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动人的作品,一定是现实与真情实感的糅杂

打动人的作品,一定是现实与真情实感的糅杂

首页模拟经营白领侠更新时间:2024-05-11

互联网、多元文化、科技时代、市场经济,策展人吕澎认为80、90一代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都是围绕以上四个方面或隐或显的线索展开。一些即刻的、当下的、肉身的感受和体验,是每一位青年艺术家群体更为关注的对象,宏观问题不再是他们主要思考的方向,真实的个体感受与判断才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主体。


在吕澎看来,新一代的绘画现象已经很难再用风格或者流派进行划分,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分类和形式定位已经失去意义。


展览现场


9月23日开幕的K空间青年艺术家群展“是什么构成了今天的生活”,策展人吕澎选择了四位出生于80、90代际的艺术家作品来回应这一主题。


在谈及如何选择艺术家时,吕澎表示目前正在筹备一个中国80、90后艺术家欧美群展,此次四位艺术家也是在巡展名单中的选择,展览开幕次日,他就将远赴意大利为年末开幕的展览作准备。


展览现场


吕澎认为今天艺术界已经有各种各样关于绘画问题的讨论,从8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到今天,再加上近来热议的高科技,AI各种概念,过去很多人是借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综合艺术质疑绘画,现在则换成是用高科技质疑绘画。毫无疑问绘画是一个人本能的事,离开绘画是不可思议的,人会本能地通过图像,通过构想去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绘画是会同人类保持永恒存在的东西。


展览现场


今天的绘画和昨天的绘画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自由和解放。“我们已经谈了很多问题了,抽象、具象、表现,艺术家现有的资源来自于艺术,也来自于公共媒体传播、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可以任意安排图像,这种任意安排其实看到了一种打开的东西,其实是靠直觉、靠直觉就会有判断,就是不断地打开,其实是绘画的解放”,吕澎补充到:“你怎么做都行,问题在于做出你的特点,这次K空间群展“是什么构成了今天的生活”回应的就是这个问题。”


展览现场


年末的欧美巡展吕澎有意没有选择抽象这一类别,“我希望去寻找关心视觉现实,虽然这种视觉现实是非常主观,经过拆解、*这个世界的现实,我认为这种将现实与画家自己真情实感杂糅在一起的绘画才更有力量。”


展览现场


林文

——荒诞如此日常


不管是早期的“寒床”系列还是近期更为综合的材料绘画,在林文的作品中,灰暗潮湿的画面是他绘画的镜像,也成为他的作品基调。近期他将图像叙事延展到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物上,在创作过程中被尽量保留的材料“残余物”则像带有痛感的“刺点”一般被镶嵌在绘画的内部,从而使这些日常图像具有了某种断裂的暴力感和荒诞性意味。


林文 肖像5 2023 布面油画 160X140cm


林文作品的丰富性不仅在于媒介层面,更在于其展现出的内在矛盾性与复杂性。他以自身的个体生命经验作为原点,和以小见大的修辞来折射当下社会“人”的精神困境。林文在采访中提到当看到展览标题时,自己立刻联想到了英国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的代表作品《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如此有吸引力》。“疫情这三年发生的种种或许让我们的生活与心理状态发生了一些不可逆的改变。我想我们是时候该审视一下四周,是什么构成了今天的生活?”


林文 复身3 2022 布面油画 60x80cm


林文介绍此次参展的作品有比较趣味性的综合材料的作品,也有近期布面新作,布面新作算是自己近期语言调整期的尝试。“描绘的是短视频up主的肖像,我截取了这些博主搞怪娱乐视频的某个瞬间定格,比如up主把自己的身体翻模作为娱乐道具,这些原本试图制造欢乐与廉价快感的场景在某个“出戏瞬间”与我的绘画语言合力让原有图像叙事具有某种荒诞性和悲剧感。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当下生活某个真实的切片:不断被快速复制的廉价快乐,真实与虚假交织,快感和悲感相互渗透。


林文 复身5 2022 布面油画 50x40cmx2 100x120cm


林文主要的创作方式是叙事和改变事物固有形态。“叙事来说,近期我比较喜欢让材料遮蔽一部分绘画或者通过破坏从而让叙事产生不完整性而达到一种叙事的悬置。其二就是通过改变具体的事物形态来达到,比如我在应用仿制皮草时,本身这种异质材料会自带陌生感,有时我又会将仿制皮草绷在油画框上的四个布角露出,有时我也会用尖锐的异形框增加其陌生感和在空间中的侵略性。”


