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监狱走出的绣郎:顾绣是艺术,更是连接社会的契机

上海市青浦监狱走出的绣郎:顾绣是艺术,更是连接社会的契机

首页冒险解谜监狱工艺更新时间:2024-04-26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上海的监狱里传承有序。”在青浦监狱,艺术矫治是一种特有的改造模式。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服刑人员可以通过艺术矫治,加入到监狱的海派玉雕、松江顾绣、嘉定竹刻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以往参与玉雕项目的刑释人员中,还产生了多名国家级、上海市级工艺大师。

澎湃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艺术矫治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矫正项目,青浦监狱工艺美术工坊主要对⻓刑期、暴力性服刑人员进行有效改造。近两年,从监狱走出的刑满释放人员有的可以自⻝其力,有人开了工作室,承接材料加工,包括翡翠、白玉的加工定制和彩色珠宝设计、镶嵌,还有的靠顾绣尝试进入装裱行业。

近日,记者采访了青浦监狱工艺美术工坊主管民警、刑满释放人员,了解高墙内,艺术项目如何感染服刑人员,如何筛选学艺学员;高墙外,走出来的艺术矫治服刑人员过得如何。

“艺术矫治会磨练心性”

艺术改变自己、艺术感染别人、艺术回报社会,是青浦监狱艺术矫治项目帮助服刑人员增强自信的重要举措。

7月20日,青浦监狱工艺美术工坊主管民警安警官告诉记者,工艺美术工坊主要对长刑期、暴力性罪犯进行有效改造,“以前挑人最好是挑7年或者10年以上刑期的服刑人,他们中做得最好的一批人是学玉雕的,大多是暴力性罪犯入狱。”

“开始的目的是让他们提高涵养,给他们一个阶段性很长、需要适应的工种,前三年学徒很难出成绩,服刑人员入狱后心气高,艺术矫治会磨练心性。”安警官说,这是监狱一开始的改造初衷。

安警官补充道,随着监狱对艺术矫治的全面发展,也会按服刑人员在监狱表现对他们设置评估梯度,一般以五年以上刑期的服刑人员为基准,来筛选适合学艺的成员,“这样培养会比较有成果。”

疫情期间,监区也没有停止对服刑人员艺术精进的监督,民警们会把参与艺术矫治的服刑人员习作拍下视频,让监区外的师傅进行远程指导,及时给学徒们解惑。

安警官认为,只要服刑人员能潜下心学上三年以上,都可以学会基本的手艺。近两年,从监狱走出的刑满释放人员也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他们中有的开了工作室,承接材料加工,包括翡翠、白玉的加工定制和彩色珠宝设计、镶嵌,还有的靠顾绣的技艺尝试进入装裱行业。

王竹就是近两年青浦监狱刑满释放的人员,他在监区参加了艺术矫治项目——顾绣。7月19日,王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狱中学习顾绣磨练了心性,练就了本领,虽然现在依然要重新适应社会,但顾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着他。

“其实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如果自己去选择还好一点,如果不是自己选择,而是被动性去学,回来(出狱)之后还是那样。”回忆起高墙之内的生活,王竹认为,顾绣是艺术领域范畴,要靠领悟性和坚持,而对顾绣的主动性,是他学成的动因。

如今,在他的工作室里,真正用顾绣手艺去盈利的机会很少,但他还是想深耕刺绣行业,为此他舍弃了一些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对他来说,顾绣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脚踏实地与社会连接的契机。

学习顾绣成为人生转折点

学习顾绣,是王竹人生的转折锚点。

1986年出生的王竹,13岁就辍学离家,做过电器销售员,在北京靠卖景泰蓝、鼻烟壶、中国结等工艺品为生,19岁为了来快钱,冲动之下持刀抢劫,身陷囹圄。在监狱,松江顾绣这⻔手艺,让这个入狱前浑身痞气的人,变得温和起来。

