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岛屿读书》是由余华、苏童、西川和房琪作为常驻嘉宾的一档纪实类读书真人秀。说起这四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余华,中国当代作家,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的作者。
苏童,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妻妾成群》等,《妻妾成群》被改编为电影,名为《大红灯笼高高挂》。
西川,中国诗人、作家,北大三诗人之一,代表作《大意如此》等。
房琪,旅游博主,前段时间因为她各种惊艳人的语录,被夸赞是吃了字典的女孩,代表作《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
起初没打开这档真人秀之前,我猜测四个文化人聚在一起大抵是讨论文学吧,或者是像辩论赛一样,针对某本书进行辩论,总结四个字:严肃无趣。
事实却是我被打脸了。
这部被我打上严肃无趣标签的真人秀,开播后在豆瓣评分9.0,将近6成的人打了5星好评。
更有网友强烈安利这部综艺。
我怀着好奇的心态打开了这部综艺,没想到我就此爱上了这档综艺。这到底是怎样一档神仙综艺呢?
1.环境清幽雅致
见多了城市里面的楼房砖瓦,看腻了城里的车水马龙,有时候无比渴望自己能生活在清幽宁静的地方,瞧一瞧大自然最原始的模样。
大自然总有一种魔力,让你陶醉、让你着迷。
《我在岛屿读书》选址在海南分界洲,书屋面朝大海,海风习习,海浪时不时敲打岸边,给这宁静的的氛围增添了些许乐趣。
这不就是我所幻想的最佳生活地区吗?
2.三五知己好友:拌拌嘴、聊聊书
余华跟苏童是多年知己好友,二人之间的相处也比较诙谐幽默。
苏童会抓住先来优势,自己创造了一个读者编号,苏童1号,余华是3号,苏童一本正经地说:
“我是1号,你是3号,我来了你就要让着我。”
余华也不遑多让,看到两人年轻时候的合照,还不忘自恋地说:
“是比苏童帅一点。”
老友见面开场就是调侃,后面更是上演了一场“塑料兄弟”戏码。
最先发起攻击的是余华,他调侃苏童给他写信最无聊而且还是群发模式。苏童听后则笑出了眼泪。
好家伙,原来我们当年群发消息的事,文学大佬们当年也干过,还被抓了现行。
吐槽完苏童的“群发模式”,接着就开始拆好友的台了,对于苏童口误自己的《青石与河流》于1985年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余华看到原版是1986年后毫不留情拆穿苏童:
“1986年,什么1985年发的,虚构往前了一年。”
面对好友余华的拆台,苏童又是觉得好笑又是一副头大的样子。
没想到擅长催人泪的余华竟是这么毒舌。
当然,身为余华的知己好友,苏童对余华的毒舌也不相上下。
节目中大家需要自助烧烤,作为唯一一个会烧烤的余华就担任了厨师,结果苏童看到直言:
“我觉得余华做的烧烤稍微做时间长一点。”
面对递过来的烧烤还不忘毒舌一句:
“给个面子,我试一试。”
结果刚接过来还没放嘴里,又调皮的重新放回去烤,直言不敢吃,要多烤一会。
当然,我们不能跑偏了,这是一档阅读类的真人秀,文化人的相聚总少不了一件事:阅读。
为什么阅读?读什么?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这些文学大佬当初或许也经历过这样迷茫的阶段,从他们那里寻求答案也许能早点解除我们的疑惑。
01.为什么读书?
很多人会想我要知道什么直接网上搜搜就好,既能针对性解决问题还不费时,何必沉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繁琐地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可是书籍里获取的知识仅仅只是用来解决问题吗?
显然不全是,我们的一生长度与宽度都有限,长度有限是指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看遍世事变迁;宽度有限是指我们所能踏足的地方、所经历的事会因为某些不可抗因素而变窄。
那不想只拘泥于自己的小世界怎么办呢?有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作者人生经历凝练的精华,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别人居然还有这样的经历、还可以产生这样的情感!而我发现我居然也能够接纳。
说到底阅读就是我们丰富自己有限生命的方式。
02.读什么?
知道了为什么阅读,那接下来该问读什么了?
假如经典的书籍能够引领我们前进50步,那有些书籍只能引领我们5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的文学作品。
为什么?因为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并被流传下来的书籍,是经历过几代人的智慧考验。
几代人智慧筛选下来的作品不好才怪呢。
总而言之,《我在岛屿读书》就是一个宝藏综艺,生活与思想兼顾的综艺,值得我们去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