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物是一个正方形的木箱子,并不大,看不出明显的炸弹体积、炸药当量。40公斤的防爆服里,贺丽远的汗止不住地从身体溢出,却并不是因为热。
很多年后,贺丽远将顶着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大队长、云南省处置恐怖袭击事件专家组成员、昆明市恐怖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等一大堆头衔,但在2002年的事发现场,他只是个第一次独自面对拆弹实战的排爆警察。
打开工具箱,他仔细地观察着木箱的结构。“我当时担心从木箱正面打开,牵动导线引发爆炸。”贺丽远说。
接下来,木箱从侧面被打开,炸弹丝毫未动,贺丽远走到一边,短暂休整。片刻后,他趴在爆炸物面前小心操作了起来:凿孔、掏出炸药、移除雷管……一切顺利,爆炸物被安全拆除。处置完毕后,贺丽远像失忆了一样,脱下排爆服之后,衬衣早已全部湿透,衣角不停地往下滴水。
对“死亡”的恐惧,不亲自动手,永远无法感受到。这一年,他刚刚拿到了排爆资格证书。
当拆弹专家遇见《拆弹专家》
“看到爆炸物什么感觉?”
“如果是常人,第一反应就是向后跑,跑得越远越好,如果是我们这个职业的人,心里只会想三件事——疏散群众、直面爆炸物、拆除爆炸物。”贺丽远说。2017年,刘德华主演的电影《拆弹专家》在各大影院上映,排爆警察似乎从那时起才被群众所熟知。
“华仔很帅,演得很真实,但又不真实。”这位真正的拆弹专家如此点评。真实的原因是,电影中拆弹的情节他曾经历过无数次。不真实的原因是,真实的拆弹现场,哪有红蓝导线让你抉择,哪有那么随意。
“40公斤的防爆服包裹着你的身躯,整个排爆现场鸦雀无声,耳边却是别样的嘈杂,呼吸声和风扇的声音、心跳的声音跟随着定时炸弹秒针的声音一起跳动,透过厚重的防爆头盔看这个世界,既陌生又遥远,原来生与死的距离如此接近。”贺丽远冷静地描述着排爆时的场景,仿佛看淡生死。
这就是排爆警察的工作常态,这一头要让危险“消灭”,那一头要让生命“延续”。这两根“线”,有时非此即彼,有时又互相渗透。
第一次,他手抖得连工具箱都打不开
1998年,贺丽远从警校毕业,进入昆明市公安局工作。根据工作安排,20岁的他兴冲冲前往公安部参加排爆培训,没想到这个资格证这么难拿。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排爆手,首先要是一个机械专家,理论知识、操作技术、安全要求、实战训练缺一不可。4年下来,贺丽远不知参加了多少次的培训和训练,终于在2002年通过了最后一次考核,获得了排爆的资格证书。
“拿到资格证书就是一名排爆手了吗?”“并不是。”贺丽远摇了摇头,初次排爆的一幕幕犹在眼前。
1999年,贺丽远“遭遇”了人生中第一个炸弹。嫌疑人抢完银行以后跑了,在柜台上放了一个爆炸装置。接警后,贺丽远跟着师傅到了现场。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安检排爆技术刚刚起步,理论和技术都在摸索验证阶段,哪有什么专业的防爆服?贺丽远和师傅一人穿着一件防弹背心就进入了现场。
“200米的警戒线内一个人都没有,鸦雀无声。寂静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呼吸急促,甚至有想要呕吐的感觉,最重要的——我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么大声的心跳。”
“贺丽远,把工具箱拿过来。”已经准备拆除爆炸物的师傅看着远处紧张的贺丽远发出了指令,贺丽远却听不到。“贺丽远,工具箱!”第二次,贺丽远终于听清了指令,却挪不动步子,他缓慢地向师傅靠近。可靠近之后,他发现他手抖得连工具箱都打不开。
当日,“炸弹”被顺利拆除,领导说这是一枚假“炸弹”。之后,贺丽远久久不能从压抑的情绪里走出来。
“那一刻有紧张、有懊恼,诸多情绪缠绕脑际。”已经进行了排爆训练,竟然被一枚假炸弹吓住了。处置完现场,一直过了几天贺丽远才缓过劲来。“排爆警察”这个词的分量,开始在他的心里重了起来。他意识到,危险真的很近。
