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大家是如何入坑的

古书收藏大家是如何入坑的

首页卡牌对战列国志商城版更新时间:2024-06-14

按:

最近收到一位朋友从江西寄来的礼物,一本古书,一个印章。

我发现这两种很有年代感的物件触摸上去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厚重,深邃。于是我想,现代人在享受快捷便利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悲哀,远离了古书、古物之优雅的悲哀。

好在还有像韦力这样的藏书家在为收藏和保护古书、古物付出时间与精力,让我们得以看到渗透在一沓沓、一册册古老书籍中的文明肌理,看到墨与纸最初的相遇,看到版画细腻、书法精妙,看到装帧清丽、做工考究,看到远去的文明倩影,对比出现代的慌张与粗糙。

是不是也偶尔停歇一下脚步,听听古书古物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消息呢?它们诉说了千年,可我们聆听过一秒吗?

今天,为大家推荐庆山的一篇文章,写的是藏书家韦力的故事。

by 兰川

文 | 庆山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出生于“大概位于河北内蒙山西交界点的地区”。家庭一直跟着父亲的工作地转移而四处辗转。他是野性不羁地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少年,彻底撒欢般地玩耍,带领孩子们追逐奔跑,打群架,试枪,玩照明弹。“小时候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喜欢迷宫般的防空洞,在里面钻来钻去,至今想起来后怕,如果走不出来就会死在里面……那时觉得军人是最可爱的,理想就是当将军,当拿破仑式的人物。”

父亲忙碌,无暇对他照看,教育方式粗暴而简单,因为调皮和学习成绩不好挨过不少打,从小失去奶奶姥姥,只有祖父姥爷,他受男性的世界影响更多。母亲是艺术工作者,世家出身,但对他也时常无暇顾及。她在那时并无太多发挥空间,积极求上进,画最多的是游行队伍所需要的*画像。“她搭起架子爬上爬下,来回查看在画的作品。这个场面对我影响很深,即便她对我照顾和管教很少,没有言传却有身教。让我知道认真从事在做的事情,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当时部队大院里的很多妇女都来自农村。但母亲是知识分子,有学问,能讲故事。她使人产生对知识的崇拜。”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出路很窄,不是去当工人就是参军,而家人则希望他能有所作为,他并没有如家人所期待走上从政路线,“他们对此失望。”年轻时走上经商的路,顺顺当当赚了钱,算是少年得志。当时从事外资工作,做事努力,性格认真,生活则习惯西式作风,喝咖啡,穿从香港和欧洲带回来的昂贵衣服,至今习惯正式场合穿西服,搭配相宜的领带和皮鞋。“每天早上进公司之前会先去理发店刮脸和吹风,十分讲究。”公司里的女孩子爱慕他的风度翩翩,住在公司宿舍里为之早早起来化妆打扮,只为赏心悦目。“不到三十岁就做到这样,那六十岁会怎样?”这种追问即便会带来空虚感,也是时时会升起的。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精神上的超离者,会从所陷入的境地里抽身出来看看。如此,在最辉煌的时候,却觉得可以适可而止。“在商业上我不是一个计较得失的人。我也不喜欢经商,我很清楚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买书。”

《施顾注苏诗》封面,封底

《施顾注苏诗》历经火劫留下的痕迹

那时已开始喜欢收藏。但起头并不是纯然的古书,而是与邮票、烟标、粮票、火花等各种类别一起开始,并且后者也形成大规模的收藏。“做一件事情喜欢做到顶点。”后来精力和经济无法兼顾,兴趣也逐渐变淡,后者逐一放弃,因它们“不过都是玩物”。只有古书,“不知为何,越到后来越为它着迷。也许因为它最为博大精深,追求一生都不会满足,这信念只会与日俱增。”

《唐人写经残卷》卷轴形态

《唐人写经残卷》内文残片

这种收集癖好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包括与之匹配的专注和坚持。一九九四年,他从天津出发,去南京买一批数量不少价值很高的粮票。第一趟自己开车,在济南郊区发生交通事故,车翻入河中,那是春节前几天的冰冷寒冬,身上受伤,浑身湿透,好不容易拦到车得到救助。人回去了,车也拖回去,心却不甘。第二趟千方百计买到从北京飞南京的机票,飞机抵达南京上空,却因为大雾降落条件不够而原道返回。“当时这个变故折磨得我觉得快被气疯了。”在北京住了一天,依旧不放弃,托人找春节前极难买到的火车票。第三趟,终于到南京。到了之后,对方说家里人要过年,东西也未完全整理完毕,要等几天。他在附近找招待所住下,春节放假,暖气全停,晚上冰冻彻骨,穿上所有衣服,又从商店买了电暖器,就这样住下来等,直到把所有东西买到手。

