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个人能力定江山?其实不然,且看魏蜀吴在兵种上的优劣性

三国时期个人能力定江山?其实不然,且看魏蜀吴在兵种上的优劣性

首页卡牌对战三国之定江山更新时间:2024-05-09

东汉末年,王室解扭,中原大地上涌现出无数枭雄。从汉末乱局到三国鼎立,后代学者在研究这一时期的战事兴衰时,往往总习惯聚焦于个人之上。

诚然,曹魏有曹操、蜀汉有刘备与诸葛亮,东吴有孙权与大都督,这都是能影响时局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人之力难敌燎原之势。

而事实上,决定三国盛衰的不仅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们所拥有的兵种优劣性。

三国时期地图

一、三大兵种溯源

严格意义上来说,汉末三国之际这段历史,应当属于汉朝的一种变相延续。因此三国不仅在制度礼法上承袭了汉代,就连当时作战所用的兵种,也源自于东汉。基于此,三国兵种可分为步兵、骑兵与水军。除此之外,也有少数车兵用于运输。

(一)步兵

步兵,即步军、徒众,是基数最多,也最重要的兵种。从总体来看,步兵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下的战斗。无论是恶劣环境,还是纷繁复杂的地形,负责指挥的大将都能令其化整为零,从而熟练运用自己的战术。

《三国志》

曹操赖以成名的军队,便是赫赫有名的青州军。《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事实上,步军不仅仅能用于作战,还能实现曹操的屯田计划。

三国时代的步兵,还分为重装甲步兵与轻装步兵。前者身披盔甲,后者则很少披甲。吕布麾下大将高顺,便有一支重装步兵,号为陷阵营,曾正面击败过夏侯惇、关羽等大将。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三国时代的步军

袁绍手下大将麴义,也有一支重装步兵,名曰先登死士。从界桥一战中能看出,重装步兵往往配合重弩使用,方才能发出强大的*伤力。换句话来说,重装弩兵也是克制骑兵的唯一手段。

(二)骑兵

三国时代的马匹本就稀少,因此骑兵的数量也远不及水军与步军。尽管数量少,往往几千成一军,但它却具有着很强的机动性与突击能力。三国时期的骑兵配备有马鞍,但缺少马镫。士兵骑在马匹之上,往往使用弓箭与矛戟。

《军策令》有记载:"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由此可见,三国初期的战马一般没有铠甲,可见当时的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战马轻装前行,不仅能减轻马儿与粮草的负担,更能令骑兵的追击速度极大增加。

汉末枭雄袁绍剧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带领虎豹骑南下,轻装前行直取荆州。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刘备从荆州撤退时,其麾下有十万军民跟随,而被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一冲击,便四散而逃。可见一支轻骑部队对一场战局的重要影响了。

不过,轻骑兵也有克星,就是重弩步兵。反面教材是公孙瓒与其麾下白马义从。

《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可惜的是,这支在北塞*出赫赫威名的白马义从,在进入中原之后,最终如彗星般陨落。

界桥之战中,公孙瓒指挥不当,致使白马义从遭到先登死士埋伏。后者拥有三千张重弩,将三千白马义从尽数歼灭。

长坂坡遗址

(三)水兵

水兵,即水师,也叫舟师、船军。与东汉时期相比,水军的发展最为明显。原因是魏蜀吴三国都对荆州的觊觎,促使了水军的诞生。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乃四通八达之地。三家在自己战略构想中,都将其当成一处无比重要的战略要地。既然要取荆州,水军自然是必不可缺。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刚刚扫清袁氏余党,彻底平定中原。正因如此,曹操继续决定南下荆州。他在当年正月修建玄武池,用以训练水军,便已经有了水上作战的打算了。

二、兵种优劣性直接影响三国盛衰

从当时局势来看,魏蜀吴三家之所以能互成鼎立之势,便是因为他们拥有的兵种互有长短。至于其中原委,不妨从三国各处的地域与发展过程说起。

古代水军与战船

(一)曹魏骑兵

众所周知,曹操崛起于中原。因此曹魏政权有着相当可观的步兵,其数量最多,发展也最早。上文中提到,早在曹操在进入兖州之后,便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兵。

