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级别与经济地位的分离,是成渝爱恨纠缠的根源所在
一些商业项目上午在这边达成意向性协议,下午就被邀请到那边考察。比如某中外合作项目,成都将相关产业园区的道路都修好了,正在为项目落地做准备工作,但项目却选择落户重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勇 惠小勇 赵宇飞 江毅
自古以来,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巴蜀大地山水相连,地缘相亲,民俗相通,文化相融。
巴蜀文化在深度融合的同时,成渝两城却保持着鲜明的个性——重庆山高坡陡,成都一马平川;重庆人性格火暴耿直,成都人性格细致温软;重庆话横冲,成都话绵柔;重庆尚武,成都崇文……
由于种种原因,相距仅300余公里的重庆、成都,成为一对相爱相*的欢喜冤家,民间的口水仗持续多年,却一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不仅经济、文化联系紧密,还在历史上多次携手承担重要国家使命。
如今,在国家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地民间口水仗正在变成热络的“龙门阵”,将携手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7月21日,工作人员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内作业 王全超摄/本刊
巴蜀本一家
巴国,以重庆为中心,其历史可追溯至夏商周时期。公元前315年,秦灭巴国,设置巴郡。史载,重庆在汉朝时名为江州,魏晋南北朝时先后称中荆州、益州、巴州、楚州,北宋时改名为恭州,直至南宋才命名为重庆府。
蜀国,以成都为中心,约2500年前,古蜀国迁都至此,取名成都,寓意“一年成邑,三年成都”。与重庆名称多次更迭不同,成都是一座2500多年未曾改过名字的城市。
战国时代之前的历史文献中,巴蜀一直分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中,开始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反映出巴蜀在地域、文化、族群上的交流融合。
“《战国策·秦策一》最早出现巴蜀合称的记载,巴蜀命运共同体开始形成,至今再未分开。”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说,诗仙李白名作《蜀道难》中的蚕丛和鱼凫,指的是蜀人农耕文明和巴人渔猎文化,是巴人蜀人血液中的“祖源记忆”。
诗圣杜甫的经历,则更能体现巴山蜀水对文化人的陶冶与激发。杜甫在成都居住3年零9个月,创作出240余首诗,后来到重庆奉节县居住近两年,又写下430余首“夔州诗”。“巴山蜀水孕育出杜甫创作的两大高峰,占其毕生作品的近一半,这些作品或明快或忧郁,渗透着巴蜀文化的包容与旷达。”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吕进说。
尽管巴蜀本一家,但在历史长河中,成渝两城却划出两条迥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成都与重庆建城时间大致相当,但成都在历史上很早就已成为重要的商会,在汉唐时代就已“列备五都”,其繁荣程度素有“扬一益二”之称;而地处嘉陵江和长江交汇点的重庆在近代开埠后,依托长江航运优势,商贸和工业开始崛起,并在抗战时期成为陪都,迅速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当时成都人想跟上时尚潮流,甚至需要专门到重庆学习“下江时尚”。
巴蜀文化也因此实现深度融合,比如川剧早期的代表流派产生在重庆合川区,巴蜀地区近代第一份报纸《新蜀报》,则由四川人在重庆创办。从古至今,成渝两地越来越多的家庭融合、同事组合、生意叠合,让很多人已说不清自己是巴人还是蜀人。
在深度融合的同时,成渝两城依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个性。
论地形,重庆山高坡陡,成都一马平川;论气候,重庆夏季高温闷热,成都夏季相对温和;论性格,重庆人火暴耿直,成都人细致温软;论语言,重庆话横、冲,成都方言绵、软;论文化基因,重庆尚武,成都崇文,自古巴出将,蜀出相……
“巴蜀文化同中有异,是刚柔相济、阴阳和合的共同体。”谭继和说,从秦并巴蜀至抗战时期,四川盆地至少出现五次大规模人口迁入高潮,如同一个大火锅,天南海北的人们到这里生活,被山地丘陵、平原沃土孕育出的各类文化元素浸润,各自性格鲜明又刚柔相济、相反相成。
成都IFS,熊猫爬楼网红打卡地 成都市委外宣办供图
爱恨纠缠何其多
本世纪初出版的《成渝口水仗——双城民间论争的另类思考》一书,提到一个“蓉蓉”和“渝渝”的民间段子,形象展现出成渝双城爱恨交织的关系——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西南部,一男一女从天而降,男的叫重庆,女的叫成都。二人相依为命,时间久了就有了感情,于是结婚组建了一个家庭,名为四川。这个温馨的家庭就这样生活着,但随着时间流逝,小两口渐渐失去了以往的激情,老婆的唠叨也多了起来,把老公管得很严,工资每月上缴,不许抽烟不许喝酒。就这样吵吵闹闹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1997年的某天,老公郑重向老婆提出离婚。由于是重庆主动提出离婚,所以家产大部分都给了老婆,重庆过着艰难的日子,但由于不受约束了,经济状况好了很多……
实际上,夫妻也好,兄弟也罢,相隔仅300多公里的距离内,分布着成渝两座特大城市,互相竞争在所难免。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重庆也成为中央直辖市和西南地区行政管理中心。1952年,川西、川北、川东和川南地区合并成为四川省,成都成为省会。1954年,国家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重庆成为四川省辖市。
学界和民间分析认为,当时重庆政治地位下降,但仍拥有全国工业基地的经济地位,且多年以来经济实力在成都之上,行政级别与经济地位的分离,是成渝爱恨纠缠的根源所在。
