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氪金手游制作是否“良心”

如何判断一个氪金手游制作是否“良心”

首页卡牌对战神代梦华谭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1

运营一年光速关服?

无氪玩家体验极差?

公测两周开始提纯?

为什么我玩过的游戏都这么坑?为什么那么良心的游戏就关服了?

总是遇不到能让自己长久玩下去的游戏,你是否会疑惑自己总是“遇人不淑”,遇不到“良心”的游戏。(主要我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不良心的游戏)

我认为这种良心的判定含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持续运营,一个是付费体验。作为一名阅游无数的资深玩家,和一名坑人无数的数值策划,今天沧老师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用于判断它是否能长久运营、玩家付费体验差不差等。

一、判断游戏发行模式

我认为最影响一款游戏是否良心的因素,是游戏的发行模式。目前手游主流的发行模式分为自研自发和代理发行。

自研自发

自研自发,是说一个游戏从研发到上线,都是由一家公司实现的(包括交给子公司或者母公司发行)。

自研自发的游戏,一般持续运营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代理发行的游戏。很多自研自发的游戏,到了生涯末期,都不会轻易关服。一方面,不更新内容仅维持服务器,成本极低,只要仍有一部分稳定的玩家群体就能维持服务器;另一方面,大部分游戏公司并没有很多游戏产品,研发公司为了自己的口碑,也有必要维持服务器。

案例:神代梦华谭,b站自研的第一款游戏,2017年8月开服,但是没多久流水就不够看了,依然持续运营到了最近,才宣布关服。

居然运营了五年之多

代理发行

国内公司代理国内产品

发行钱多,直接在市面上找产品,拿产品,发行产品,赚了继续找新产品,赔了就换一个新产品。流水在大发行的眼里就是数字,数据好的时候自然是有钱一起赚,数据不行了就

想必大家也见识过了,像是B站腾讯等拥有大型发行团队的公司,他们发行的非核心项目数据不行就准备关服。因此B站经常被吐槽为手游坟场,殊不知,更大的乱葬岗是腾讯。

案例:无数你玩的关服的游戏

国内公司代理海外知名产品

一般来说,引入国内的氪金手游,往往是在海外已经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产品。它们的数值框架已经在海外验证过,一般只会进行体验的优化,稳妥运营的话游戏基本不会出现大问题。甚至为了吸引部分已经在外服玩过的玩家回流,国内厂商代理的海外游戏往往会比本土还要良心一点。

相较于福利的或多或少,令人担心的是引入国内的游戏,往往美术和文案等会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案例:弹射世界,CY研发,雷霆游戏发行,体验比日服更好,大家赞不绝口的良心副游。

良心副游

二、判断游戏品类和厂商风格

游戏品类

服务的是谁,噶谁的韭菜,这是由游戏品类决定的。

如果一个游戏想要服务好全部用户,那么大概率它服务不好任何用户。

所以一个品类的游戏往往和它独特的受众互相选择。

偏向鲸鱼用户:MMO、SLG、数值向的卡牌

微氪玩MMO,那你体验终究不会太好,很多mmo都是一人养服的存在。

养服佬在游戏里有专属客服,大额充值,甚至能直接左右策划的设计。

你不充钱在这类游戏里,大概只能付费玩家的游戏体验。

偏向长尾收入:MOBA等重视公平的竞技类游戏

其实即使是偏向长尾收入的游戏,也是有玩家充很多钱的。

只是一方面,moba的长尾收入确实较其他品类更多;另一方面,moba里充钱主要是为了外观等不影响平衡的内容。

比较均衡:内容向的二次元游戏

就氪金上限来说,大部分二次元卡牌游戏,开服你冲10w块,就已经氪无可氪了。就付费挖坑来说,常见的二次元游戏,老的养成系统开新内容或者直接开新养成系统的速度是相当慢的,并且大部分二次元游戏新开的养成部分都和氪金无关。其次,二次元游戏,一般不滚服、没有强PVP和繁多的排行榜,这是对大部分玩家友好的。