2012年4月,青浦监狱推进“一区一品”建设,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矫治项目,一方面是为了践行社会责任,传承非遗百年技艺。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顾绣技艺中蕴含的唯美、理性、仁爱等积极向上的文化要素,使服刑人员切身感悟工匠精神,并以此来唤起他们缺失的道德标准和正能量,激发他们内在的改造动力。

松江文化馆的顾绣师傅沈老师受邀到监狱授课,她也是王竹后期学习顾绣的师父。她到监狱讲述顾绣的历史、技巧技法、艺术欣赏等,为服刑人员开启了另一扇艺术矫治之⻔。

青浦监狱与松江文化馆是结对共建单位,王竹是青浦监狱学顾绣的第一批学员。松江文化馆顾绣从业者平均年龄40多岁,全国只有10多位顾绣绣娘,她们也在寻找非遗的传承人,王竹顺势成为一名绣郎。

但这个过程很艰难。顾绣纯手工制作,量小时长,一幅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但很磨练心性。王竹在这里学会一根线要分成2根丝,2分4,直至分成1024根丝。

2012年,王竹花了十个月完成第一幅作品《竹鸠》。这幅描摹宋朝画家李安忠名作的作品,他绣的细节富有质感,栩栩如生,得到了顾绣传承人朱庆华老师的大力赞扬,松江文化馆还提出收藏《竹鸠》。后来,他在监狱里完成了16幅作品,加上小的作品一共100幅。

王竹的顾绣技艺和书画技巧是一起学习的。在以书画巨匠齐白石先生的草虫为摹本,创作顾绣作品时,民警安警官对他悉心指导,会在重要时刻提醒王竹:“白石山翁中的石字提笔转折的笔墨精神没能在绣品上体现,书法的用笔要有提按、顿挫,转折时的用笔要有笔上的变化,回锋提起不明显、不圆润,太硬气,会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安警官告诉王竹,将书法的智慧运用于罪犯服刑改造,受教者的思想将得到洗涤与升华。

除此之外,王竹觉得服刑最重要是静心。他会利用碎片时间通学管理、心理学、佛学等,他对佛学感兴趣,总爱吟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

开工作室获得同行信任

2020年12月27日,35岁的王竹出狱,回到家乡河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熬过来了。”出狱当天,王竹跟自己的顾绣师父沈老师边哭边打电话。

回到家,王竹看到家里已经放着师父寄来的礼物,是一箱车厘子,“我都不知道是谁寄的,第二天才知道是师父寄的。我真的很感动,春节她还给了我红包,这对我是非常大的期待。”王竹想,自己一定好好努力工作,好好面对生活,不能辜负师父的培养。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王竹在家乡开办了工作室,尝试用在监狱里学会的本领,安家立命。当地文化馆馆长也很欣赏他,但他不会因此骄傲,“这仅仅只是一个影响力,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是要变现,还是要赚钱。”他对自己当下的目标很清晰,不能在家里坐吃山空,让父母养着,要出来替家里人分担一点。

他会利用夜晚的时间在家里绣。顾绣带给他的不仅是技术,而是脚踏实地与社会连接的契机。在他现在的工作里,真正用顾绣的手艺去盈利的机会很少。

王竹第一笔生意是给刺绣做装裱,一幅收入在800块左右。当时他觉得这门手艺最大的意义是,可以认识不同领域的人脉,与人自信交谈,用专业刺绣知识获得同行信任。

2022年,王竹的想法又发生转变——深耕刺绣领域。他看到,自己在狱中学到的刺绣,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并非主流、急需的物品,也会有些无奈,“随便上网搜索会发现,顾绣不是一个必需品。”

但王竹还是想深耕做刺绣行业,为此,他舍弃了一些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愿意拿着目前并不高的工资,为成品刺绣做好装裱工作。

他很感激当时在狱中没有放弃自己,“能坚持走下来还是靠自己”,王竹说,会继续钻研和传承顾绣技艺,不辜负民警和老师的教育,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文中王竹为化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