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了这么多猛料 掠宝清单还是崩了

加了这么多猛料 掠宝清单还是崩了

首页卡牌对战无限命运之弦最新版更新时间:2024-05-02

作者:唐山

将沙尘暴(即剧中的皇煞风)停止时间算得分秒不差,又开香堂又作法,自制热气球撞上老北京城墙,大清格格犹如女版康有为……再加上枪战、帮会、探案、大女主、古董鉴别、蒸汽朋克、古董行旧规、最后的王府、日本人掠夺文物等,《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几乎集齐当下所有“抓眼球”的因素。

如果不是画面小,摆不下长标题,这部剧原本应称为《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下,帅气高科技懂鉴宝有五四精神的小鲜肉打败日本人,还和新潮逊清格格谈了恋爱(多角恋)》。

拼到如此地步,豆瓣短评中仍能出现如此多的一星、二星(评分尚未开放),便引人深思。

《古董局中局》原著胜在三点

先声明,《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与马伯庸的原著关系不大,说魔改也无妨,只是有点对不起魔改二字——一般来说,魔改总是试图增加原著的优点,这部剧反其道而行之,它努力放大了原著的缺点,连原著没缺点的地方,也特意给补上了。

《古董局中局》系列小说受丹·布朗的影响较大。

首先,“大悬念”与“小悬念”并存。

丹·布朗会在小说的每一章开头都设下一个谜,并在结尾予以拆解。一个个“小悬念”串联成“大悬念”,通过将“期望”与“突发”有机结合,使叙事长时间保持在高潮阶段。用《纽约书评》的话说,“自《哈利·波特》出版以来,还没有哪位小说作者像丹·布朗这样,罪大恶极地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令读者喘不过气来;用一个又一个圈套,哄得读者晕头转向。”

这也是《古董局中局》取胜之处,代价是:为保持悬念,有时违反人物的性格逻辑。

其次,多线索叙事。

丹·布朗小说有时用对位式写法,从不同视角去写同一件事,呈现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有时则从一个视角推进事件发展,精描出事件发展的前后逻辑。由此形成两条叙事流,后者速度快,前者悬念强,形成既亲切又犀利的风格。

马伯庸的小说也是多线的,虽然《古董局中局》是全知视角,但有虚构线、历史线(东陵盗宝)之分,两线若即若离,形成张力。代价是:有时拖慢叙事节奏。

其三,多种知识体系交汇。

丹·布朗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阅读者,既知炼金术、符号学,也懂建筑学、密码学。小说不是故事,否则太单薄。情节之外,小说离不开“暗物质”,丹·布朗创造性地将科普引入小说,作为小说的“暗物质”。

丹·布朗的小说总在呈现“不一样的世界”,有其独特的底层逻辑、体系、前史和经验,其实都是用偏门知识改造而成。

《古董局中局》中古董鉴定、旧京古玩行行规、清末民初历史等知识的铺陈,都是这种“暗物质”,既让故事陌生化,形成欣赏需要的距离感;又能勾起读者好奇心,起到“拴驴”的效果。代价是:与故事主干分离,易成卖弄。

所有隐患,都被剧本一一落实

“得一利,必生一弊”,这是小说创作中必然遇到的两难,好的写作者会尽最大可能,彰显优点掩盖弱点。《古董局中局》原著的处理可圈可点,不幸遇上反其道而行的编剧。

首先,用“小悬念”*死“大悬念”。

既然名为《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则故事应聚焦在“掠宝”这一主干上,不知为何,剧中“神来之笔”不断,假悬念横飞,习惯性脱轨。

为烘托男主出场,军阀吴靖文闲得发慌,将古董行老板们圈起来,用假拍卖勒索。有这能力,直接抢铺子抄家不省事吗?直接向家属索要赎金不方便吗?

可编剧坚信,世上就有这么弱智的军阀,那么,男主跟他讲半天“君子棋”有何意义?就算是唐僧,也没耐心听完那么复杂的大段废话吧?

为追求“小悬念”,不惜牺牲“大悬念”。男主一会儿装神弄鬼,一会儿又成高科技达人,编剧凭实力创造了种种不合理、讲不通处,便靠长篇画外音解释。那么,观众是在看表演,还是在听朗诵?

