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名将」一生未尝败绩的“一代战神”

「乱世名将」一生未尝败绩的“一代战神”

首页卡牌对战乱世名将更新时间:2024-04-13

十六国时期的传奇战神慕容垂从十三岁入伍从军,到七十岁病逝,一生大小战事无数,从未战败,被后世誉为“一代战神”。

慕容垂原名慕容霸,他的二哥慕容儁,是前燕开国皇帝。因为慕容垂自幼俊朗不凡,文武兼备,一直颇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对待慕容垂甚至比对世子慕容儁还要好,所以慕容垂从小便不受兄长喜欢,引起了慕容儁的嫉恨。

慕容儁即燕王位后,因为慕容垂小时候从马上摔下来,磕掉了门牙。

便给慕容霸改名成为慕容“垂夬”(左垂右夬,音quē,“缺”字的异体字)。还说这么改是因为仰慕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郤缺,但实际上却是在影射慕容垂的身体缺陷。

后来,因为牵涉到巫蛊谶纬文中的一些忌讳,才改成慕容垂。

慕容垂一生经历了前燕、前秦、后燕三个时期,

前燕时期

公元342年,16岁的慕容霸作为前锋随父亲慕容皝率军攻高句丽,在南道大败高句丽军,乘胜追入丸都,高句丽王高钊只身逃走。

公元344年,讨伐宇文逸豆归,导致宇文部散亡。

公元349年,献策攻打后赵,夺取幽州,册封吴王。

公元365年,配合兄长慕容恪攻破洛阳,拜征南大将军、荆州牧。

公元369年,在枋头之战中击败东晋大司马桓温,重挫了桓温北伐的步伐。

这里面最值得提起的便是慕容垂与桓温当时两大将星之间火星撞地球一般的枋头之战。

公元369年四月,东晋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燕,诸将都无法抵抗晋军,让晋军于七月进驻枋头。当时前燕幽帝慕容(慕容儁之子)及权臣慕容评都大惊失色,都在计划撤离邺城逃回故都龙城避难。当时受到排挤的慕容垂请求出战,在无将可用的情况下慕容便任命他担任南讨大都督,率慕容德等五万兵出征枋头迎击桓温。到达枋头后,慕容垂率军与桓温对战接连取胜,又派豫州刺史李邽断晋军粮道,桓温屡战不利,粮草业已消耗殆尽,便于九月循陆路开始撤军。当时诸献言应当立刻追击,但慕容垂以晋军初退,必定以精锐军队断后,严加戒备,不宜立即追击,等到晋军乘追兵未至而加速行军筋疲力尽之时,再行追击进攻之事。随后慕容垂亲帅八千精骑缓缓尾随撤退的晋军,桓温果然在后无追兵的情况下开始加速行军。数日之后晋军多日急行军导致人困马乏,慕容垂便下令全力追击,于襄邑赶上晋军,配合慕容德所率埋伏于襄邑的伏兵夹击桓温,大败晋军,*三万人。一代枭雄桓温只能收拾残军败将继续南退。

前秦时期

含恨出走

慕容垂一直不受兄长慕容儁的喜欢,父亲死后,慕容儁即位便大力排挤慕容垂。

前燕中常侍涅皓知慕容儁不喜欢慕容垂, 可足浑皇后也不满慕容垂妻子段氏看不起她出身,便联合诬陷段氏与吴国典书令高弼行巫蛊之术,想以此牵连慕容垂。段氏宁死不屈,虽然最终死在狱中。此事并没有将慕容垂牵连到事件中,但已埋下他远走前秦的种子。

太原王慕容恪去世之前深知五弟慕容垂的能力,希望他能接替自己掌管朝政,然而太后可足浑支持慕容垂的叔叔慕容评,使得慕容评成为慕容恪之后的前燕朝政的实际掌控者。

枋头之战大胜后,慕容垂威名大振,慕容评更加嫉恨于他。慕容评没有允准慕容垂上请有战功的将领获得封赏,两人就因此事在朝堂之上互相争论,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时为太后的可足浑皇后也因为慕容垂之妻段氏一直以来都迁怒于慕容垂。于是太后与慕容评两人一拍即合准备密谋诛*慕容垂。然而慕容恪子慕容楷及慕容垂舅舅兰建得知两人的阴谋,便建议慕容垂先发制人除去慕容评。但一片赤诚的慕容垂却表示宁愿出奔国外亦不想骨肉相残。世子慕容令得知后建议慕容垂前往旧都龙城,并向慕容谢罪,盼望慕容感悟召还;即使不成功,也可以固守龙城自保。慕容垂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于同年十一月以到大陆泽狩猎为名,偷偷去往龙城。然而行至邯郸之时,向来不得宠的儿子慕容麟却逃回邺城向皇帝慕容暐告发父亲。因为这件事,跟随慕容垂的人大多都半路逃走,慕容暐也派慕容强追捕慕容垂。事已至此,慕容令建议慕容垂投奔前秦天王苻坚,慕容垂无奈只得率领众人西奔前秦。