哪怕老天干扰,看起来有命中注定般的磨难,也不依不饶,用刚强的执着再三尝试。“要做的事情一定把它做成。”“绝不轻易放弃”在这个事例里已不是一种姿态,一个宣言,而是一段刻铭心差点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但这却是他的本性。

《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内页

曾经的好时光,一九八三年,海王村公园的古旧书市,一早,一大卡车的书拉过来,就地一倒,门刚打开,门外等候已久的人们就往里面跑。他犹记得一个七十多岁的汉学家,精通多国语言,经常给各个西方图书馆配给中国古书,是书市常客。这个美国人举起右臂向前一挥,高声呼叫一声“冲啊”,大家也的确是蜂拥而上。所有书籍一律五角钱一本,就地倾销。而现在,一本古书动辄上万的价格,早已不是收入寻常的人们所能轻易触及的范围。

当时热衷古书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教学而喜欢书的知识分子,一类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藏书爱好者。彼时大家更注重史料而不注重版本。他在里面是年轻的参与者,这个收藏圈几度起落变迁,第一茬人如同大浪淘沙,有些隐退了,有些出事了,有些过世了,所剩无几。而他一直还在。“这已经如同一个奇迹。人没有消失,人没有变。依然是一个爱书人,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雷峰塔经》卷首

作为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他办过杂志。把一本无人接手的《藏书家》彻底恢复起来。当时他对这本杂志的重新定位是“赏鉴型的研究”,用“大家写小书”的方式,实行约稿制,并且每期都做一个要点,比如“江南专号”“京城专号”“海外汉学家专号”……以此实现雅俗共赏,扩大阅读范围。用心做,发行量扩大,到了第三年,杂志登上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刊出的畅销书排行榜。一本非大众类的专业性刊物被做成了畅销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认真去做事,比什么都有效。但我贯彻见好就收的方式,到了顶点戛然而止。把它重新交了回去。”交回去之后,这本杂志至今都还未有人接手,也就停了刊。

他又开始寻访藏书楼。通常用半年时间收集资料,并通过各种关系落实地址,一些藏书楼经历漫长岁月变迁,沧海桑田之后面目全非,无人问津并已无踪迹可寻。要找到一个历史上的地点,需要通过系列考证确定它到底在哪里。即便找到,有时地方上也不让进去参观。一次一次被回绝,为难,有时就需要爬墙等私自的方式或动用高层的关系,如此才得以一见。“以十八般武艺才能达到这么一个简单目的。”韧性和耐性,在此依然发挥作用。但是又为何要独自做这件艰辛而不讨好的事情呢?“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政治名人纪念馆,文化符号式的名人故居,纪念的都是代表政治高度的人。而那些使传统文化传承并且薪火不绝的人,对文化传承、文献的保留整理研究做出最直接的贡献,却无人纪念并正在被淡忘。”如此,他寻访到将近一百个藏书楼,写了各式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并最终把这持续五年之久的路程结集成一本书——《书楼寻踪》。

书隐楼清乾隆进士沈初所建位于今上海黄浦区天灯弄77号

他尝试复原古纸。安徽泾县,半*状态的明清古纸研究所,由他出钱恢复,并一起合作来复制古纸。他提供纸样,由对方分析研究,做出仿制方案。最终做出来四十多种,而能够达到古纸原样效果的大概有十多种。云龙皮纸、花瓣纸、发笺纸、罗纹纸、水印龟纹纸、水草纸……等等,光是看到这些名字便可想象它们的美将是何等光景。在日本和欧洲一直都有古纸档案,而在中国却没有完整档案。他一直想效法弄出一个中国印刷用手工纸纸谱,也曾与当地政府联系,但对方觉得出自私人厂家无意义也无所成,全无兴趣。“而我耿耿于怀不死心,还想凭靠一己之力做出来。”所有的工艺手法和过程都由研究所整理信息并记录,留下档案。复制做出的古纸,用来刷书。

芷兰斋所用部分闲章

以前的藏书家会刻印书籍,他也遵循这传统。请扬州工匠刻自己手里留存的流传稀见或是孤本的书版,用复制出来的古纸刷书。也尝试用新式印刷技术印刷,装订成线装书。这些书印刷出来后并无商业目的,一种书印刷十部左右,纯是实验性质,也是古代的一种玩书方法。少量赠送朋友,一些只是堆存。“留下实物是重要的,后人还能看到,知道这种技术没有失传。”

——本文选自庆山、韦力《古书之美》


文章版权归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本期编辑:兰川、焕焕

《古书之美》

庆山 / 韦力 著

作家庆山与藏书家韦力合作的一本文化随笔,主体内容为二者的长篇访谈。韦力作为中国民间藏书大家,收藏古籍逾十万册,很多都是海内外难得一见的孤本,在书中他不仅从纸张、装裱、刻印详细介绍了古书之美,更精选数种珍罕版本,图文并茂地展现给读者,还原古书之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