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失落的趴趴熊
(防剧透请认真读前言)一、前言
趴趴本身理科出身大学就读医学管理专业,对科学兴趣浓厚对于科幻一直非常的喜爱…大学大学室友是川大科幻协会会长(这里本人强烈要求提及),大学蹭了四年的科幻世界…
那个时候就开始阅读刘慈欣的小说,记忆中读的第一篇刘慈欣科幻小说是《中国太阳》,随后的《流浪地球》、《三体》也都非常喜欢…
之前电影版《三体》拍摄的消息让趴趴本人甚是激动,但是左等右盼却一直羞羞答答不肯露面,没等来《三体》电影却等来了《流浪地球》也是不错…
本篇文章可能并不算是一篇影评,因为趴趴想要做的首先是想要给想要看懂《流浪地球》的非科幻爱好者讲清楚《流浪地球》的背景以及原著和电影中的科学原理,其次才是评论…不想要剧透的小伙伴请阅读前四个部分,第五部分开始就是影评的环节难免剧透…
PS:图片来自网络,引用微博上父亲给闺女科普《流浪地球》手绘画...
趴趴就不说什么科幻电影元年啊,里程碑之类的…
我们就聊科学谈电影说背景吐大槽…
二、总结
趴趴越来越喜欢把总结放到开头,也许是因为可以强调重点,也许是因为趴趴的文章越来越啰嗦,怕大家看不下去所以先让大家看重点…
《流浪地球》电影是以刘慈欣短篇小说代表作《流浪地球》(发表于2000年)“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作为背景,选取地球通过木星加速的时间节点二次创作成的影视作品…
趴趴试着用下面几句话简单总结这部电影:
科幻过硬;
剧情过软;
演技牵强…
中国式父子的情感主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剧情主线…
但是《流浪地球》仍旧是一部优秀以上的科幻电影,一部达到了好莱坞科幻大片水准的电影,一部明显比贺岁档其他电影更加优秀、更加良心的贺岁电影…
话说到这儿不得不感叹下今年贺岁档的影片质量还真的不错,记得前些年贺岁档吗?
虽然也有《美人鱼》、《红海行动》优质电影但也充斥着《功夫瑜伽》、《大闹天竺》、《祖宗十九代》等制作低劣的烂片…
反观2019年新春贺岁档,可能除了成龙大叔的《传奇》(错了,是《神探蒲松龄》)外,都算是精心制作的影片吧…
PS:以上完全是为了黑而黑,没看《神探蒲松龄》不该评价的,哈哈哈哈…
三、看懂《流浪地球》需要知道的科学知识
1、关于恒星的演化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我们太阳系唯一的恒星,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等行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
PS: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太阳内部的H原子通过不断的核聚变反应生成He原子释放能量…恒星的演化按照恒星质量分为不同的阶段,简而言之质量越大演化越快变化越剧烈,可以形成超新星爆发,残骸形成中子星甚至黑洞,这里太过复杂就简单这么一提…总之吧,恒星大部分的生命期都在以核聚变产生能量的状态。
而我们太阳正处于最稳定的主序星阶段,主序星在核心将氢融合成氦来产生能量,氦原子核在核心中占了优势。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会从核心开始以一层一层的球壳将氢融合成氦。这个过程会使恒星的大小逐渐增加,通过次巨星的阶段,直到达到红巨星的状态。
这也是“流浪地球”中太阳膨胀的吞噬地球的科学原理所在,个人认为是看懂“流浪地球”的基础知识…
2、关于第三宇宙速度
从地球起飞的航天器飞行速度达到16.7千米/秒时,无需后续加速就可以摆脱太阳引力的束缚,脱离太阳系进入更广袤的宇宙空间。这个从地球起飞脱离太阳系的最低飞行初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
当然,在物理学上还有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他们分别是: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也叫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是人造天体无动力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若不计空气阻力,它的数值大小为11.2km/s。是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
3、关于引力加速(弹弓)效应
引力弹弓就是利用木星的重力场来给”流浪地球”加速,将它甩向下一个目标,也就是把木星当作“引力助推器”。
假设你是一个静止的观测者,那么你就会看到:木星以速度U向左运动,”流浪地球”以速度v向右运动。由于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当”流浪地球”运行至行星右侧时,其轨道就会发生弯曲,进而以U v的相对速度(相对于木星表面)运行。当”流浪地球”脱离环行星轨道时,其相对于行星表面的速度仍然为U v,但是此时的运动方向与原来相反——即向左运动。而由于行星本身正以速度U向左运动,所以在观测者看来,”流浪地球”正以2U v的速度向左运行——其速度提升幅度为2U,即木星运行速度的两倍。
