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易:太岁是个假设星体,昙花一现的纪年法

春秋古易:太岁是个假设星体,昙花一现的纪年法

首页卡牌对战星纪更新时间:2024-10-24

由于春秋时期的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不合理,很快就淘汰了,但依然被一些古籍运用,困惑了很多人。

岁星纪年法。春秋时代,为了找到调配回归年周期与朔望月长度的理想规律,天文学试图确定木星为岁星,以木星十二个回归年周期作为纪年标准,希望扩大回归年周期的倍数,以与朔望月协调,使年与月的安排能够规律化。为此,古天文子家把天赤道带均匀地分为十二等分,作为起始的一分就叫做“星纪"。星纪者,星之序也。由西往东,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这正是岁星行进的方向。这天赤道带的十二等分,叫十二次,岁星一年经过一次,岁星纪年就这样与十二次联系起来。

岁星纪年法首先出现于《国语》和《左传》。如(周语》“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

但木星运行周期不是十二年整数,而是11.8622年,用来纪年不准确,人们就假设了一个理想的天体,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从东到西,速度均匀地十二年一周天,利用把周天赤道带十二等分的方法,将地平圈分为十二等分,只是方向相反:以玄枵次为子,星纪次为丑析木次为寅..... 称为十二辰,与岁星纪年的十二次区别。

这个理想的天体就称为岁阴、太阴或太岁。太岁和木星保持着大致的对应关系。一般是,木星在星纪,太岁在寅;木星在玄枵,太岁在 卯...这种用假想的天体太岁所在的辰来纪年,叫做太岁纪年法。《周礼注》云:“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由阴阳关系转化为雌雄关系,即岁星为雄,太岁为雌。《淮南子·天文训》所列一套十二个岁名,与太岁居辰有了固定关系。

太阴在寅,岁名日摄提格,其雄为岁星,舍斗、牵牛;太阴在卯,岁名日单阏,岁星舍须女、虚、危;

太阴在辰,岁名日执徐,岁星舍营室、东壁;太阴在已,岁名日大荒落,岁星舍奎、娄;太阴在午,岁名日敦牂,岁星舍胃、昴、毕;太阴在未,岁名日协洽,岁星舍觜巂、参;太阴在申,岁名日涒滩,岁星舍东井、舆鬼;太阴在酉,岁名日作鄂,岁星舍柳、七星、张;太阴在戌,岁名日阉茂,岁星舍翼、轸;太阴在亥,岁名日大渊献,岁星舍角、亢;太阴在子,岁名日困敦,岁星舍氏、房、心;太阴在丑,岁名日赤奋若,岁星舍尾、箕。这些后来被作为地支的别名使用。

太岁纪年法的产生是为了弥补岁星纪年的缺陷,由于这个假天体太岁是接续岁星纪年,与木星有固定的一个接续点,一个起算期,如“木星在星纪,太岁在寅”。使用太岁纪年法推算历点者,总是要先确定木星的实际位置,特别是确定木星在星纪的位置,才能找到太岁纪年的起算点。而理想的太岁周期必须整十二年,而木星周期非整十二年,发生无法调和的矛盾,打破了木星与太岁的对应关系。太岁一旦失去了与木星的对应关系,太岁纪年法也就无可依存,岁星纪年,太岁纪年法成为春秋时期昙花一现的纪年法,但后世仿古招魂者众,依然被一些古籍引用,误导了很多人。

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虽然被淘汰,但分周天度数为十二等分的方式,却保存下来,因为一个太阳回归年大致有十二个朔望月周期,正好与十二地支配合。

用春秋古易解读的《易经》、《焦氏易林》两书,由著名出版社投资出版,明年出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