接下来的两三年,他以一个“辅助者”的身份跟着师傅出了好几个现场,拎箱子、开车、递工具……直到2002年,他遇上了那个木箱炸弹,并成功独立解决。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定时指针被破坏,他面前的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2006年4月6日,昆明某超市发现爆炸物。嫌疑人情绪激动,称若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要引爆炸弹。当时正值商场最热闹、人员最密集的时候,一旦爆炸发生,后果不堪设想。防爆安检大队接到指令后火速赶赴现场。经过细致的检查,这枚定时炸弹在超市的小件寄存处被发现,大队领导决定先将炸弹用防爆罐转移到空旷地再作处置。此时的贺丽远已经成长为队里的主排爆手,接到任务后,他立刻从晋宁的另一个现场赶回昆明,当时他因为之前的工作任务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
穿上排爆服,慢慢走近防爆罐,贺丽远将炸弹轻轻取出放到地上,“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胆寒。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贺丽远看了一下装置,发现这枚定时炸弹竟然连时间显示装置都没有。这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超市储物柜和转移的地点有一定的距离,转移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豁出去了。”短暂思考后,贺丽远向领导请示:“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安全销毁。但是爆炸物是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证据,如果选择安全销毁,对案件侦破极为不利,我请求,由我进行人工拆除。”
“批准。”对讲机那头传来了领导的指令,贺丽远毅然选择了人工拆除。接下来,他开始了和“死神”的博弈。他用工具刀将胶带和外包装一层层剥开,当看到里面的闹钟时,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闹钟上的定时指针已被破坏,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炸。
贺丽远定了定神,小心地切断导线,慢慢将炸药和闹钟分开,接着他看见了炸弹内的大量填充物。30分钟后,炸弹成功拆除。脱下排爆服,贺丽远又是湿透一身的汗水。正在此时,指挥中心传来消息,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并供述了炸弹设定的爆炸时间——只剩不到10分钟。
爆炸装置的成功排除,让刑侦技术部门提取了关键物证,获得了直接证据,很快认定犯罪事实,成功破获了这起影响极为恶劣的爆炸恐吓案件。
从治安管理支队防爆安检大队建队以来26年的时间里,贺丽远和同事们共处置过700余起涉爆现场,26年来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
同行的右小腿整个炸没了,那情景他至今历历在目
处置的现场多了,有个念头时不时地会蹦出来困扰着贺丽远:“要是炸弹在我旁边炸了,怎么办?”生存和毁灭,是排爆手时时刻刻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
2006年前后,某州市一个现场发生爆炸。民警在现场勘察过程中遭遇了二次爆炸,一位民警右腿的小腿整个炸没了。贺丽远和同事接警后赶到现场,那个情景他至今历历在目。后来在很多次全国的排爆交流活动中,他都接触到了排爆手受伤致残的案例。
“单身的时候几乎没想过自己的安全问题,如今有了家庭,我却时常问自己,干这行是为什么?”贺丽远说。想到家庭、妻子和孩子,他也会害怕。
这些问题如同悬在脑中的炸弹,直到一天,贺丽远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再危险总得有人干,就像战争的时候我们的士兵冲锋陷阵一样,这是你的职责。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你的职责在肩。”
“但总得有人干,不是吗?”那一刻,贺丽远“悟了”。既然自己有了面对危险的经验和能力,就更应该挺身而上,将自己的经验倾力传授给后辈。在后来的学习交流中,贺丽远开始非常用心地将自己所学所会倾尽全力教给其他民警。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际动手操作,装置怎么制作、怎么拆除,手把手地教。
“您现在带的年轻学员,如何让他们在搜排爆工作上勇往直前?”
贺丽远想了想:“我只能以身作则,用行动来让他们‘看见’。”
“看见什么?”
“内心的力量。”贺丽远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