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自由不需要追问自由,至人不会在意自己被称作什么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忘却自我、功业、名声,顺应天地规律。
看起来非常清心寡欲对不对?哈哈,如果人真的为了绝对自由强迫自己到达这种清静无为的状态,那岂不是另一种束缚本心?
大鹏不被小雀理解,能飞九万里,但还需借风而行;宋荣子能确定自我与外物的区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他嗤笑一般才能的人,但仍没达到更高的境界。
文中列举了大鹏和小雀,宋荣子和一般才能的人,不是为了让他们比个高下,而是表明万物因为自身的限制和凭借的环境不同,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但无论对谁世上都还有更大的、更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如果去追求,就永远达不到。
至人“无己”,真正的至人,会在乎“至人”的称谓吗?所以绝对自由,就是不束缚,顺应本心,看淡生死,积极地在俗世中寻求天地间的乐趣。
目前觉得做的最好的是袁中郎,他想学“凡间仙、世中佛、五律度的孔子”,“自知魔重”,对于写诗、游玩、交友都全情投入,认为人在世界上享乐是快活、藏书是快活、当乞丐也是快活。
这样把什么事情都品出一个“乐”字的人,如何不自由呢?
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文采飞扬,构思奇妙,文字精炼的千古佳作。在文章中提倡“逍遥”的绝对自由,长期以来都认为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自由,其实是错误的。在文章中虽然提倡大鹏之游,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被认为是虚无主义,难以实现。实质上,庄子在《逍遥游》中,并不提倡不讲条件的自由。他认为大鹏能够在高空中傲游,是因为能够把握天地六气的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傲游于高空,享受真正的自由。所以,庄子就提倡人再世界上,应该突破人世间世俗的功名利禄、权势、物我和生死的束缚,做一个淡泊名利的圣人,才能达到精神上无阻碍无牵挂的“逍遥境界”,享受真正无拘无束的自由。
因此,可以看到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倡自由不是理想的虚无主义,是一种对名利的超脱。联想庄子所处在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着名利六亲不认,尔虞我诈的时代。生活在动荡时代的人们,为了与混乱世道抗争,就应该抛弃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淡泊名利,保持精神的宁静,才能真正的逍遥,也就是享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