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黑河」神秘的老羌城——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二)

「时空黑河」神秘的老羌城——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二)

首页冒险解谜黑河之谜更新时间:2024-05-11

神秘的老羌城

——黑河市西沟村西沟古城研究(二)

西沟古城调查的经纬与记忆(上)

  关于西沟古城的发现与调查,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诚然调查的线索就是依据民国时期所编撰的《瑷珲县志·卷一》对老羌城的著录。根据有关西沟古城的调查资料可知,[1]第一次实地考察西沟古城是在1976年6月13日,当时正值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由原瑷珲县文化馆馆长白长祥与上海知青方伦荣,以当年58岁的林业站检查员勾成海为向导,组成了瑷珲文物普查分队,针对西沟古城即老羌城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初的调查。

  下面是当年白长祥先生所撰写的调查笔录(为了保证对白长祥先生当年记录西沟古城的真实性,笔录没有进行任何加工整理):大羌城位于西沟大队(村)西南的三十余里的大老羌城山顶上。东端是陡峭的山崖,崖下是公必拉河,西端是小窟窿沟,古城东西两侧均有河水环绕。城墙东西长约550米,城墙底宽6米,顶端2-3米,高2-2.5米,有大小城门四个,城楼三个都已经塌陷,在东端城墙头上向南眺望,可隐约看到陡沟子村,在距城墙内侧2米处有每30-40米,有一个土包,共计4个,直径5.5米,其中第三个为炮台遗址。在离城墙内侧3米处有一条约200米长的壕沟,城内有9个土坑。我们在老羌城遗址拍了五张照片,在大城门和城堡已塌陷的土坑中,我们试掘了几处红烧土,尚未发现其他的遗物。随后我们又步行15里到小羌城遗址进行调查。

  小老羌城位于西沟大队西南,东南山下是公必拉河,此处,地势险要,居高临下,难攻易守,在小羌城里有一道壕沟,约200余米,还发现两山头各有壕沟一条,大小土坑20余个,似是炮台遗址,在这里拍了照片。

  在西沟大队,我们走访了几位老人询问这一遗址有关问题,看法不一,众说纷纭。一说,光绪26年(1900年)跑反(海兰泡惨案),老毛子(俄国人)从齐齐哈尔回来建的。又说,清康熙以前,大岭这一带都是老毛子的地方,康熙皇帝派兵把老毛子赶走了。

  从我们实地调查来看,两处城堡虽位于山顶,但是,从大老羌城至小老羌城之间有约15里长的小岗,地势平坦,适于农耕,山林茂密,野兽踪迹很多,又适合狩猎,其次山下是公必拉河,至今尚有人在这里捕鱼,适于人类居住,难怪现在有人曾计划在此开辟村落。

  由于时间仓促,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没有发现文物,因此,这一遗址是何人、何时所建,目前尚难以断定。建议对这古城遗址作进一步的踏查和细致发掘(爱辉分队1976年6月19日)。

  1981年秋,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吴边疆与黑河地区文管站负责人张鹏、杨军,黑河地区文工团朱东利,爱辉县图书馆王春复,西岗子文化站站长刘复成等人,对西沟古城进行了第二次实地踏查。据吴边疆回忆:当时上山只有荒草丛生的山道,如无人带领,没法找到上山的路。当时村里派了一位姓勾的老人,即白长祥说的勾成海,带着猎枪和一条狼狗与我们一起上了山,走了大约两三个小时,沿着羊肠小道穿越了荆棘遍地的森林与耕地来到西沟古城。当时古城与现在的情形无异,只是现在修了上山的防火路,开越野车能直接开到古城墙边。古城东北是悬崖峭壁,并与陡峭的夹皮墙相接。山下公必拉河水环绕,淙淙流淌。极目远眺,群峰巍峨,山峦起伏,时值仲秋,山上山下郁郁葱葱。

  城墙东北角有一面北的城门,城墙高约两米多,周围树木丛生,荒草杂芜。我们量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就下山了。

  1999年,黑河市文物管理站张鹏、于东声和瑷珲区文管所何晓光三人对西沟古城进行第三次踏查。此次踏查因为在山上发现了热乎的熊粪,知道黑熊就在附近,就匆匆下山了。遗憾的是没有对西沟古城进行实质性调查(根据吴边疆回忆)。