媒介的不同尝试则源于他2019年偶然一个机会在工作室楼下捡到一块被丢弃的旧砧板,然后在上面画了一幅素描开始的。后续慢慢的就涉及更多的材料,总体来说,媒介的丰富为林文带来了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同材料互动博弈的过程中也带来了新的绘画趣味,它们拓宽了我的绘画边界与创作语汇。


林文 脚滑之一 绘画装置 2019 20x20cm


近期布面作品一方面是我个人绘画语言的调试实验,一方面也是我对自己周遭可感的具体生活的审视。其实绘画内核还是在我一贯的创作线索之内,就是对当下时代具体的人的一种精神困境的追问。”


孟阳阳

——情感的盒子


孟阳阳的作品中以人物为主体的创作占了绝大多数比例,绝大多数时候只对焦个体意识,探讨当下人类群体越来越复杂的关系网络和个体之间的疏离困境。画面背景有时候没有具体的透视空间关系,取而代之的平面背景或者渐变色层,这样的画面结构更能聚焦个体人物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让观众带入画面独处的情景。


孟阳阳 少年 2020 布面油画 100X100cm


从我创作的角度我们一定是要探讨个体精神层面的生活。它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信仰等的影响,相互交织联系共同构成我们独特的生活。我的创作致力于对个体存在的刨析和理解,揭示人的真实存在。四件参展作品以浪漫的,文学的,具象的手法呈现个人意识层面的表现。


孟阳阳 少女 2020 布面油画 100X100cm


孟阳阳作品中的肖像实际是心理的容器,或者说是情感的容器,人物处在一个没有具体指涉的空间中,在她看来,当今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留给自己的时间被大量工作和娱乐挤压。独处和内省这个本来是非常有利于个人意识发展的心理空间正在缩减消失,精神生活在不断被蚕食变得萎靡。这个系列组画中,孟阳阳将人物从物理空间中抽离出来,聚焦于人物的身体和心理的微表情。打开通向画中人物与观众的内心通道。孤独与凝视的情绪得到蔓延,将观众带入到个体内省的行为中,这是她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观众感受到的。


孟阳阳 每天收一滴露水 2020 布面油画 100x80cm


“当代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实验表达,是具有当代意识的对当下时代观念的表达,它不能局限在狭窄的审美范围和流行趋势里,它具有开放的,多样的,流动的艺术特点。我的创作是在心理学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去扩展技术语言的可能性,让画面和内容达到一种平衡。作品的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对我来说才是衡量作品成功的重要指标。


孟阳阳 梦少年 2020 布面油画 100x100cm


就像策展人吕澎在展览前言所写的那样,今天打动人的作品一定要有艺术家自己的生命体验,这一点在孟阳阳作品中表露无疑。“于我而言,绘画就是生命体验的表达。我的作品一直在讨论个体意识,心理空间,和群体疏离困境。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内在世界的觉察对我来说都具有细微而神秘的吸引力。如何用绘画语言来传达这种抽象的体悟也是一种挑战和刺激。这次参展作品侧重表达心理空间的变化与平衡。日常的,转瞬即逝的,无足轻重的微妙心理活动用平静舒缓的绘画语言缓缓道来。在貌似平静的凝视之下又好似暗藏着不安的力量。”


沈沐阳

——幻化的景观


沈沐阳的作品大多处于这种“脆弱的平静”状态,似乎带有一种视觉投射机制,人物或真实历史物件的张力被限制在一些细微的动态中,并没有过于夸张地释放出来,但这样反而令人紧张,因为这种形体的表达更贴近现实,“无限接近现实”却有些微错位的虚构环境最能调动人的警惕心。


沈沐阳 文明往事——寻找亚特兰蒂斯 2023 布面综合材料 180x180cm


他建立的“真实”有非常强的真实感,但又保留了虚构的提示,用“近似某物”图像激活观者内心的本位图腾,是对层见迭出机械复制的揶揄和再创造。这种似是而非的距离感令人眩晕,虽然画面的叙事性在减弱,但观者心理上受到的刺激已经越来越强。