因此在内容向的二次元游戏中,不同付费层次的玩家,都有恰当的体验。

厂商风格

这里的厂商风格是指有过多款游戏的厂商给玩家们形成的固有印象:

比如所谓的

XX游戏,没钱玩你麻痹;XX游戏,有钱也玩你麻痹

尽管大厂的运营会根据产品的调性精细化运营的,但事实上这种刻板印象往往有道理。因为承载着设计职能的是策划,老策划往往会相信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为了增大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他们也会尽可能地保守。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目前游戏策划岗位中最突出的是哪个岗位?显然是数值策划。

新时代与旧时代

显而易见,现在依然有很多老牌公司(比如盛大、搜狐这些),因为有护城河产品,一直过的很滋润。但是里面很多老人策划,始终坚信着自己以前赖以成功的伎俩,没想明白新时代的游戏该怎么做。所以即使有新的尝试,做出来的产品也多数不适应市场草草关服。

而一些诞生于手游时代的厂商(比如上海F4,米哈游鹰角莉莉丝叠纸),尽管他们也很重视数值设计,但是游戏还是朝着内容方向走的,或者至少说是并重。

巨头往往保守,而挑战者更加大胆,这点放在米哈游上非常明显。

我相信抛开那些节奏不谈,米哈游的游戏的玩家,肯定是比其他厂商游戏的玩家更加幸福的。米哈游的游戏至少能说得上与时俱进,而众多传统大厂不能说原地踏步,只能说还在退步另外,米哈游游戏的运营,从目前看还是相当负责的,崩坏学园2现在都8周年了,而崩坏三、原神,想必也会运营非常久的时间。

三、实机感知

尽管上面两个方面的判断就已经能决定大部分的游戏体验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特立独行的项目或者公司,需要玩家去具体判断。

系统&玩法多寡

提供养成的系统玩法越多,那么它不太“良心”的可能性就越高。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要增加付费点,那么就要在原来的系统上增加深度;或者开新的系统,把新系统的部分体验拿来卖。

相反,一些养成简单的游戏,反而能运营很久的时间,比如说FGO。因为这些游戏往往优势不在于精心设计的数值和系统,而是能游戏内外提供的玩家感兴趣的内容。

究其原因,用无意义的内容填充玩家的游戏时间,就像是吃烤红薯,吃多了只会让人增加放屁的*。

抽卡概率

对于以卡池为主要营收手段的卡牌游戏,抽卡概率也是判断游戏是否会坑的标准之一。

如何判断游戏的抽卡概率良不良心? 对于不同的玩家来说其实不太一样。

对于蝗虫而言,因为专注于一款游戏时间不会太久,只要保证在这段时间中能频繁出货,那么他的体验就不至于太差。

而长时间玩一款游戏,但是少进行付费的玩家(所谓的白嫖党),往往需要集中资源来确定关键卡牌的获取。他们不会非要全图鉴,但是需要强势阵容来保证体验,所以保底机制非常重要,这有利于这类玩家进行规划。

对于四处游玩的氪佬而言,因为投入多的原因,他们会比较轻易地使角色高配。但是正因为投入金钱较多,随着游戏深入,获取的卡牌都是重复的。卡池的up概率,成为了氪佬们的实际出货概率。

对于既投入金钱,又钟情于一款游戏的主游党来说,出货率、up概率、保底机制这些都不太关键了。影响他们继续投入的关键因素,还是游戏的生命周期。

不同类型的玩家最应该关注的点

上面是投入在游戏上的时间和金钱的四象限划分,并非很严谨。

如何快速估算出货和不出货概率

因为抽卡概率x一般都较小,趋近于0,可以用e的极限公式来估算。

带学生应该都懂

1/e=36.8%,1/e^2=13.5%

这个是指,在没有保底机制影响的情况下,假设抽卡概率为x,那么1/x抽不出的概率和2/x不出的概率,可以很快口算出来。

比如抽卡概率为5%,20抽不出的概率约为36.8%,出货的概率约为63.2%;40抽不出的概率是13.5%,出货的概率约为86.5%。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