由于未考虑轨道的各种细节,所以这是一个过于简单化的模型。但是事实证明如果”流浪地球”沿双曲线轨道运行,则其无需启动引擎即可从相反方向离开木星,同时只要其脱离了该行星引力的控制,那么它就可以获得2U的速度增量。
该理论看似违背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但这是由于我们忽略了”流浪地球”对木星的影响。”流浪地球”获得的线性动量在数值上等同于木星失去的线性动量,不过由于木星的巨大质量,使得这种损失对其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上动图为朱诺号木星探测器沿黄色轨道被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射出)
4、关于木星
木星是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从内向外的第五颗行星(之前分别是水金地火星)。木星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体积巨大,质量也大,但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木星的高层大气是由体积或气体分子百分率约88-92%的氢和约8-12%的氦所组成。(划重点,这里要考哦!!!)
所以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21倍,但质量只是地球的318倍。
5、关于地球解体和洛希极限
洛希极限是指当行星与卫星距离近到一定程度时,潮汐作用就会使天体本身解体分散。这个使卫星解体的距离的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求得的,因此称为洛希极限。当天体和第二个天体的距离为洛希极限时,天体自身的重力和第二个天体造成的潮汐力相等。如果它们的距离少于洛希极限,天体就会倾向碎散,继而成为第二个天体的环。它以首个计算这个极限的人爱德华·洛希的名字命名。
所以地球在木星引力作用下,逐渐接近木星达到洛希极限后将被木星引力解体,这也是电影中的危机所在…
6、科普总结
所以经过以上的科普我们知道了因为太阳氦闪会吞没地球,所以人类要“带着地球去流浪”?
利用太阳、木星的引力弹弓(加速)效应人类才能够推动巨大质量的地球加速到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系飞向新家园…
而电影故事选取的就是地球在利用木星引力弹弓效应最后加速的过程中由于木星引力失常(这是个bug事实上不会存在)导致地球向木星坠落,全人类动员拯救流浪地球的故事…
四、关于作者刘慈欣和原著故事
刘慈欣,中国科幻作家,1963年出生于北京,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看过刘慈欣小说的科幻爱好者都知道,大刘的科幻小说长于构建宏大的科幻史诗而小说中的故事都是为科幻史诗服务的…
另外不同于国外科幻小说家的人文情怀,大刘的科幻更加理性、冰冷,最著名的就是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其核心思想就是宇宙的文明会为了自己文明的生存和延续都会倾向于消灭所有能够其他文明,所以宇宙文明最重要的生存之道就是隐藏自己不被强大发现的同时消灭自己发现的弱小文明…
说完了刘慈欣我们来说说原著,《流浪地球》短篇小说发表于2000年,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幻界最高的奖项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实际上电影只是使用了原著的故事背景,即太阳提前氦闪,地球将被太阳吞没…而人类带着地球流浪分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掉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
电影《流浪地球》选取“流浪地球”通过木星引力完成冲出太阳系的最后加速的时间节点,原创了这么一段危机故事…
而原著中对于这一阶段的描写只有下面这不到一千三百字:
按照预定的航线,地球升向与木星的会合点。航行委员会的计划是:地球第15 圈的公转轨道是如此之扁,以至于它的远日点到达木星轨道,地球将与木星在几乎相撞的距离上擦身而过,在木星巨大引力的拉动下,地球将最终达到逃逸速度。
离开近日点后两个月,就能用肉眼看到木星了,它开始只是一个模糊的光点,但很快显出圆盘的形状,又过了一个月,木星在地球上空已有满月大小了,呈暗红色,能隐约看到上面的条纹。这时,15年来一直垂直的地球发动机光柱中有一些开始摆动,地球在做会合前最后的姿态调整。木星渐渐沉到了地平线下,以后的三个多月,木星一直处在地球的另一面,我们看不到它,但知道两颗行星正在交会之中。
