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题记
N晚报记者 李舟英 通讯员 章 俊
2013年的嘉兴市优秀新居民表彰暨迎春联欢会上,来自福建寿宁的80后新居民叶成堂荣获2011-2012年度嘉兴市优秀新居民荣誉称号。
“我已经在嘉兴买房落户了,我是嘉兴人了!”下着冷雨的冬日早晨,记者在油车港丽苑小区门口的超市里见到了叶成堂本人,谈起了当年在自家超市门前的小广场为新老居民免费放电影的佳话。
从2002揣着535块钱到嘉兴,睡火车站广场,从一个送货郎到后来开设批发部、经营数家超市,成为副食品“批发大王”……2017年,叶成堂从泰隆银行嘉兴分行获得了人生第一笔信用经营贷款继续扩展业务。“我以前从来没跟银行借过钱,总觉得银行手续多,速度慢。”叶成堂特意跟记者强调了一下,“我没想到就签了个字而已,第二天贷款就到账了!再也不用跟人借钱欠人情,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辍学辗转西部流浪半年
“社会大学”彻底磨砺了他
意气风发,叶成堂用这个词形容大学时的自己,“当时说西部大开发,我就想着,我去建设西部吧!现在想来觉得自己特别天真单纯。”彼时,一个书包,一个拉杆箱,还有父母给的一万块钱,叶成堂独自一人从福州坐火车到了重庆。
火车坐了三天两夜,一出站,叶成堂觉得自己好像到了锅底——四面都是山。然后,他到郊区租房,被人推销了辆自行车,才发现在山城根本没法用。“每天到处转悠,时间长了对大重庆的发达程度感到怀疑。”叶成堂至今印象深刻,买冰棍的时候给老板10块钱,老板找了他9块9毛钱,“我们这儿怎么也要五毛一根吧?”
此后,他又辗转到了贵州、宜宾、成都和西安。“越闯荡,越意识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社会太残酷,而我自己实在太渺小了。”而压倒叶成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去武汉的遭遇。
“刚下车,还没出站,就花20块钱‘买’了3个苹果,一般1块5毛钱就够了。”在外闯荡半年,身上的钱所剩无几,失望、孤单……涌上他的心头。
凭一己之力建设大西部的美好梦想就此破灭。
被《南湖》召唤
从睡车站广场的送货郎做起
为什么会直接从武汉火车站直奔嘉兴?叶成堂不假思索地说:“以前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南湖》的文章,开头有一首小诗——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十几年过去了,这十六个字叶成堂依旧张口就来,他说,这首诗里的嘉兴,给了他一个新的希望。
刚到嘉兴时,叶成堂只剩下535块钱。作为大学肄业生,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应该做高大上的工作,而是把自己放在了最低的位子——“自视太高,社会和现实容易给你当天棒喝”。
他到批发市场骑三轮车送货,老板娘问他“字认不认识”,他支支吾吾回答,小学读过,初中上过几年。老板娘担心他外地人不认路,他去报刊亭买了嘉兴地图,从批发市场到老的卫校,一个来回顺顺利利。终于,他被老板娘录用了,第一个月工资400块钱。
“7个晚上,睡在火车站广场的石头上。后来,老板娘让我住在仓库楼上的阁楼里,其实就是放下来一个门板,睡了一年多。”吃苦耐劳,对于叶成堂来说早已不在话下。
尽管曾经一度被还不错的公司看中“挖墙脚”,但一早打算自己创业的叶成堂还是留在批发市场干了两年多。“我在这里积累经验、人脉,去再大的公司学到的只是其中一段流程。”
于是,叶成堂几乎是“卧薪尝胆”,白天,帮忙开发乡下的市场,上门推销,渐渐管理店里所有的业务;晚上,和商户一起卸水果,赚的钱比白天多。
直到有一天,批发市场有个大店面要转让,需要30万元启动资金。尽管攒了一些钱,但还是远远不够。最后,是舅舅和父母拿出全部家当,再东拼西凑让叶成堂抓住了这个机会。
2005年3月,属于叶成堂自己的批发部正式营业。而在副食品行业,他也积累了财富。年底的时候哭着打电话给母亲:“妈,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会跟你要一块钱。”那一年,批发部净利润达到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