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天国旅行》:当我们谈论死亡,我们在谈论什么?

#荐书《天国旅行》:当我们谈论死亡,我们在谈论什么?

首页冒险解谜天国旅行更新时间:2024-05-01

评论家胡平在其随笔集《好书不已》中曾反思孔夫子的一句话“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死事难明,语之无意,因此孔子对死避而不谈。

而胡平则认为,不知死,焉知生,只有理解并懂得死,才能更懂得生。

上述两个观点看似截然对立,但事实上只是同一话题的不同视角,各有其道理。

在谈论《天国旅行》这本书时,作者三浦紫苑的观点显然和胡平更为接近。

在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中,三浦紫苑选择用7个不同的故事来讨论一个相同的话题——死亡。

正如胡平所认为的,如果不了解死亡,我们就很难珍惜生命和生活的价值。

这一点在《火焰》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证实。这个故事由一桩少年自焚案件展开。立木是学校里的优等生,有着光明的未来,但却出人意料地在学校自焚而亡。

调查之后发现,立木的死亡和家庭不无关系。立木生长在单亲家庭,母亲辛苦将其抚养大,但后来母亲因为被恋人抛弃而陷入困境,拿立木出气,疲惫不堪的立木因此选择了激烈的方式和世界告别……

对于这一事件,任何“自*是懦弱的行为”的观点都毫无同理心,菲茨杰拉德早就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告诫我们,每当您想批评别人时,请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优势。

与其说立木的死亡是来源于懦弱,更准确地说法是他累了,他坚持不下去了。当然,我们得承认,立木的自*背后,毫无疑问显示出他对于死亡和生命的不理解,他在一个还没真正理解生命和死亡的年纪而早早死去。

对此,我们局外人没有资格去指责,只剩下无尽的遗憾。

如果认为只有年轻人不懂得死亡和生命的话,那可就太傲慢了。事实上,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真正理解生命和死亡意味着什么。

本书第一个故事《森林深处》讲述的就是一个中年人决定去死的故事,但最终被一个年轻人所救赎,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三浦紫苑的高明之处在于,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中年人和年轻人都是去自*的,结果事与愿违,却皆大欢喜,最终都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耐人寻味的是,成年人和年轻人决定去死的原因恰恰相反。

成年人是因为人到中年,厌烦了一切,家人和麻烦事都让他害怕,找不到解决困境的出路,于是决定以死亡来解脱;而年轻人则是因为失去了所有的家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让他牵挂,这种孤零零的感觉让他选择了死亡。

这两个人的遭遇勾勒出了家庭的真谛,所谓家庭,就是有时候想逃离,但有时候又想抱紧。

为了避免读者草率地指责主人公们懦弱,三浦紫苑还故事中刻意强调,“人有时就是会因为他人无法理解的原因而选择死亡。痛苦从来都不是相对的。明男和男人会来到这里,都是因为怀着一份只能独自承受、彷徨无助的痛苦。”

那些草率地指责自*是懦弱行径的人,把生活看得过于简单,他们总想问“好端端地为什么会自*呢?”但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没有人会好端端地去自*,只是我们很难知晓那些自*的人究竟经历了何种“只能独自承受、彷徨无助的痛苦”。

当然,三浦紫苑用七个故事来刻画死亡,并不是为了美化死亡。恰如在本书后记中,角田光代所写的那样,“作者没有美化死亡,也同样没有美化活着这件事。”

她只是在讲述一个个的故事,讲述生命与死亡,讲述活着与死去。这并非是两个话题,而是相互依存的一个话题。恰如作者在《繁星夜游》一篇中所写下的一个问题,“生者和死者的界限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村上春树的答案最具深意。他在《挪威的森林》里面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围绕这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三浦紫苑在《SINK》一篇中似乎也给出了一种理解。

《SINK》讲述的是一个幸存者的故事。悦也是全家自*事件的唯一幸存者,父母和弟弟都死于自*,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

但死亡的阴影从未离开这位侥幸生还的生者。幸存下来的悦也失去了爱的能力,他总是会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对一切都没有任何期待,因此也无法回应别人的期待。

这样的悦也只能孤零零一人,与其说他不相信爱情,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不相信自己,家庭的阴影给他的人生烙下了永恒的印记,死亡的余韵笼罩着他幸存的人生。

但最终,终于还是有一束光照进了悦也的世界,悦也似乎有了幸福的机会,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

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但最终我们读到的却是,活着似乎是一件更美好的事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