有一天我们突然被告知东半球也能看到木星了,于是人们纷纷从地下城中来到地面。当我走出城市的密封门来到地面时,发现开了15年的地球发动机已经全部关闭了,我再次看到了星空,这表明同木星最后的交会正在进行。人们都在紧张地盯着西方的地平线,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暗红色的光,那光区渐渐扩大,伸延到整个地平线的宽度。我现在发现那暗红色的区域上方同漆黑的星空有一道整齐的边界,那边界呈弧形,那巨大的弧形从地平线的一端跨到了另一端,在缓缓升起,巨弧下的天空都变成了暗红色,仿佛一块同星空一样大小的暗红色幕布在把地球同整个宇宙隔开。当我回过神来时,不由倒吸一口冷气,那暗红色的幕布就是木星!我早就知道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倍,现在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巨大。这宇宙巨怪在整个地平线上升起时产生的那种恐惧和压抑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名记者后来写道:
“不知是我身处噩梦中,还是这整个宇宙都是一个造物主巨大而变态的头脑中的噩梦!”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这时,谁都无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们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在缓缓移动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这时警报尖叫起来,木星产生的引力潮汐正在向内陆推进,后来得知,这次大潮百多米高的巨浪再次横扫了整个大陆。在跑进地下城的密封门时,我最后看了一眼仍占据半个天空的木星,发现木星的云海中有一道明显的划痕,后来知道,那是地球引力作用在木星表面的痕迹,我们的星球也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这时,木星巨大的引力正在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向广漠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就在木星暗红色的阴影下,我的儿子在地层深处出生了。
在原著中,不知是由于轨道计算的精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人类并没有遇到文明生死存亡的危机…但另外一方面,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让人们失去理想、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哲学艺术,这样的文明是否还算是一个完整的文明呢?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地下的生活,像这样在地下500米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遍布各个大陆。在这样的地下城中,我读完小学并升入中学。学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艺术和哲学之类的教育已压缩到最少,人类没有这份闲心了。这是人类最忙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很有意思的是,地球上所有的宗教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现在终于明白,就算真有上帝,他也是个王八蛋。历史课还是有的,只是课本中前太阳时代的人类历史对我们就像伊甸园中的神话一样。
父亲是空军的一名近地轨道宇航员,在家的时间很少。记得在变轨加速的第五年,在地球处于远日点时,我们全家到海边去过一次。运行到远日点顶端那一天,是一个如同新年或圣诞节一样的节日,因为这时地球距太阳最远,人们都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像以前到地面上去一样,我们须穿上带有核电池的全密封加热服。外面,地球发动机林立的刺目光柱是主要能看见的东西,地面世界的其它部分都淹没于光柱的强光中,也看不出变化。我们乘飞行汽车飞了很长时间,到了光柱照不到的地方,到了能看见太阳的海边。这时的太阳已成了一个棒球大小,一动不动地悬在天边,它的光芒只在自己的周围映出了一圈晨曦似的亮影,天空呈暗暗的深蓝色,星星仍清晰可见。举目望去,哪有海啊,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在这封冻的大海上,有大群狂欢的人。焰火在暗蓝色的空中开放,冰冻海面上的人们以一种不正常的感情在狂欢着,到处都是喝醉了在冰上打滚的人,更多的人在声嘶力竭地唱着不同的歌,都想用自己的声音压住别人。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
“她是谁?”妈妈平静地问。
“我的小学老师。”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中学已两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师是怎么认识的,也许是在两年前那个毕业仪式上?
