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被叫停,唯有一科“侥幸逃脱”,科目老师“身价倍增”

学科培训被叫停,唯有一科“侥幸逃脱”,科目老师“身价倍增”

首页卡牌对战萌主大逃亡更新时间:2024-04-30

文/萌主教育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双减”政策带来的风暴远远不止教培行业的纷纷“*”,为学生减负已然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想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课业负担“卸货”,关停一部分不合格教培机构后,对教培行业授课内容的规范要求才是重中之重。

近日,全国各地都陆陆续续出台了对教培行业的管束条例,被叫停的学科培训无疑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学科培训机构的被叫停,除去从根源上堵死了“鸡娃”家长们的竞争念头,从书山题海中拯救出不堪重负的学生之外,对培训老师也是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以北京为例,在最新出台的政策中,这些科目全部成为了“补课红灯区”,唯有一科“侥幸逃脱”。

学科培训叫停后,这一科“侥幸逃脱”,科目老师成为“抢手货”

如今的中小学生,几乎变成了学习的机器。

出生在教育内卷化的时代,家长们的无处不在的焦虑心理让这一代学生失去了享受闲暇时间的权利。从学校到家庭,被学习压力笼罩成了他们的常态。

想要跟上“超前教育”的东风,不少家长都为自家孩子报名了课外培训机构,以期能赶在同龄人之前学完知识,将学校安排的新授变成复习课,实现“逆袭”。

远超成长期孩子接受能力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叫苦不迭,注意到这一畸形现状的教育部迅速反应,对教培行业的授课内容做出了如下限制。

叫停学科类培训,综合实践类科目幸免于难,体育成“侥幸逃脱”科目

为了营造一个公平绿色的竞争环境,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教育部近日表示,禁止教培机构开展语数外、政史地生和物理化学等九大学科的培训事宜。


这样一来,体育无疑成为了“最佳捡漏王”。

作为综合实践类科目,体育在高考中的所占比重并不大,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弱化其他学科类科目,既能为家长们的钱包提供喘息的机会,也从源头上遏制了不良教培机构掀起来的内卷风气。

只有当“鸡娃”家长们的热情因严厉的限制令而逐渐消散,从焦虑心理中走出来的家长才能认识到艺术培训课程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在教学重点的轮换中,体育老师无疑享受到了“身价倍增”的体验感。


从“双减”政策,再到限制学科类课程补习,体育的“逆袭”说明了什么?

不难看出,双减政策的正式落地,正是出在了新中考改革的东风中。

管束畸形教培行业,规范在职教师授课行为,增加中考艺术类课程分值比例,这些改动,折射出来的都是相关部门整治不良发展中的教育环境的坚定决心。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标准正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趋势。学生们的眼睛视力越来越差,近视年龄越来越小,但体能达标率却是在反方向发展的。

将新中考改革与双减政策放在一起齐头并进,为的其实是学生的长期良性发展。只有当身体体能支持高强度的学习生活时,家长们的“鸡娃”心理才有了能被理解与原谅的契机。


在整体向好的大环境中,家长们与其任由违规教培机构掏空自己的钱包,不如从这场“减负风暴”中及时清醒,做出这些改变。

Ø 将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孩子,更多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从根本上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否,主要还是在于学生本身是否愿意学习。一味地将其按在书桌前,强迫学生学习,得到的只能是一个逆反期提前的孩子与更加停滞不前的分数。

家长们不妨放下焦虑心理,顺应孩子,做一个知识的“引导者”而非“灌输者”。

Ø 将孩子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发掘内心兴趣所在

在各方面因素的重压下,心理问题成为了困扰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拦路虎”。

为孩子增加活动量,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心理的引导而非盲目的“差生改造”,抛弃所谓的“鸡汤教育学”,用一个正常家长的眼光去看待逐渐发展着的孩子。

只有学生们身心同步健康发展,家长的教育期望才是有意义的。


写在最后

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比起“成长机器”,他们更需要的是身心的同频率发展。

一味地将孩子关在书山题海中,忽视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所需要的情感关怀与心理引导,这样的家长无疑是非常失职的。

顺应“减负”潮流,去发掘、去引导,家长们能做到的还有很多。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