同样道理,泰山贼首臧霸的加入,也让曹操多了另外一支世兵——青徐兵。再加上各地诸军,曹魏步军便是大概如此了。从地域角度来看,中原地广民丰,是曹魏政权有大量步军的必要保障。

除此之外,这也自然为曹魏骑兵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地理条件。曹操无比重视骑兵,这一点毋庸置疑。或许是从荥阳之战的惨败开始,曹操便已经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骑兵。

汉末时期,当时最有名的骑兵,当属并州骑兵与凉州骑兵。曹操在荥阳之战中惨败于董卓手下大将徐荣之手,可见凉州骑兵的悍勇。根据相关史料,笔者认为曹魏政权的骑兵来源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其一,来自并凉骑兵的收编,这或许是曹军骑兵的雏形。凉州军事集团是董卓做主,当他被吕布*死之后,凉州骑兵主要便由李榷、郭汜二人掌管。

李榷拥有大多数骑兵,后被曹操派人*死,部分凉州骑兵应当被曹操收编了。同样道理,吕布徐州殒命之后,张辽当时为骑都尉,带着多数并州骑兵归入曹操麾下。

吕布号为飞将

其二,辽东、河北地区是产马区。曹操打败袁绍之后,花费多年时间逐渐蚕食河北以及辽东地区。《后汉书·蔡邕传》中说:"幽冀旧坏,铠马所出。"《三国志·胡综传》中也说:"及臣所在,既自多马。"钟繇奉命都督关中诸事时,也曾送给曹操二千战马。

其三、北方胡族的进献。尤其是乌桓、鲜卑等部,在投降曹魏之后,都进献了不少上等好马。

在南皮之战中,由于袁绍之子袁谭据守不出,曹操又急缺粮食,他一度想要放弃。好在,曹纯率虎豹骑对袁谭发动突袭,这才将其一举重创。

后来在荆州之战、渭南之战中,曹操的骑兵也数次立下过汗马功劳。由此可见,曹魏强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便在于他优良的骑兵。

曹魏也有水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兴盛,一部分来自玄武水师,但主要力量是收编荆州水军而来。可惜赤壁一战战败,曹魏水军元气大伤。日后虽有重建,但也再不复当年光景。

曹军虎豹骑

(二)蜀汉步兵

蜀国最主要的兵种,应当是步兵。从地域角度来看,益州有千里平原,极为适合步军的训练。另外,诸葛亮在进攻南蛮之后,也收编大量蛮夷士兵。他们作战勇猛,又长于山地战,是蜀国后期步兵中的中坚力量。

据《华阳国志》记载:"亮移南中劲卒,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诸葛亮改进连弩,令无当飞军日夜练习,使其整体*伤力极大增强。

从这一角度入手,蜀魏双方在汉中交界处互相征战多年而不分上下,便是依赖于蜀国强大的步军。汉中之地多险要,曹魏骑兵较难发挥出优势,这才使得蜀国能够据守汉中以待。

蜀国也曾有过水军,曹操收编的荆州水军,多来自刘琮之手;而刘表长子刘琦,当时带领一万水军驻扎在江夏,后来归于刘备麾下,交由关羽调用。

曹操剧照

南郡失守后,关羽被*,蜀国水军几乎损失殆尽。刘备后来在这支水军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支万余人左右的水军,交由镇北将军黄权指挥。

不曾想到,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黄权归路已断,只好投奔曹魏,故而蜀国唯一的这支水军,也最终归于曹魏之手。

(三)江东水军

刘备和曹操先后征讨东吴,却最终遭到惨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江东水军空前强盛。需要指出的是,江东水军与步兵没有明显界限。因为江东子弟多善水性,因此他们既能够充当水军作战,也能充当步兵作战。

凭借强大水军与长江天堑,江东可立于不败之地。可惜的是,江东最致命的缺陷,便是缺少强大起兵。其原因:

一是江东地区气候潮湿,马儿所需要的干草难以收集;

二是江南多水乡,江东也缺少一处合适的马场训练起兵。

吴大帝孙权雕像

从地域角度来看,江东曾数次逆流而上,想要进军中原,可惜都无法成功。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东吴缺少强悍骑兵。第二次合肥之战期间,张辽八百骑兵大破江东十万水军,便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后汉书》

《英雄记》

《军策令》

《三国志注》

《华阳国志》

《中国军事通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