成渝两地民间都不否认,在重庆归四川省管辖的年代,省里分配资源时,往往更向省会成都倾斜。而重庆人则认为,重庆作为当时全省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却如同“万能输血者”,源源不断向省会成都输送着“鲜血”。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记载,从1950年到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成都工业总产值增速明显快于重庆,1978年成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27倍,而同期重庆增长了7.5倍;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7年重庆直辖,成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重庆经济增速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年成都实现经济总量对重庆的超越。
成渝两地民间的口水仗,也因此持续了几十年。那边成都人说重庆人粗鲁,这边重庆人说成都人不耿直;这边成都人说重庆是大农村,那边重庆人说成都是“吸血鬼”……就连中国足球联赛中四川队和重庆队的“川渝德比”,两地球迷之间也变得剑拔弩张。
在经济发展方面,成渝主要表现为“瑜亮之争”。尤其是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四川省依然坚持实施强省会战略,两地在争夺要素资源方面日趋白热化,甚至不惜祭出“白菜价”。
重庆开通中欧班列(渝新欧)和陆海新通道,成都紧接着也开通中欧班列(蓉欧)和陆海新通道;成都要建第四大航空枢纽,重庆也规划、扩建航站楼和跑道;一些商业项目上午在这边达成意向性协议,下午就被邀请到那边考察。比如某中外合作项目,成都将相关产业园区的道路都修好了,正在为项目落地做准备工作,但项目却选择落户重庆。
在发展格局上,一段时间内,重庆选择向北发展,成都选择向南发展,也被认为是“背向发展”……
从口水仗到“龙门阵”
成渝两地嘴上打着口水仗,但“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其实谁也离不开谁。
多年以来,重庆和四川都互为对方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与重庆相邻的川东、川南地区,与重庆民间交流密切,甚至戏称为“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其经济联系也非常紧密,四川广安、达州等地市一直都是重庆产业转移和配套的重要基地……
成渝两地中的一方有难,另一方慷慨帮助更是义不容辞。比如,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重庆第一时间派出多批救援力量赶往灾区,并将部分伤员接到重庆救治,重庆市民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献血,重庆还对口援建成都所辖的崇州市……
在国家利益面前,成渝往往也能搁置争论,携手承担重要使命。成渝地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历来是国家重视的战略大后方。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巴蜀大地,撑起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后方,为抗战源源不断提供物资保障,向前线输送300万川军将士。
解放后的“三线建设”时期,新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四川,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尽管口水仗不断,但成渝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两座城市。
在川渝党政层面互动紧密,合作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地民间口水仗正在变成热络的“龙门阵”。重庆人和成都人也开始客观看待日益发展壮大的邻居,开始正视自身的差距,真诚地想从对方身上学到些什么。
近日,一组自媒体文章《重庆要向成都学什么》和《成都要向重庆借鉴什么》在成渝两地引发网友共鸣和热议。
文章指出,重庆要向成都学习破除盆地意识、实施强省会战略、大手笔的战略谋划、砸锅卖铁也要建高铁、大力实施城市营销战略五个方面;成都也要向重庆借鉴五个方面,包括推动主城都市区崛起、重视川渝毗邻地区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引才引智以及吃苦耐劳的精气神。
最让重庆人和成都人津津乐道的是,连成渝的标志性景点都开始从曾经的激烈竞争向携手共赢转变。
4月22日,重庆洪崖洞和成都宽窄巷子正式启动战略合作,成为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首个合作项目。这被成渝网友戏称为“宽洪大量”组合,寓意成渝从以前的相爱相*,正在转变为如今的携手共荣。
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蔚传忠说,双方将共建服务体系、共享发展平台、完善宣传营销机制,出台成渝两地互惠互利的优惠政策和文旅产品,促进两地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双方合作以来,已在洪崖洞打造宽窄巷子主题场景,在宽窄巷子打造洪崖洞主题场景,并举办“双城攻略”文旅美食展,联手推出成渝消费线路地图,面向全国宣传推广成渝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品牌和特色消费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成渝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重庆和成都,这对相爱相*的兄弟城,正在携起手来,再次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要历史使命。□(本组稿件图表数据来源:京东大数据研究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