自慕容恪死后,前秦天王苻坚便有东出前燕之意,但一直未成,一是因为国内生乱,二是忌惮慕容垂的威名。苻坚听闻慕容垂前来归降,喜出望外,亲自到郊外迎接,执其手说:“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当与卿共定天下,告成岱宗,然后还卿本邦,世封幽州,使卿去国不失为子之孝,归朕不失事君之忠,不亦美乎!”慕容垂感谢地说:“羁旅之臣,免罪为幸。本邦之荣,非所敢望!”这便是“一见倾心”的典故来源。

趁乱东出

慕容垂降秦次年,前秦以前燕未将虎牢以西土地割让给前秦为由,发兵灭亡了前燕。因为慕容垂自身前燕宗亲的身份,一直被前秦朝臣排挤,并多次上表天王苻坚请求诛*慕容垂。前秦名相王猛更是使出了号称中国历史第一阴谋的“金刀记”,意欲斩草除根。然而苻坚爱惜慕容垂之才,并未理会。

公元383年,苻坚为了一统天下出兵讨伐东晋,于淝水大败。前线的前秦军队溃败,只有没有参与淝水之战的慕容垂一军是完好无损,所以苻坚率残军投靠他。当时儿子慕容宝等人力劝慕容垂*了苻坚东出复国,但慕容垂感恩苻坚的知遇之恩不肯痛下*手,并且还将兵权交给苻坚。慕容垂向苻坚表示想去安抚河北,顺便拜谒慕容氏宗庙。苻坚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而准许慕容垂的请求。前秦自丞相王猛病故之后,法制日益颓废,贵族生活奢靡无度,人民苦不堪言。慕容垂早已看出前秦乃是强弩之末,早有东出复国之意,便趁此机会返回故土,整兵准备复国。

后燕时期

吞并西燕

公元384年,慕容垂在前燕旧地宣布自立,欲迎回被前秦软禁的前燕幽帝慕容暐,复燕国。慕容垂招集前燕旧将与反秦的各路大军汇合进攻邺城,大破前秦守军。前秦请援东晋谢玄,谢玄派名将刘牢之率军2万增援邺城。刘牢之急行军200里,在五桥泽急夺后燕战备物资时,被慕容垂打得大败,死数千人,刘牢之单骑逃走。

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为帝,改元建兴,史称后燕。

前秦崩溃之后,各亡国贵族开始筹谋复国,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趁机复国,史称西燕。之后西燕权臣慕容永将治下慕容儁、慕容垂子孙不问男女全部*死。

公元388年十一月,慕容垂亲率七万兵讨伐西燕;次年二月慕容垂大发司、冀、青、兖四州兵,分置各兵准备进攻。到了五月,后燕军进攻台壁,先后击败大逸豆归及小逸豆归,伏击了慕容永的增援大军,史称“台壁之战”。到了八月慕容垂攻下长安,吞并西燕。

参合陂之战

北魏在其前身代国时期,与后燕的前身前燕互为姻亲之国。北魏及后燕建国后,二国本来关系十分密切,北魏继续向后燕称臣纳贡,然而因为后燕扣留前来进贡的魏王拓跋珪之弟拓跋觚,加之北魏势力逐渐强大,两国关系破裂。

慕容垂于公元395年五月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

魏军派人在中山往五原的路上埋伏,后燕派往前方的信使尽被魏军在半途截获,使慕容宝等收不到后方消息。魏军又命令被俘的信使向对岸谎称慕容垂已死,慕容宝等人闻讯后忧恐,部队也军心动摇。后来燕军中又有将领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更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十月辛未,慕容宝见势不利,趁夜烧船撤退,当时河水未结冰,宝认为魏军无能力渡河追击,疏于戒备。到了十一月己卯,暴风使气温急降,河水结冰,拓跋珪立即率精兵二万余骑渡河,追击燕军。魏军日夜赶路,反观燕军疏于戒备,慕容麟率军三万殿后,却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猎。终于在六日后,魏军于参合陂西追及燕军主力,而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珪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拓跋遵的魏军骑兵早已在燕军后方等待,正好赶及阻截渡河的燕军,结果燕军在此役几乎全军覆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成功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其余燕军包括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北地王世子慕容钟葵[1]、安定王世子慕容羊儿等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所有投降的燕军全被坑*。

此次战役使得当时华北第一强权的后燕实力受到重挫,北魏势力进入中原。

次年(396年),慕容垂欲报此仇,于是亲征北魏。燕军一路前行,慕容垂来到了昔日战场参合陂。经过参合陂,见前一年的骨骸堆积如山,特别设坛吊祭,士卒中有父子兄弟阵亡于该地者皆恸哭,声震山谷。慕容垂因此惭愤吐血,旧疾发作,前往平城西北三十里休整。慕容垂在平城停留了十天,修了座燕昌城(欲昌则不昌),便匆匆返回,他在归途中病逝于上谷郡的沮阳,终年70岁。

北魏名臣崔浩评价他说:“垂藉父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归之,若夜虫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可见慕容垂传奇的一生。

慕容垂的一生,伴随着慕容鲜卑的崛起与衰落,戎马生涯、征战无数的他把握住了混乱的局势,以六十高龄重新起兵复建燕国,重新掌握了华北地区的霸权。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参合陂之战错误任用太子慕容宝,导致后燕元气大伤。慕容垂去世后不久,,后燕于柏肆之战再度惨败于北魏,慕容宝逃亡辽东,势力完全退出中原,北魏正式取而代之成为华北的霸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