其次,叙事节奏奇慢。

“小悬念”不亮不脆,只好美女补台,白玫瑰、红玫瑰一起上阵,男角吃男角飞醋,女角吃女角飞醋,剧中主人公并不忙于战胜敌人,主要精力都在谈多角恋,一遇困难,只能靠“偶然”帮忙。

比如为突出反派人物老朝奉的神秘,取“犹抱琵琶半遮面”法,只露声音、背影、所看京剧等,而真正的日本掠宝队却早早露面,围跪在榻榻米上,装出老谋深算、志在必得状。从结果看,除了证明坏人居住环境不同,彼此性格并无太大差异。那么,为什么还要加入这些毫无意义的分线索呢?难道只为拖累全剧节奏?

还有,想卖弄,要读点书。

马伯庸对晚清民国史、古董鉴定、民俗史有较深入阅读,这是《古董局中局》原著的优点,而编剧则瞎编了五脉离奇的香堂仪式、门内规矩等,结果弄巧成拙。

比如男主给隆亲王鉴宝一段,很简单的知识,却搞成牛鬼蛇神,真为男主一番半武术、半舞蹈的操作感到不值——看个假铜镜,你翻什么旋子啊?至于剧中对相对论的“解释”,更令人扼腕:找个理科生问一下,真有那么难?

编剧试图将男主塑造成蒸汽朋克,却塑造成只会卖弄常识、更擅长谈恋爱的“小白”。

总之,在可能有缺陷处,《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一个也没放过,全方位抓弱点。

找不到主题,就加爱情戏

丹·布朗关注的是信仰毁灭、人类命运、信息时代冲击、人的工具化等,将这些玄而又玄的议题用故事呈现出来,引领读者深入思考。马伯庸的趣味则在呈现历史的更多可能,撬动了读者们的认知框架,这也带来困境——如何给讲述建立一个道德理由。

道德理由的价值在于升华主题,且给故事持续输出动力。

《古董局中局》原著的解决方案是将故事置于“中日夺宝”的大框架下,一方是想夺取中国文物、动摇国人文化自信的日本人,另一方是捍卫国宝、捍卫集体记忆的爱国者。

该解决方案较易被国人接受,但缺乏深入空间,靠马伯庸深厚的知识积累,问题尚可被遮蔽。“掠宝清单”的编剧似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解决方案竟是:海量塞入爱情戏,造成全局结构彻底塌方。

剧中女主角海兰珠作为逊清格格,全无旗人重规矩、重礼数的色彩,如果说是留学带来的改变,则她又表现得过于幼稚无知,号称学天体物理,却要找外星人,竟以为《拾遗记》可靠,既然经过高等教育,竟然不知道怀疑与求证?这么出类拔萃的学渣,何必去国外培养。

于是,海兰珠被人设成“留学一半”,既保持天真,又具高知潜能,从而一箭双雕地满足了两个消费群体的需求,可除了秀颜值外,实在看不出这一人设和原著的关联。

类似的画蛇添足,还包括剧中争取女权的演讲、女主关于时代的思考、五脉装模作样的仪式、五脉后人的职场奋斗等,这些贴片似乎五光十色,其实创造出无数尴尬时刻。

拍不好,也满足了资本利益

《古董局中局》原著故事性强,已经市场考验、比较成熟,为何改编后效果难达预期?

这体现出创作与资本之间的落差。

创作往往始于对别人作品不满,想“出新”。《古董局中局》原著成功,恰恰在于“新”。然而,“新”是资本的敌人,资本天然厌恶风险,所以才要垄断,垄断不了市场时,就逼产品进行自我垄断——将市场上现有的所有成功元素都囊括在内。

资本的可怕在于它有一套虚拟的方法论,以为通过理性操作,就能掌控高度复杂的市场。通过一个个“成功案例”,让人们坚信,“正确的运作”可以决定一切,忘掉了人类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真正掌控复杂性,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没人能准确预测股市。

就像那个来自美国的笑话。专家通过调研,发现某年畅销书主要分三类,一是与林肯相关,二是与医生相关,三是与狗相关。于是,出版商推出了《林肯的医生的狗》。

在创作中,“优点+优点≠更大的优点”,但资本习惯了“钱+钱=更多的钱”,当资本掌控了话语权,结果可想而知。

《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满足了如今网剧的所有成功元素,原著也自带流量,男主俊女主美,服化道够精细,可结合在一起,却成一口无个性、无特色、无创新的“酱缸”。

资本是高效率的,可以靠迅速产出大量同类片,将市场灰烬化——当满眼所见皆是同类,则劣作也就有可能被误认成佳作。正如先污染环境,再保护其中一小块,则这一小块也就成了风景区,也能圈地收钱。靠这一思路,毁掉的佳作数不胜数,《古董局中局》不过是其中之一。(唐山)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