“那你去吧。”妈妈说。
“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
“你要愿意当然行。”妈妈的声音像冰冻的海面一样平稳,但很快激动起来,“啊,这一颗真漂亮,里面一定有全息散射体!”她指着刚在空中开放的一朵焰火,真诚地赞美着。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过了两个月,爸爸真从小星老师那儿回来了,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当然,《流浪地球》原著小说中也描写了不少的灾难场景例如主角的母亲岩浆渗入地下城逃生不及而去世…
升降梯的载运量很小,要把这座城市的36万人运出去需要很长时间,但也没有必要去争夺生存的机会,联合政府的危急法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古代曾有过一个伦理学问题:当洪水到来时,一个只能救走一个人的男人,是去救他的父亲呢,还是去救他的儿子?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提出这个问题很不可理解。
当我到达中心广场时,看到人们已按年龄排起了长长的队。最靠近电梯口的是由机器人保育员抱着的婴儿,然后是幼儿园的孩子,再往后是小学生……我排在队伍中间靠前的部分。爸爸现在在近地轨道值班,城里只有我和妈妈,我现在看不到妈妈,就顺着长长的队伍跑,没跑多远就被士兵拦住了。我知道她在最后一段,因为这个城市主要是学校集中地,家庭很少,她已经算年纪大的那批人了。
长队以让人心里着火的慢速度向前移动,三个小时后轮到我跨进升降梯时,心里一点都不轻松,因为这时在妈妈和生存之间,还隔着两万多名大学生呢!而我已闻到了浓烈的硫磺味……
我到地面两个半小时后,岩浆就在500米深的地下吞没了整座城市。我心如刀绞地想像着妈妈最后的时刻:她同没能撤出的一万八千人一起,看着岩浆涌进市中心广场。那时已经停电,整个地下城只有岩浆那可怖的暗红色光芒。广场那高大的白色穹顶在高温中渐渐变黑,所有的遇难者可能还没接触到岩浆,就被这上千度的高温夺去了生命。
本段的描述仍旧保持这叙事的冰冷…
而主角的父亲死在了为“流浪地球”冲破小行星带桎梏的战斗中…
一下飞机,我和加代子没有去我们在地下城中的新家,而是到设在地面的太空舰队基地去找父亲,但在基地,我只见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勋章。这勋章是一名空军少将给我的,他告诉我,在清除地球航线上的小行星的行动中,一块被反物质炸弹炸出的小行星碎片击中了父亲的单座微型飞船。
“当时那个石块和飞船的相对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击使飞船座舱瞬间汽化了,他没有一点痛苦,我向您保证,没有一点痛苦。”将军说。
原著《流浪地球》的故事其实并没有讲完就匆匆结尾了,原著的最后一个故事讲的是“叛乱”,起因是经过四个世纪“流浪地球”越过木星之后人们发现,太阳并没有氦闪(爆发)吞没地球原来所处的位置…人们认为是联合政府编造了这一切,只是为了建立他们的独裁帝国…
最终,当罪魁祸首的5000名联合政府馆员和专家学者被收走了密封服上加热用的核能电池,被丢在大海的冰面上,被零下百度的严寒慢慢夺去生命的时候…
太阳氦闪爆发了。
《我的太阳》的合唱戛然而止,岸上的十几万人呆住了,似乎同海面上那些人一样,冻成了一片僵硬的岩石。
太阳最后一次把它的光和热洒向地球。地面上的冰结的二氧化碳干冰首先融化,腾起了一阵白色的蒸汽;然后海冰表面也开始融化,受热不均的大海冰层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渐渐地,照在地面上的光柔和起来,天空出现了微微的蓝色;后来,强烈的太阳风产生的极光在空中出现,苍穹中飘动着巨大的彩色光幕……
在这突然出现的灿烂阳光下,海面上最后的地球派们仍稳稳地站着,仿佛五千多尊雕像。
太阳爆发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两个小时后强光开始急剧减弱,很快熄灭了。
在太阳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个暗红色球体,它的体积慢慢膨胀,最后从这里看它,已达到了在地球轨道上看到的太阳大小,那么它的实际体积已大到越出火星轨道,而水星、火星和金星这三颗地球的伙伴行星这时已在上亿度的辐射中化为一缕轻烟。
但它已不是太阳,它不再发出光和热,看去如同贴在太空中一张冰冷的红纸,它那暗红色的光芒似乎是周围星光的散射。这就是小质量恒星演化的归宿:红巨星。
