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国富民强还是山川地貌,蜀汉都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中最弱的一角,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诸葛丞相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治国大才,巴蜀虽然封闭落后,但地势是易守难攻,进取虽然不足,自保却也有余。如果历史可以重来,蜀汉如何才能一统三国?
蜀汉真正的衰落是从关羽失荆州开始的。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力斩庞德后得势不饶人,兵围樊城,曹操以封江南之地与孙权为条件,说动东吴出兵,不久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擒*。
荆州是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关键一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待时机成熟或天下有变,由一名大将统帅大军进攻洛阳方向,拖住曹魏主力,然后由刘备亲自率军进攻长安,兴复汉室的大业可成。
对于蜀汉政权而言,荆州是实现隆中对的必要保证,拥有荆襄可以两面进攻让曹氏疲于奔命,就相当于拥有了战略主动权,而荆襄作为天下腰膂,四通八达,荆襄一失,蜀汉只能从祁山、陈仓、武都、阴平等有限的几个地方北伐,曹魏可以集中力量于陇西,既失去了战略突然性,给养也供应困难,独木难支,独脚难行,关羽失荆州使蜀汉失去了战略先手,此为第一关键节点。
如果荆州不失,蜀汉后面一系列战略失误也将不复存在。关羽死后,刘备执意伐吴,赵云苦谏不听,诸葛亮也无奈的感叹:“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如果不伐吴,就不会有夷陵的惨败,蜀汉的六万精锐也不会葬身火海。
更关键的是,如果不伐吴,刘备就不会抑郁而终于白帝城,诸葛亮也不会蹉跎了五年岁月,以整合蜀汉内部。
刘备虽然信任诸葛亮,但出于帝王心术,临终前还是留了一手,“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并使其假节(有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宫廷卫队长)。
也就是说,诸葛亮受托的是文职,是蜀汉的首席行政长官。李严受托的是武职,是首席军事长官。李严掌军事,诸葛亮掌内政。论实力,当时的诸葛亮是不如李严的。
所以,诸葛亮就与李严“掰扯”了五年,南征时,李严还挑拨诸葛亮和刘禅的君臣关系,窜唆诸葛亮进爵称王,后来更是向诸葛亮求取五郡合一的巴州刺史,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调李严去守汉中,李严抗命不去;第三次北伐,诸葛亮以任命其子为骠骑将军负责江州的代价,才征调李严前往军中听命;直到第四次北伐时李严才因粮草供应不足致使诸葛亮不得不从前线撤退,被贬为庶人,诸葛亮才真正的独掌蜀汉大权。
如果没有李严的掣肘,诸葛亮北伐不至于如此不顺,而且会多出了至少五年的时间。
如果不伐吴,刘备可能会赶上第一次北伐,那么绝不会有街亭之失,因为刘备绝不会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他临终前曾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以第一次的开局最为有利。当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叛魏归蜀,蜀军又得了大将姜维,锐气正盛,可惜就是因为马谡不听王平劝阻,弃城守山,被张郃断了水道,使蜀军失去要地街亭,第一次北伐才无功而返。
可以说,只要是个才能中上的武将,不犯水源这样的低级失误,守住街亭难度不大,现在很多人替马谡翻案,说街亭如何如何难守,这完全忽视了当时的背景,张郃是远道而来,蜀军是以逸待劳,对魏军的强攻早有预料,而且有柳城互为犄角。如果街亭难守,诸葛亮会只给马谡一万多人马?事后会挥泪斩爱将?就算只用王平,怕是也能守住街亭。
当然就算击败了张郃,守住了街亭,至多也就是控制了整个陇右,距离曹魏的核心地区还很遥远,而且关中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所以接下来将是两国之间的持久战,如果不犯重大失误,使奇计,最终还是国力的比拼。
而国力比拼拼的还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内政,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已经将蜀国国力发挥到了极致,相信很难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动用了多少兵力史书无载,不过根据王隐的《蜀记》所记,蜀汉灭亡时,蜀汉全国总兵力只有十万四千,这个数字包括了各地驻军,而姜维所统帅的机动部队,大约只有四五万之众。考虑到蜀汉后期宦官黄皓擅权,刘禅忙于享乐,蜀汉的国力比诸葛亮主政时下降不少,因此诸葛亮北伐时蜀汉的总兵力应该在二十万左右。
相比之下,魏军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不算关中地区的十万军队,光曹睿统帅的援军就有五万之众,后来曹爽伐蜀时,则动员了十万魏军,魏灭蜀之战,更是动用了十六万军队以上,曹魏能够动员的总兵力至少应该在二十五万以上。
所以,只考虑当时蜀汉的军力,至多也就和魏国四六开,至于其他方面那更是远远不如。论持久战,输的必然是蜀汉。
因此,蜀汉要想统一三国还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必出奇计,就像邓艾偷渡阴平,擒贼擒王,一击而中那样,子午谷奇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子午谷奇谋是蜀汉名将魏延提出的,简而言之就是由魏延率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偷袭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两军异道会师于长安。
虽然当时诸葛亮认为此计太险,弃之不用,但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速灭曹魏的计策。关中阻山河四塞,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均是万夫莫开的险关峻岭,要想强攻夺取几乎不可能,只能出其不意才有一线机会。
如果荆州不失,陇右又得,子午谷奇谋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因为曹魏更会分散兵力,被吸引在陇右、襄樊方向,这时拿下潼关,兵锋将直指无险可守的长安、洛阳,进而俯瞰许昌,魏国可下。
第二个条件则是,东吴不会出兵相助。
众所周知,三角是最稳定的几何结构,也是最稳定的政治架构。三国之中如果有一方强势,另外两方将会自然的形成政治同盟。如果蜀汉占领陇右,取得优势,东吴会不会背蜀向魏,很难说。
就像司马昭伐蜀时,东吴派丁奉率军攻打曹魏的寿春,留平从南郡出兵援蜀那样,若非刘禅投降太快(也就短短3个月),蜀汉绝非那么容易被灭,所以有很多网友认为,刘禅南走或奔吴都不失为一良策。
所以,蜀汉灭魏只能追求速灭,一旦持久将引来东吴的干涉,结果就不好说了。
如果成功灭魏,灭吴一统三国将是顺理成章之事。无论打持久战还是速灭皆可。可以参考晋灭吴之战。
东吴虽有长江天险,但对于蜀地来说,则是顺江而下,占尽地利。司马炎灭吴时,大将王浑在豫州多年,宣扬王化,囤积粮草,枕戈备战,虽然伐吴时,横江之战逼降东吴厉武将军陈代和平虏将军朱明,后又击破张悌率领的中央军,但其战功还是不如占尽地利的益州刺史王濬。
史载,王濬后发先至,他从蜀地一路沿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秭归、过西陵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攻克让陆逊逝世前念念不忘的西陵,然后又用了一个月克荆门、夷道、乐乡,进入石头城,可谓兵不血刃,无坚不摧。
王濬因从蜀地直攻至建业而威名远扬,而王浑则认为他占了地利的便宜,非常不甘,甚至因此多次上奏弹劾王濬。
这就是蜀地灭吴的地利优势。
所以,如果能满足不失荆州、出奇计偷袭潼关以及东吴不出兵干涉三个条件,蜀汉统一三国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敬请留言斧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