对于展览主题,沈沐阳认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艺术家的思维和工作或许能提供一个可能性。选择的参展作品主要还是基于自己目前的创作主线,关注历史观以外的“历史”。“我尝试在一些具有普遍共识的历史中寻找异化的可能,将历史瞬间,文学形象,文明思潮进行了陌生化改编,营造一种古今对谈的错觉。今天生活的样子是过去文明历史复杂演化的结果,分析,改编甚至调侃都可以被视作尝试解读的方式。


沈沐阳 文明往事——喜剧演员的盲区 2022 布面综合材料 90x120cm


沈沐阳的作品让观看者有一种看似有具体指涉却有意虚构了真实的感觉,他如何在作品中平衡这二者的关系?“虚构是最终目的,看似真实是手段。虚拟化或者说陌生化是一种无奈的伎俩,直白的表达很容易将观众带入一种观看的舒适圈,这会消耗对于艺术家为表达而所做的种种努力。而刻意的制造观看悬念,延长理解的时长则会激发观众对于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辨。”


沈沐阳 文明往事——流浪歌手不是艺术家 2022 布面综合材料 200x180cm


今天我们所处在一个景观社会和信息快速湮灭的时代,作为一个画家,沈沐阳如何去过滤并筛选出自己要找的“素材”,他认为“其实并不需要去刻意的筛选信息。首先,在今天的时代,当信息出现在你的显示屏之时它一定是带着某种大数据分析之后的“诚意”而来,我更喜欢全盘接受这些海量的信息。其次,对于创作而言,“素材”的优先级应当处于“观念”之后,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要保持对素材惯性的警惕,有时候随意的选取可能是更有趣且更有效的方式。”


这次参展的系列回应了他目前在思考的两个主题:一,新时代下对图像挪用经验的再思考。二,对于历史与文明的戏剧化表达的可能性。


张钊瀛

——无处不在的剧场


张钊瀛的作品时代性是相当明显的。表面看艺术家为自己的作品,以及为想象中的观众设计了一个观看的场域。但一旦观众进入这个场域,就会发现这个场域是艺术家设下的“陷阱”。对于观看者来说,它们即熟悉,又陌生;既希望融入其中,又会感到格格不入。于是,场域会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观众的审美期待彻底地落空。


张钊瀛 童话-白领侠 2018 布面油画 170x120cm


“构成今天的生活首先我认为是“谁”构成—是人?是社会?是集体?其次构成中有感知和经验的成分—是问题?是方法?是逻辑?,这种追问的出现并分简单的结构,同时相对应的“生活”也是多元的,这样的命题让我们思考今天我们构成生活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张钊瀛 歌特传-学飞 2016-2023 布面油画 300x160cm


这次展览张钊瀛的参展作品更关注“人”在生活中的“需求”问题,“神话”与“剧场”是人类对“经验”的浓缩,这种“经验”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向往和编写,看似是远离实际是现实的反应,这种假设和挪用,拼贴构成了我们对意识的入口,也从视觉需求反思精神需求。


张钊瀛 想方案 2022 布面油画 130x200cm


“剧场感”是张钊瀛作品给人的直观印象,今天这样一个景观社会,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在图像的选择和利用上是更容易了还是更具挑战?他认为图像的来源—“母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公共图像可以被无数人下载利用甚至AI介入后可以生成,那图像的意义在于什么?张钊瀛认为是图像与图像的逻辑,这种逻辑是复杂的,所以才会诞生出不同人利用同一图像“母体”所产生不同意义的输出。“以我自己而言,图像的运用是观众容易进入的入口,因为熟悉,容易进入,更因为熟悉,在图像处理中让观众脱离视觉经验,最后生成新的图像意义和指向,成为剧场中观念的产生。


张钊瀛 神话印象 2021-2022 布面油画 180x140cm


最近张钊瀛在思考“挪与用”在一个近似编排和输出的过程。“编排这些熟悉图像的位置和他们呈现的状态,输出的方式和方法,这反应了最后给大众打来的“问题”入口,通过这入口反应生活中周遭的事,将这些事仪式化。”


「是什么构成了今天的生活——当代青年绘画四人展」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3日—10月23日

策展人:吕澎

策展助理:李国华

参展艺术家

林文、孟阳阳、沈沐阳、张钊瀛

主办

K空间

(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