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
据说叛乱这一部分在电影中本来有提及但是由于片长的关系被剪掉了,不错,又可以拍一部续集了…
如果说电影是《离*》的话那么小说就是《史记》,不同的艺术形式需要不同的手法表现…
原著本身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但是直接却并不适合直接作为电影的剧本…但是原著的“流浪地球”的背景故事和2500年的流浪之旅却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好的IP,说不定下一步就可以拿穿越小行星带的故事写个第二部,安装地球发动机的故事写个前传,落户猎户座比邻星的故事写个后传呢…
五、关于电影的主线故事(剧透时间)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抛弃妻子到“领航员”号空间站工作,为“流浪地球”提供领航和通讯保障…
PS:小说里的设定是全部人类都可以进入地下城,但是电影里的设定是地球人口只有一半也就是35亿能够进入地下城,而名额通过抽签决定…
而刘培强为了让儿子和岳父一同活下去不仅需要去空间站服役,还放弃了重病妻子的治疗,这也是刘培强和儿子刘启矛盾的焦点“离开自己”和“害死母亲”…
17年后,刘培强空间站服役期满马上可以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而地球也马上通过木星引力加速到获得逃离太阳系的速度…
但是,木星引力突然激增,行星发动机熄火,地球向木星坠落面临解体危机…虽然联合政府和“领航员号”AI均认为即使重启行星发动机亦不能挽救地球,但仍然不放弃努力…
此时,“领航员号”空间站已经启动“火种”计划抛弃地球,带着人类的所有知识、30万受精卵、一亿颗种子以及所有的基因信息独自“逃亡”,而空间站工作人员也全部被诱骗休眠…
虽然男女主角既没有重启杭州1号发动机也没有帮助赤道转向发动机重启,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即使大部门发动机重启完成也没有足够的推力阻止地球向木星坠落…
“领航员号”空间站向刘培强证明自己的“叛逃”是经过联合政府授权的Plan B并开启“灭世广播”,告诉人们地球毁灭无可避免让人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配角科学家提出了以色列科学家曾经提出过的成功率近乎为零的计划,引爆木星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地球推离木星(地球大气被木星捕获,大气中的氧气与木星氢气混合有点燃条件),并且说服团队甚至说服了全球为之努力…
结果虽然成功,但是行星发动机的喷射仍旧差5000公里的距离不够点燃木星…
最后关头刘培强煽完情之后牺牲自己驾驶“领航员号”空间站点燃自己引爆木星…
剧情就这些,下面才是正式的影评…
六、趴趴谈《流浪地球》
不得不说流浪地球的背景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样的设定不仅创新,而且极富浪漫色彩…
更加深含中国人对家的依赖对故土的怀念,即使逃离太阳系我们也要带上“家”…
另外,前面谈了,我们不能把电影拍成纪录片,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友情不足以承担生命的重托而爱情又显得太过俗套,中华民族也正好是把亲情把血缘的承袭看得最重要的种族…
流浪地球的故事就是一个希望和亲情的故事…
人类即使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仍旧不断选择希望,甚至宁愿放弃文明延续的机会…
父亲为了地球35亿人更是为了自己的儿子牺牲自己的故事,真的很佩服电影的编剧,主题找的非常好…
这也是一个富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故事,在逃离太阳系的“流浪地球”上,无论种族无论国籍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除了被刻意淡化总是拯救地球的米国,许多国家都在流浪地球上露了脸,俄罗斯更是被主角当成了最亲密的战友,这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形态嘛…
导演政治觉悟很高!!!