  第四次调查西沟古城在2009年夏天,吴边疆与黑河市户外徒步爱好者一起考察了西沟古城,这次考察是非专业性的。他们从西沟电站处向南,走了约三十多公里山路,并从公必拉河左岸沿山脚从陡峭的东南坡登上了西沟古城。据吴边疆回忆:大西沟古城城墙东面临公必拉河,盘旋环绕,城墙东北处有一夹皮墙,还有像石人一样的石头(石砬子)。伫立古城东北角,可以看到城之北河道边有一参天古枫树,树大需两人合抱,河谷植物众多。这里是黑河户外人近些年发现的一个好景点。

  此后,为了拍摄风光,吴边疆又来到大西沟古城数次,并结识了西沟村党支书姬贵纯。由他带领,又登上了这座古城。姬*说,在上山的公路岔道大约20公里处还有一座小羌城,因为当地农民种地,原貌已经不太好找了。

  第五次调查西沟古城是在2016年夏天,时隔四十年,白长祥又登上了老羌城即大西沟古城。2016年秋,当时的省侨联副主席曹明龙、爱辉区政协副主席刘克东又对白长祥、吴边疆进行了解,并去老羌城实地踏查。爱辉区领导通过曹明龙、刘克东等汇报考察情况和他们的意见,为老羌城命名为“金代千年老枪城”,并开始在展开宣传。

  第六次调查西沟古城在2016年9月,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黑河学院特聘教授、东北古代筑城史专家王禹浪在黑河学院参加“首届黑龙江流域与俄罗斯远东学术研讨会”期间,多次听到谢春河与吴边疆介绍西沟古城。会议之后,与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张晓刚、讲师王文轶,及黑河地方史研究人员一起考察了西沟古城。

  从高速公路来到西岗子镇换乘防火越野专用车,向大西沟古城进发。考察队沿途路经梁集屯、西沟村,西沟村亦称老羌屯,从公必拉河右岸穿越大桥来到左岸,西南行数里至护林防火站值班室,东南折入山中进入防火通道。道路崎岖不平,行约数公里到达大西沟古城北部的城墙脚下。从早晨9点一直到下午1点多,我们围绕着大西沟古城北部城墙和周边断崖行走了约四个多小时,详细考察了大西沟古城的城墙走向与古城形制及其特点。

  本次考察主要有如下几点重要收获:

  其一,大西沟古城是借助公必拉河左岸的陡峭的山崖与河流的走向而修筑的,古城的东、南均由公必拉河及西部的深沟断裂带环绕,利用自然走势构成不规则防御体系;

  其二,在大西沟古城的北部较为平缓的山坡之地人工修筑了一道城垣,城垣的东端起始于公必拉河左岸的临河峭壁,在城垣与峭壁之间的结合部位修筑了较为复杂的瓮门结构,这是进入古城的唯一通道。城垣的西段则是消失在西部的断裂带的沟壑里。人工修筑的城垣结构由瓮门、马面、城垣构成。也是整座大西沟古城唯一发现的长达380余米人工修筑的城墙,从暴露出的城垣断面上观察,此城垣为堆土筑城,并非夯土版筑。城垣的外部正对着北部的山地,防御方向应该是北部地区,亦是公必拉河流经的下游方向。城垣上由东向西在城墙外侧分布着三个马面,马面的间距在50米左右。马面又称雉堞,主要是起到防御敌人进攻的军事设施,大西沟古城的马面特点较为突出,不同于东北地区辽金古城的马面,也不同于黑龙江流域所发现的其他山城的马面,马面与城垣的结合部是由深沟相隔,马面的周围则有环壕并与城垣外部的护城壕相通。此外,在由东向西的第二个马面比较特别,马面占地面积较大,除与上述马面特点相同外,在马面的中央部位修筑有很大的凹下土坑,可能是马面上的穴居坑,马面就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城堡形状。这种马面的形制特点在东北地区仅见,究竟起到怎样的功能与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其三,如从整体上观察,大西沟古城的城垣的性质,是充分利用了此处的山地地形与公必拉河环绕的有利地势修筑了这种阻断式的墙体,即把东部的断崖与西部沟壑用人工修筑的墙体阻断北部较缓的山坡链接起来。这种阻断式的墙体普遍存在于公元5世纪前的高句丽人所修筑的山城之中。说明当年在修筑此城的选址、功能、结构等方面是颇具匠心的;

  其四,大西沟古城的外侧距离城垣约20米至30米不等的地方有一道明显的人工修筑的堑壕,经过与常年工作在此地的人交流了解到,这道堑壕并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建,而是与古城墙的修筑年代相关。在仔细观察了堑壕周边地形后,发现这一堑壕最终消失在城墙北部偏东侧的山坡的陡崖处。堑壕的走势基本上与这道城垣平行,初步判断可能是古城垣外部的一种防御系统的设施,主要是起到缓解城垣的军事防御的压力,如对骑兵的进攻可以减少马队的冲击力等;

