们就意识到人类区别于动物对待事物的方式就是,人会劳动所以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因为人不只是像动物一样,把东西吃掉,或者把它破坏掉,或者置之不理,人会改造它,加工它,把它生产和改造成我们理想的状态。

因此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并且劳动让人产生幸福感

马克思给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表现:

第一重表现,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非常学究的表达方式,举个例子大家都懂:以往的工匠,比如鞋匠,如果我要造一双鞋,可以从头到到尾地把这双鞋生产出来,当把这双鞋作为成品拿在自己手里时,我有一种欣喜感,我感觉到我的力量体现在这双鞋当中。

所以,最终这个劳动产品,跟我是有关系的,但是现代人是什么?我们坐在一个窗户明亮的、办公条件非常好的高楼中,但其实我们是巨大的生产环节当中的一个小部件,并且往往看不到终端的产品。作为生产中的一环,我们远离了劳动本身所以我们没办法产生那种由衷的欣喜感、满足感。

第二重表现,叫劳动者同自己劳动活动相异化。

很多人有一种本真的情绪反应:想要逃避劳动,到了办公室就不想上班。我有时候也经常这样,我不想打开word文档写论文,我产生了一种生理反应。劳动对我们而言不再是那种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不得不、是为了挣那份工资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第三重和第四重异化非常有意思,不仅仅局限在生产环节当中,也就是说生产不仅仅是只影响生产,而是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第三重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我们只想做简单的像宠物一样的生物:消费,满足自己的*,把可吃的吃掉,把能用的用掉,并不想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其它东西上面,不想去改造自然界。

第四重,人同人相异化。

我们现代人往往陷入一种想象: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面的某个人,他可能是我潜在的竞争的对手,他干得比我好,老板就会表扬他、谴责我,他变成我升官涨工资的潜在障碍。这就是人跟人关系的相异化,人们把另一人要么变成自己的一个工具、要么变成一个障碍来对待,而不把他视为一个人来对待

给大家讲一个例子,今年2月份我在意大利的一个餐馆吃饭,意大利南方的这些服务员,他们非常有职业尊严感,在他们身上我感觉到那种非异化的劳动,为什么?这些服务生的英语非常差,可能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说不了,但是他使劲地跟你聊天,并且也不是为了要小费。

因为他没有把你仅仅当做一个顾客,一个消费者,而是把你当做人,一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这个时候大家就有一些人跟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简化成你是端盘子的,我是来吃饭消费的这么简单。

所以,结合我的体验,有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马克思这样一个生活在19世纪的人如此深刻地洞测出了当代人的四重异化的劳动,他似乎宣告了我们现代人有一种很难逃脱的宿命

出路何在?

拒绝消费主义,打破魔咒

经过前面的种种分析,大家有没有一种深刻的无力感?

某种情况下,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它可以为你做出一个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但是能不能改变,是否知行合一这个事情就得靠自己,接下来我提供几个可能的方向。

首先,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话:参差多样乃是幸福之源。只有当不同的可能性可以供你选择的时候,个人才谈得上幸福,如果一切都是给你规定好了,你只有做这件事情,穿这件衣服,吃这种食品,不可能有幸福。

第二,我们需要给自己头脑微小的解放当我们停止那些无意义的娱乐,不再去消费那些被制造出来的*时,可能就是我们生存解放开始的第一步,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微小,或者改变它的效果不是马上能够看见的,大家就不做。

另一个抵抗方法是寻找意义我们需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是不是还是像一个巨大的机械齿轮当中的一个小零件一样,我们是否有职业的尊严;以及是不是所有的价值都可以被还原为那个货币的单位,我们的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限的时间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委身,英语叫commitment,就是把自己托付给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一份事业。如果用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是找到自己的天职,德语叫做Beruf,英语翻译很有宗教感,叫做Calling。

人需要找到天职,这样的话,一点小进步都会让人感觉幸福。

最后一个建议也很重要,有一句拉丁语的谚语叫carpe diem,很差的翻译把它翻译成及时行乐,这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是沉浸当下

什么叫沉浸当下?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瞬间你不把它当做手段,而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就是做这件事情时非常不功利,做它就是为了把这件事情本身做得更好。这个时候你就陷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心理学叫心流状态

最后,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这是几乎所有学哲学的人都喜欢用的话,来自于古希腊哲学的祖师爷苏格拉底: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 life which is unexamined is not worth living. 伴随着大家的反思,哲学的演说应当终止,大家各自的生活应该重新开始。(完)

*本文根据在郁喆隽在混沌大学研习社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完整课程的1/10,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chengjing。版式:Summer

喜欢本文,点个[在看],分享给朋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