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映的电影《双子*手》(原定11月17下档)将会延期至12月17日下档。全国仅有的27家CINITY将会持续播放顶配规格的《双子*手》——也就是120帧 4K 3D版。
为什么众多的科技男、电影迷选择画200元钱也要去看一场CINITY?
今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详述:120帧是什么?为什么它值得我们趋之若鹜?
近视眼戴上了眼镜
从故事上来说《双子*手》是标准的商业片模式,我与我的对决更多成为新技术的载体。坐在影院里戴上3D眼镜,才播放派拉蒙的片头,就已经有惊叹声出现了——看了无数次的片头,那个金闪闪的logo,头一回如此清晰地朝脸上砸过来,3D效果逼真至极。
就感觉之前的电影都是用一双有着一两百度的近视眼看的,这一次观影,终于带上了眼镜,纠正视力5.3。
到威尔·史密斯出现在面前,影厅里逐渐安静下来:这个威尔·史密斯实在太真了!真到让人感觉自己像是漂浮在威尔·史密斯身边的幽灵,“face to face”,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而等影片的另一个噱头出来——特效团队花了两年时间造出来的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小克,一个23岁的纯情又冷血的处男,真是要倒吸一口冷气,惊呼“amazing!”。
在120帧的加持下,电影里每一位演员的表演就像被放在360°无死角的放大镜下,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眼神,都是纤毫毕现。这位不存在的演员,演技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蒙面打斗时从眼睛里迸射出来的寒光,就是一位*人不眨眼的恶魔。
和假爸爸对话时的迷茫和无力,这不就是青春期的惶恐吗?
坐在弹药箱上拿着枪舔着冰淇淋时的天真,和我少年时吃冰棍的样子一模一样。
他的一举一动,比坐在我旁边位置的姑娘更清晰。以至于电影结束,摘下眼镜,望着周围,我觉得身边的人才是在演电影,一时间分不清真实与虚幻。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的确是目前任何其他的电影都比不了的。
帧
很多人都对“帧”的概念很模糊。说得简单点,帧就是一张照片,无数张照片组成了一部电影。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有过很直观的体验,科学老师为我们讲解电影动画的由来,有时候他们会拿出一本小册子,上面画着一个个动作近似的人物,然后他们迅速翻动册子,我们就能看到里面的人物动了起来。
可能老师还会用上走马灯。
这个发明于宋朝的玩意,灯壁上画着几张小人骑着马的画,当快速转动时,灯里的小人就会策马奔腾。
小册子上的一幅人物,走马灯上的一张画,都叫帧。
120帧
120帧,照字面意思应该是120张照片。
李安把120帧单独拿出来作为电影的噱头,是因为大多数主流电影,都是24帧的。
电影艺术,一直被称为“24格的真理”。
为什么是24帧?
首先,播放速度达到24帧的静态图片,人的眼球就会识别为这是一个视频。
在默片时代,电影工业还没有把24帧作为拍摄标准。
到了有声电影年代,引入了同期录音技术后,电影讲究声画同步,24帧能保持最高的声音清晰度。低于这个标准,就会有噪音。于是这个数字,就成为了电影拍摄的标准。
其次,24帧便宜。
彼得·杰克逊(著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以《指环王:国王归来》斩获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和剧本改编)2011年在脸书上发过这么一句话:
“90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24帧来拍摄和放映电影,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便宜!”
换句话说,24帧的电影,成本最低,利润最高。
我们要能看到120帧的电影,不仅得有用120帧技术拍摄的电影,播放电影的屏幕,也要支持1秒钟闪过120张照片。
24帧或许与30帧区别不大,但60帧和24帧,30帧比,已经是另一种观看体验了。120帧就已经不是成倍,而是观影效果成几何级增长了。
说一千道一万,到底感受如何还得实际走进电影院来看一看。
200元是一顿不大不小的午餐,可是几杯奶茶,但花200块钱,就可以体验到绝无仅有的一次的观影,这个机会目前来讲并不多,所以强烈推荐去电影院欣赏一下顶配版的《双子*手》,真的不容错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