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英国精灵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塑造过一个爱上低音大提琴的男人,她在小说中说艺术家都有点疯。这种疯癫多少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神话,让艺术创作者的小圈圈与凡夫俗子保持距离。然而在艺术家的世界里,刻意特立独行的人总是很尊重并敬佩那些有勇气真能有点疯的人。
流行音乐史上最成功的乐队之一披头士,影响了全球摇滚乐的变革和发展。《约翰·列侬——在他生命中》一书写到他特立独行的性格,他会用“泰迪男孩”的风格来打扮自己,那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青年男子的一种服饰亚文化,纯粹追求个人风格和个人表达。穿锥形裤,披半长外套,充满热情,这很符合列侬的性格特质。成名之后,列侬和披头士们有了自己特色的服装,比如标志性的无领夹克、切尔士靴子,他们的装扮,从发型到时髦的穿着,引领了20世纪60年代的时尚。
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莫库里也说过,我们要的是雍容华贵,我们要的是惊世骇俗。但是,像他们一样获得大众瞩目和经济回报的,毕竟只有极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难以通过音乐创作实现富足生活,有的甚至难以为继、窘困度日。
Q: 最喜欢音乐人这个职业的哪些方面?
A: 艺术的表达与合作。
Q: 最不喜欢这个职业的哪些方面?
A: 经济没有保障。
在面对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克鲁格的采访时,很多音乐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最近热播的《乐队的夏天》里,大部分音乐人都是兼职,放下乐器,他们又回到日常的“社畜”世界。还有一群人,被音乐的魅力蛊惑着,彻底牺牲了更高的收入、更稳定的工作,情愿没有报酬也要做音乐。
音乐怎么越玩越穷?
克鲁格教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缘由:技术发展带来的不仅是音乐创作的变化,经济收益也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海量歌曲的网络传播,使人们反而容易陷入选择困境,从众效应使得流行的音乐变得更加流行,使得那些最受欢迎的顶级音乐人能够支配整个音乐市场。
据统计,美国5%的顶尖音乐人,他们的收入相当于其余95%音乐人收入总和的6倍。这是典型的赢者通吃,也是现代经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不仅仅在音乐领域如此表现,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音乐人吸金小妙招
然而时至今日,音乐虽然是个性化的创作,但为迎合技术带来的传播新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比如,很多平台的会员专享歌曲会设置免费试听前30秒,为了博得更多播放量和下载量,音乐人不得不琢磨一些小技巧,把最吸引人的片段放到前30秒里。
音乐市场倾向于打造超级明星,因为这样能最大程度发挥吸金能力,让一部作品在最大规模的听众面前得到播放,也得到最大规模的听众接受,而每增加一位听众,制作和传播成本都会减少,经济收益反而增大。
欢迎来中读App,收听“音乐书单 | 乐队不会停歇,摇滚继续狂想”,带你走进音乐的世界:
《约翰·列侬——在他生命中》带你回望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的一生;《狂想人生——皇后乐队传》带你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摇滚年代;《只是孩子》听帕蒂·史密斯讲述关于生活、友情、爱情、探索、独立的思考;《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再现了自1949年至2009年六十年间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中国流行歌曲生态样貌;《噪音》试图找出音乐家与生产、交换与*的世界之间的关系;《音乐疗法》将深入解读为什么音乐能成为一种身心治疗手段;《极简音乐史》讲述西方艺术音乐的前世今生,从历史的角度品味音乐的脉动……
自由的音乐表达可以直接触动内心世界,那是外在的交流方式难以进入的精神世界,而音乐就是我们到达内心世界的桥梁,来吧,让我们一起听音乐吧!
【听荐好书】
欢迎来中读App“听荐好书”栏目,收听更多好书精彩解读,更有每周上新“作者自荐”,听作者解读自己的好书~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微观史研究代表人物王笛教授30年作品精粹。全书以四川地区四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街头、茶馆、袍哥、麻将作为具体个案,将目光投注在小贩、茶客、堂倌、瓮子匠、 普通市民等小人物的身上,通过档案、口述史、地方志、小说、竹枝词、调查、新闻报道、图片等多种资料,还原了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区的日常生活记忆,细致入微地绘制了一幅中国腹地大众公共生活的生动画卷。通过这种有情的叙事史,人们得以真正深入不同于沿海、华中等城市的“另一个中国”,发现普通民众充满活力的生活世界及其顽强的文化延续性。
作者:郑筱诗
编辑:鞠欧
三联主笔贝小戎,
每天为你推荐一本非虚构类好书
用知识剖析社会热点话题
还有中外独家书单,只等热爱读书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