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23年崇文书局出版的图书,由谷瑞丽、赵发国译注。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保存了大量的远古神话,比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不仅如此,书中还广泛涉及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宗教、医药、民族等方面,包罗万象,多彩纷呈。
它是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神话多的著作,也是远古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而对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早的。
全书18篇,记载了大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位历史人物、400种怪兽,按区域记录。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传统上《山海经》被认为是大禹及其助手益所作,如《论衡》、《吴越舂秋》及刘歆的《上山海经表》所说。另外一些人表示怀疑,北魏郦道元作 《水经注》时已发现:《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
北齐的颜之推注意到了书中出现的汉代地名,认为是在秦代焚书之后或董卓所加,此后随着考古学与辨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但具体看法又不一样,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所作。有的学者对《山海经》中的(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山川于周秦汉间最详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