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说侠2 什么是“侠义精神”

水浒说侠2 什么是“侠义精神”

首页卡牌对战侠义水浒更新时间:2024-05-09

“侠义精神”本身比较复杂,加上在【水浒说侠1】中曾说明的,侠的正面行为与负面行为又常常交织在一起,所以从不同的侧面对侠有不同的分类,名目众多。人们希望能为侠“正名”,使“侠”一词的指称有一个相对明晰的范围。

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一文中就指出:

“夫侠者……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

于是,逐渐形成了以侠专指“义侠”与“节侠”的情况,人们提到侠,一般都是指行为符合“侠义精神”的人物。这一“正名”过程所产生的后果之一,是人们通过“侠义精神”对侠形成了固定印象,而历史上豪侠的真实面貌、生活的真实场景,却变得模糊起来。

明代陈继儒曾记载了元人罗春伯的“任侠十三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宋元时代的侠义观念。略作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要勇于战斗。

要像《汉书》里说的那样:“东市相砍杨阿若,西市相砍杨阿若。(第一戒“战”)。要学习武艺,或剑,或铗,或钩,或匕诣,或弹丸,五者至少习一,作为行侠的资本(第八戒“艺”)。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有仇必报。

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与同国;朋友之仇,不与同市(第二戒“仇”)。有恩必报,恩莫大于知己。知己之遇,人生所难。在报恩方面,宁过毋不及(第三戒“恩”)。择主而事,待价而沽。一日归附于恩主之后,终身不叛(第五戒“委质”)。忧人之忧,乐人之乐,能被人视为最亲密的朋友(第六戒“交”)。

武松怒*潘金莲

打抱不平

像汉时长安游侠少年一样,“探得赤丸*武吏,探得黑丸*文吏”。即使与自己不相干,凡遇奸臣贼子一定要诛除务尽(第十戒“扫除不平”)。施恩不望回报,不滥施恩惠,不向不正当的人施恩(第四戒“施”)。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要有大勇

不惧怕万乘之君,不惧怕高官,不向富贵者献媚,不欺侮贫贱者。不惧怕困苦的生活,饿死也不劫盗(第九戒“勇”)。要讲信用。一旦许下诺言,虽在千里之远,也要动身前往,决不可以欺骗别人(第十二戒“信”)。

不亲女色

在道路不许看别人的妻女,除自己的妻子之外,不亲近别的女人。只有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向父母汇报并祷告大地之后,才能娶妾(第七戒“色”)。要会享乐。斗鸡走马,奇服美酒,为人慷慨,蔑视钱财,弃千金如脱屣(第十一戒“乐”)。

宋江与阎婆惜

祭祀神灵

以战国时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西汉初的田横这四者为神,随意祭祀其中之一,不祭祀春申君。祭祀在端午日举行,用鸡作为祭品。有违反侠客戒条者,或鞭挞,或*掉,在神前祷告后用刑(第十三戒“神”)。

“任侠十三戒”所反映的是豪侠的角色意识。这种角色意识规定了如何才算豪侠,如何又不是好汉,指导着他们的行为。这“任侠十三戒”与水浒故事时代相去不远,也大致反映出水浒好汉的侠义观念。

《水浒传》所提供的豪侠形象在哪些方面与上述文献不同呢?小说不仅写出了江湖好汉的“侠义观念”,而且写出他们行侠的具体方式他们作为豪伙的生活图景。小说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民间立场,既不像一些正史那样严苛地指责豪侠,也不像后世的一些侠义小说那,只是表现豪侠的止面行为。小说以较为写实的手法,塑造出江湖豪侠既可敬可爱又可畏可怖的形象,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抽象的侠义精神,而是侠的生活的全部景象,是侠的写真。因而,它不只具有文学经典的意义,也可以作为了解豪侠生活的史料来使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