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胤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7月18日下午,邵阳学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不少网友对此猜测,邵阳学院此次招录23个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主要原因可能是学校为了迅速达到教育国际化办学要求,才一次引进大数量的“外国高校博士毕业生”。
“花18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这个新闻标题着实吸引眼球。这所亚当森大学在菲律宾当地也并非名校,哲学专业也很一般,这些年各大院校从海外引进优秀人才已是常态,但像邵阳学院这样的招录,的确让人“看不懂”。仔细再看,这23名除一位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邵阳学院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在公告上对他们的备注均为“毕业返校”。招录博士原来是“自产自销”,这样的人才引进,缺乏说服力。
学校是精英汇聚的地方,对人才队伍质量的综合评价,影响着一所院校的口碑和实力,招贤纳士便成为院校发展的关键,有着“博士帽”的俊才“奇货可居”。然而,当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有的院校为了往上“更进一步”,花钱集中送老师到国外交流、培训,并约定学成后返回学校任教,给予相关待遇。批量去海外镀金,有些甚至是通过远程授课拿到文凭——这样的人才“出口转内销”,看似是捷径,实则是走偏。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是教育部多年来一以贯之所倡导的办学方向,也给各大院校“如何干”提出了方法论。无论是“唯文凭”还是“唯帽子”,都有现实的语境。不仅是邵阳学院要从此次招录博士事件中反求诸己,不少院校也应该“照照镜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对于教育的倾注是着眼长远的,真金白银的投入也是肉眼可见,每一笔也都应该花在刀刃上。面对浏阳学院“花18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许多问号也需要拉直——这些博士从“走出去”再到“请进来”,有了“帽子”也有了“票子”。那么,这些派出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公众内心存有疑虑。况且,一次性招录这么多哲学博士,是否会造成一个岗位人员“扎堆”现象,以及是否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都是值得关注的。毕竟,比钱更宝贵的是人才,能否让他们学有所用,是院校所要致力的方向。
花18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人才招录岂能“自产自销”。院校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基于此,就要着眼于破解“重头衔轻教学”“重职称轻育人”等现实问题,以突出教育实绩为重点,破除唯文凭、“帽子”等不合理用人观,促进人岗相适、各尽所能,使不同类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为有位。把大门打开些,让外面的更多人才“走进来”,而不是搞“内部循环”。这样的办学,更能“美美与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