电影中还实现了小说中没有的Plan B既“火种”计划,由领航员空间站携带人类文明火种到新的家园重建文明…而空间站的“灭世播报”让我看到了一丝丝刘慈欣式的冷酷,而AI的电脑合成音更强化了这丝彻骨的冰冷…这其实是不太符合中华文化的,不过效果确实是好,我原谅你了…
不过瑕疵也难以避免,由于片段删改整个剧情虽然不够连贯,但是除了女主的喊话那段有些显得用力过猛外对于情绪的掌控还是比较到位,不过前面煽情有些多最后高潮部分确实是有后继无力的感觉…
年轻演员的演技方面,毕竟剧组的钱都拿去做特效了不是,吴京都是无片酬出演,所以吧,不要太吹毛求疵了…
最后不得不小吐个槽,剧中一直延续的笑点: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TMD不应该是“泪两行”更押韵吗?
七、最后趴趴来煞风景
1、太阳吞没地球?不存在的
首先是背景设定的太阳急速老化即将吞没地球,实际上根据科学家的测定,太阳现在还十分年轻,处于“青年”状态,还需要三十亿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老化,最终发生“氦闪”,所谓氦闪,便是太阳氢元素“燃烧”殆尽之后,中心区域的氦元素聚变,将大量太阳物质抛射到太空中的现象。
2、浪漫的“流浪地球”并不可行
首先带着地球“流浪”首先就是不可行的,就像是逃荒却要扛着房子,扛着房子就算了你连车库和家里的责任田都要一起扛着…
从科学原理上来说,即使带着地球搬家对人类有意义的负重仅仅是平均厚度约17公里的地球表层和厚度约为1000KM的大气层…而厚度约2865公里的地幔和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都是无意义的负重…
电影在这里处理的比较好,对于“流浪地球”的原因并没有提及,但是在原著中找的理由就有些牵强了…
“小的生态系统,不管多么精确,是经不起时间的风浪的。”所以要把地球生态系统带着一起移民新家园…但是不管原著还是电影中,地表的生态系统早已毁灭得不能再毁了,人类也只能在地下城苟延残喘,这样的生态系统还有“挽救的必要”吗?
退一步说,行星发动机并不能让地球脱离太阳系。根据原著的设定,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总推力,只有150万亿吨,然而地球的总质量在60万亿亿吨左右,也就是说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只有地球质量的四千万分之一,以这个推力去推动地球到达42.2千米/秒的逃逸速度,三百年根本不够。
好吧,即使行星发动机能够推动地球,众所周知的地壳内部除最核心的内核外地幔外核基本上都是以几千度的液体形式存在…以行星发动机150万亿吨的推力施加到地壳上,最大的可能史地壳大规模位移,然后全球大地震、地幔物质大量喷出,岩浆将会吞噬每一个地下城…
所以,地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幔中也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拿来造飞船的话还是非常的不错…
3、点燃木星不能推动地球,反而可能炸了地球
7万公里的距离屁多点氧气,有较真的科幻爱好者计算过,即使真的能够点燃木星最多相当在百米外点着一根火柴,还指望这点火把你吹走?!
再退一步,真空中可以产生冲击波?too young to simple,爆炸之所以会产生冲击波,那是因为大气的原因,如果木星发生了氢氧燃烧和爆炸,冲击波也永远只会留在木星的大气层里。在太空中的爆炸事件,除了光和辐射之外,什么动力都不会产生。太阳每时每刻都为地球提供光和辐射,晒晒太阳就可以推动我们前进了?
好吧好吧,我们认为点燃木星能够推动地球,我们前边说了,地球就像一个鸡蛋,你在鸡蛋边上发了一个炸弹,试图用冲击波,把鸡蛋炸的远远的。结果可能不是鸡蛋被炸远了,而是把蛋壳打破了,当场炸的粉碎。
八、写在最后
科幻小说(电影)毕竟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幻想艺术,真的没必要那么较真…
电影非常好看,不要相信那些杠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