  其五,大西沟古城西侧的沟壑一直连通着南部的公必拉河,形成天然的古城西部的护城壕。古城的南端则是公必拉河的一个大转弯处,站在古城南端的悬崖峭壁上眺望远方,看山河壮丽,令人感慨万千。南部的悬崖距离公必拉河河面足有数十米高,此处少量部署士兵便可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功效。在南端的悬崖峭壁上寻找遗址,终于发现了用石块垒砌的台阶和一处瞭望台遗址。沿着古城南端的峭壁向东又折而向北横断古城的中央部,在中心位置偏东处发现了许多穴居坑和用石块垒砌的房屋遗址。在东部的峭壁内侧还发现了人工修筑的隐蔽墙体和城墙内部的马道,马道可以直通古城东北角的城门遗址;

  其六,大西沟古城东侧濒临公必拉河,河流由古城南端的峭壁盘旋环绕流经古城东侧后又曲折北流环绕夹皮墙后逶迤东北流去。所谓夹皮墙实际上就是形容此处的悬崖峭壁的陡峭程度如刀削斧劈一般,并与古城的东北角的悬崖紧紧相接,犹如从古城东北角刺出的一柄利刃直刺山间云端。大西沟古城的修建就是在充分考察了这里的险峻的地貌后,根据公必拉河中游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小兴安岭的海拔不高,但却十分险要的山城。显然这是控制公必拉河上游与下游的重要通道。下游可直达黑龙江,上游可通往嫩江。公必拉河很早就成为嫩江水道通往黑龙江的重要孔道;

  其七,据西岗子镇负责人和西沟村支书介绍,在大西沟古城南端的断崖下面有四个较大的墩台,酷似码头的样子。我们推测,可能是当年利用公必拉河河道沟通嫩江与黑龙江干流的水路航道而修筑的码头,由于太阳即将落山,本次考察未能亲临现场调查码头遗址留下了遗憾。考察留下的遗憾有如下几点:第一,没有测量古城北墙的长度,只是根据推测大概在350米左右;第二,没有测量出古城的实际面积;第三,没有弄清古城的海拔高度;第四,没有寻找到小西沟古城的位置。第七次考察西沟古城是在2016年10月。对于黑河市郊区所发现的大西沟古城一事,不仅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也引起了地方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开这个历史之谜,揭示黑龙江中上游区域古代民族城市文明发展进程,填补黑河上、中游地区古代城史纪元的空白,王禹浪教授首先向黑河学院提出了研究计划与方案,时任黑河学院党委*的曹柏英教授亲自部署,成立了“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研究”课题项目组,并拨付出专项科研资金30万元开展这一课题项目的研究,此项课题的切入点就选择黑河市郊区的西沟古城。组建了以王禹浪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史系列研究——西沟古城研究”课题攻关小组,并于10月28日对西沟古城再次进行考察。

  这次考察主要有如下几点收获和认识:

  其一,第一次利用无人机对大西沟古城进行了航拍,但因无人机故障而没有拍到城墙,只拍摄了东北角处的夹皮墙;其二,实地踏查了大西沟古城的北部城墙;其三,从大西沟古城城墙特点观察,该古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风景秀美。百年来,虽然有一些文献记载和较多的文字报道,但并未开展有效的学术研究。因此,值得进行课题立项,对黑河历史文化发掘、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其四,对于大西沟古城的研究应该是有序、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可以先从各类历史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考古成果)入手,进行前期理论研究,把老羌城建造和发展可能出现的时间节点、民族归属等历史背景搞清楚;其五,以大西沟古城研究为突破点,对黑河地区、乃至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古城进行系统研究,进行历史的整体复原工作,填补该区域古代历史发展的空白,丰富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黑河城市古代文明与龙江丝路带建设寻找历史依据;其六,大西沟古城濒临公必拉河中游的大峡谷之侧,原生态保持完好,历史古迹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极具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在学术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可先作为潜在的、可持续开发的旅游资源积极保护,适当宣传、渐进开发。以绿色发展理念,环保先行,进行有限的探幽、度假、养生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但要把握节奏,切忌过度开发。

  本次考察的遗憾之处如下:

  第一,航拍大西沟古城墙因航拍机故障失败;第二,依然没有弄清古城确切面积;第三,因为积雪覆盖而没有展开对古城全面普查工作;第四,小西沟古城仍然成谜没有找到小西沟古城的线索。

  (待续)

  [1]见,吴边疆《西沟古城历次调查报告》,未刊稿,2016年12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