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汉堡节开张1小时登上同城“热搜”,打卡队伍排了上百米,15个摊位3天共卖出2万多个汉堡;“还有生活节”用音乐、咖啡、市集和艺术展,吸引2万年轻人涌入玄武湖公园……据报道,开年以来,南京不断通过“造节”引流聚气,拉动消费“龙抬头”。
其实,“造节”之风并非南京独有。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不满足于依托传统节庆恢复和扩大消费。于是,“无节造节”新业态便应运而生,成为带动人气、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各地“造节”的类型可谓丰富多彩,音乐类、风景类、文化类、民俗类、体育类、美食类应有尽有。以南京为例,开年以来,汉堡节、草莓节、桃花节陆续登场,这些卖点各异、组织有力的新型节庆,对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文旅消费,也确实起到了直接拉动效果。
火热背后也要看到,现在各地“造节”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辨识度较低。各种音乐节、运动节、美食节泛滥成灾,看似丰富多元,却也失去了其本身的特殊性,大众难免审美疲劳,无法产生参与*。虽然对一些网红旅游城市来说,即便造节同质化也不乏人气支撑,但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同质化就是致命伤。因此,在造节大潮中,若只顾追逐热点盲目开发,一味追求数量而不“特色先行”,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城市“造节”要用对劲,更要用韧劲。纵观那些“造节”比较成功的案例,无一不是久久为功。例如,南京国际梅花节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在多年打造与完善下,已成为融探花赏景、休闲娱乐、度假展览、商贸交流等于一体的全市性的旅游节日,成为南京市民一年一度踏青休闲的传统项目。因此,无论是最近上新的南京汉堡节,还是火爆全国的淄博烧烤节,一时的热度固然可喜,但热闹之后还需持续深耕,不断精雕细琢、推陈出新,扩大影响、积累口碑。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热度不减、效应持续,最终成为新的城市文旅名片。
一言以蔽之,城市“造节”可以无中生有,但需要用对劲、用韧劲,更多探索和创造一些真正可持续的、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特点相适应的节日品牌,让新生节日与城市特色传统融合发展、交相辉映。(宋紫倩)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