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河北是其领土。
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至前476年),奴隶制行将解体,封建制孕育待生,王权衰落,邦国林立,诸侯国有一百多个。
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南部属于赵国和魏国。保定市是当时的燕赵分界线,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赵分界石”。当年燕国太子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国国界易水河分别,现在易县的易水旁尚有古迹荆轲塔。
邯郸曾是赵国都城,现存有赵武灵王修建的“丛台”,市中还存在传说中赵国丞相蔺相如为避免和老将廉颇争执而让路的“回车巷”。
经过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到了东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主要诸侯国只剩下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即所谓“战国七雄”。其中在河北建都的北有燕国,南有赵国,中部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狄人建立的中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