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没有所谓“颖川书院”、“九江书院”,有泮宫,建安二十二年曹操于邺立泮宫,授旧诸侯之学的,有点像是诸侯王国版的太学。东汉有四姓小侯之学,不过都是给外戚和功臣子弟专设的。
区别于泮宫、太学、学校、四姓小侯之学这种官学,三国时更多的还是私学与家学。
私学顾名思义就是私人授学,私学之师多为当时名儒,如马融、郑玄、卢植、蔡邕、管宁、宋忠、谯周、唐固、虞翻、隗禧、栾文博等,少者徒数百,多则数千人。
家学较私学规模小的多,但垄断性极强,如龙亢桓氏、弘农杨氏之《欧阳尚书》,汝南袁氏之《孟氏易》,有一定的做为社会名片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