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体悟韩非《主道》 上下自律融协调

研学体悟韩非《主道》 上下自律融协调

首页冒险解谜掩盖行迹更新时间:2024-05-11
研学体悟韩非《主道》 上下自律融协调

原创 申金玉 良言三百 2023-08-27 14:16 发表于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良言三百”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法律实务经验分享。

“主道”,就是做君主的道理。在韩非子的时代,中国的道家和法家曾走向融合,被后人称为“道法家”或“法道家”,他们主张用道家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封建君主的变法治国。《韩非子》中的这篇《主道》,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文章,它的宗旨是讲君主要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来为君治国。韩非子也希望君主能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将道家虚静无为的原则落到实处,巩固君主的统治。

不过,将《韩非子》和《老子》中的治国理论比较起来,还是可以看出二者的差别。老子只是谈了圣人治国的一般原则,顶多只涉及“君人南面之术”,而并不是什么具体的治国理人的方法。韩非的《主道》则不同,它已在此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了。它里面不仅有“虚静以待”、“明君无为于上”等一般的原则,而且有如何“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如何“虚静无事,以暗见疪”,如何“参合形名”等实行赏罚的具体方法,这就使道家一般的哲学原则,演变成了法家的君主主政艺术。如果说以道家思想治天下的是一位“哲学王”,那么按韩非的主张治国的则只能是一位道术高超的专制君主。所以,“无为而治”的原则虽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极为广泛的政治思想,而韩非的“主道”则只有专制君主才能欣赏。

周未在家精读韩非子《主道》一文,文中一些治国理政“珍珠妙语”,有益于营造上下之间“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的关系,特摘录如下。

1.(原文)故虚静以待,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译文)心不散乱而沉着冷静地对待(一切事物),(君主不要说话)让进说的人来说话,(君主不要去确定事情该怎么做),而让做事的人自己去确定该怎么做。没有成见,就能了解事物的真相;安静不急躁,就能了解行为的规律。

2.(原文)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译文)让进说的人自己来发表意见(言外之意,君主不要事先说话而规定言路),让办事的人自己来做事(言外之意,君主不要事先规定他该怎么做);君主只要拿臣下做的事和他发表的言论互相对比验证,看是否互相契合,君主于是不需做具体事,而(臣下)自己会通过做事证明他的言行一致。

3.(原文)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译文) 君主不要显露自己的*,否则, 臣下将修饰自己的言行(来迎合君主的*);君主不要显露自已的意图,否则,臣下将表现异常的才能和努力。

4.(原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

(译文)所以君主有了智慧也不用它来谋划事情,使众人都了解到他们各自的处所(这是指让群臣各处本分,这样,整个社会就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了);君主有了德才也不用它来做事,而用它来观察臣下立身行事的依据;君主有了勇力也不用来逞强(怒,通“努”,尽力,奋发),而是让群臣尽其勇力。

5.(原文)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

(译文)群臣守职,百官按照法律办事,君主根椐官员的能力来任用他,这就叫遵循永恒的规范。

6.(原文)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

(译文)略

7.(原文)臣有其劳,君有其成,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译文)略

8.(原文)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译文)君主掩盖行迹,隐藏自己的想法,臣下就无法探测;君主去掉智慧,不表现自己的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

9.(原文)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

(译文)保留我所听到的臣下的主张而验证是否言行一致,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

10.(原文)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

(译文)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能谨慎地插好门栓,不守好自己的门户,阴谋篡权的臣子就会像老虎一样闯入。

11.(原文)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

(译文)不慎重做事,不掩盖真实意图,贼子就将产生。

12.(原文)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

(译文)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过失,这样的奸臣就叫贼。

13.(原文)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译文)君主应该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

14.(原文)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

(译文)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将臣下的主张与他的行为验证是否言行一致,检验是否符合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

15.(原文)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译文)臣下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16.(原文)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

(译文)君主之道,以静退为贵。不亲自操持事务而知道臣下办事的拙和巧,不亲自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谋事的福和祸。

17.(原文)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明君之道,臣不得陈言而不当。

(译文)所以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明君的原则,要求臣下不能说话不算数。

18.(原文)是故明君之行赏也,暖乎如时雨,百姓利其泽;其行罚也,畏乎如雷霆,神圣不能解也。

(译文)因此明君行赏,像及时雨那么温润,百姓都能受到他的恩惠;君主行罚,像雷霞那么可怕,就是神圣也不能解脱。

19.(原文)故明君无偷赏,无赦罚。赏偷,则功臣墯其业;赦罚,则奸臣易为非。

(译文)所以明君不随便赏赐,不赦免惩罚。赏赐随便了,功臣就懈怠他的事业;惩罚赦免了,奸臣就容易于坏事。

20.(原文)是故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疏贱必赏,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

(译文)因此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的人也一定赏赐;确实有罪,即使亲近喜爱的人也一定惩罚。疏贱必赏,近爱必罚,那么疏远卑贱的人就不会懈怠,而亲近喜爱的人就不会骄横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