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儿童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圈围的游乐场,也没有强行的补习班。但他们有各种奇思妙想的小游戏,充满了童趣,得到了成长。
1.竹马
竹马是古代小朋友最常见的游戏,在汉朝就已经广泛流传。竹马是一根竹竿,小朋友们骑在竹竿上,手里拎个小竹枝做鞭子,嘴里喊着“驾!驾!”追赶着、欢笑着,像真的骑在马上一样,有些做得好点的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
古代的小男孩骑竹马犹如当今的小男孩喜欢枪械玩具。古代战争多,小孩喜欢当英雄。希望当上驰骋沙场的将军,也希望自己能骑马打仗。小时候一起骑竹马的孩子,都是最好的玩伴,青梅竹马时代是人生最纯洁无邪的年代。
唐 李白《长干行》就有描写:“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2.蹴鞠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如同现代足球。宋朝以后渐渐演变成以技巧性为主,对抗减弱的娱乐性质的游戏,清朝因清廷害怕人员密集,密谋对清廷不利的事情,逐渐禁止。
广东的著名“对联状元”伦文叙小时候很喜欢踢球。有一次把球踢进广州镇守使王天禄的内园里。伦文叙从正门进去拿球。守门人不让进,伦文叙便与他争了起来。恰巧王天禄在里面正与人下象棋,听到了争吵声,便问家丁出了什么事,家丁便将原委告知。
王天禄早知伦文叙的名字,便立即传见。王天禄一见伦文叙,便微笑着说:“我听说你擅长作对联,现在我出个对子,你若对得出我就把球还你。”小文叙爽快地说:“将军有命令,小的怎敢不从。”王天禄抬头思索,正好望见墙上的一幅《龙吟虎啸图》,便脱口而出吟出了上联:图画中,龙不吟,虎不啸,看见童子,可笑可笑;。小文叙面对棋局,略一转念,立即笑咪咪地对答出下联: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说声将军,提防提防。这个下联,不但工整,而且语带双关,既可解作下棋的“催将”,又可解作呼喝王天禄将军。王天禄听罢,赞叹不已,连连地说:“对得好!对得好!”便下令家丁把球还给了伦文叙。(该对联曾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被引用)
3.秋千
女孩专利游戏也。在所有的古代儿童游戏中,秋千是流传最久、普及最广、保存最完整的民俗游戏,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秋千最早是用于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
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后来有发展水秋千,石磨秋千,风车秋千。
李清照 (宋)就有一篇著名的秋千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一时间,荡秋千成了少女的专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4.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小儿垂钓》。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
于纷繁俗事之中脱身而出,不仅能享受到怡然自得的心情,还能感受到收获的满足感。
垂钓能够修身养性,锻炼一个人的耐性,让整天动如脱兔的孩子静静地在鱼杆前坐上半天也是对他(她)的一种考验。
5.扑蝶
带着自制的捕蝶网,到处去逮蝴蝶,回到家后制作成最简易的标本,然后相互评比谁的品种最多、最漂亮。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各地还开展了扑蝶会,赫然演变为民间传统节日。《诚斋诗话》:"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红楼梦》里也有扑蝶的描写“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地,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6.纸鸢
风和日丽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来到草地上,奔跑、欢呼,看着大大的风筝扶摇直上,心情也跟着放飞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出自清 高鼎的《村居》,是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其实还有很多儿童玩耍的游戏,流传至今已达千年,依然经久不衰。所以我们要多带孩子们出来玩耍,交流,接近大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