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个以北运河为依托、超12公里长的景观带将被更多人看到。
从“九龙漱玉”的白浮泉到“一支塔影”的燃灯塔,从“舳舻蔽水”漕运盛景到“四大徽班”沿河入京,大运河北京段古迹丰富、人文荟萃,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
在大运河文史专家、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任德永看来,在这里,游客可以观塔、登楼,欣赏漕运时代的景致,也可以沿河而下,体验沿岸的风俗民情。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景色、有历史,还有“文化”的景区。12余公里长的景区沿线密布着多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10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站在高层写字楼上俯瞰大运河美景。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运河上漂来的北京城”
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就是“流淌的文化”。
大运河上到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其文化史跨越了中国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种社会形态,历时2000多年,串联起运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
在流经城市中,北京与大运河的关系尤为密切。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作为首都的北京,从中受到了巨大的滋养,素有“大运河上漂来的北京城”的说法,明天启皇帝朱由校还曾留下“铜帮铁底北运河”的亲笔御书。
作为北京的东大门、北运河的起点,通州之名,便是取自“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
通州文庙内收藏的三根沉木,见证着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向北京输送。提起这些宝贝,任德永曾介绍,“一开始大家以为是金丝楠木,但是拿不准,后来我们往香山那边的林业鉴定部门送了些检材。”后来经鉴定,其中一根为格木,系珍贵的硬材树种,现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价值相当于金丝楠木;另两根都是硬合欢木。
这样的木头并不普通,而是皇帝为盖宫殿亲派大臣采办的木材,称为皇木,且多为楠木。据史料记载和现存明代宫殿实物,明代宫殿建造的木材基本上纯用楠木,间或使用杉木、松、柏等。如故宫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等,都有楠木装修材料及家具。
这些木材先是通过大运河运到通州张家湾的码头,再经陆路运进北京,储存木材的地方就叫皇木厂村,通州有两处。最早的张家湾皇木厂村已不复当年模样,仅剩一棵古槐树,树旁的碑刻记载着这样一段历史:永乐四年(1406年)至嘉靖七年(1528年),北京城里皇家建筑所用的珍贵木材沿大运河运此存储,管理官吏在木厂周围植槐。
2023年10月26日,“三庙一塔”景区内陈列的三根截面60厘米见方的木材,是皇家用来建设宫殿、制作家具的材料。2005年运河清淤时,这三根皇木被发现。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除了木材,砖石也是营建北京城的重要材料。如今,漫步在北京故宫的游客也许很难想象,故宫的城墙及宫室外地上铺的砖石,全部是来自400公里外的山东临清烧制的青砖。除了砖的质量上乘,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紧靠运河,交通方便,烧出的砖可直接装船运往京城。
极盛之时,临清靠近运河的两岸“皇窑不下万座”。康熙时客居临清的江南文士袁启旭曾这样吟咏烧砖情形:“秋槐月落银河晓,清渊土里飞枯草。劫灰助尽林泉空,官窑万垛青烟袅。”
除了木材和砖石,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也通过这条贯通南北的动脉,一路运到首都。《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即元朝在大都(今北京)建都后,城内人口大量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为此,专门建立漕运制度,从南方地区运输粮食到大都。该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漕运的发展带来了通州的繁荣。“舟楫之盛可敌长城之雄”,这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鲜人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录的在通州城东过大运河时看到的场景。“船旗大书‘浙江’‘山东’等号,沿河百里之间,密若竹林。南通直沽海,自天津卫会于张家湾,天下船运之物,皆凑于通州。不见潞河舟楫之盛,则不识帝都之壮也。”
如今,通州的码头已不见昔日漕运盛景。取而代之的,是美丽且充满勃勃生机的两岸风景,传统与现代交织,千年运河,再焕新貌。
历史遗产串珠成线
任德永所说的“观塔”,观的便是燃灯佛舍利塔,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诗人王维珍的诗句“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支塔影认通州”流传至今,相传清朝时,经大运河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北京的商人们,在远处看到这座燃灯塔,便知道要进京了。
燃灯塔在当时几乎成了北京的标志,这也就有了后来民间口口相传的“三望燃灯塔,便到通州城”。燃灯塔“古塔凌云”的标志性景观,更成为通州八景之一。
燃灯塔所在的位置是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北端。与“塔”相伴的,还有“三庙”,统称“三庙一塔”。
“三庙”,即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在这里,儒、佛、道三教的古建筑互为近邻而又相互独立。“三个教的庙在一起,这种格局在全国都很少见。这更是证明运河带动了文化的流动,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格局。”通州区文旅局副局长盖畅说。运河文创产品、非遗传习所、美食小吃在给北运河集聚人气的同时,也带动运河文化被更广泛地传播和感知。
“登楼”,登的是大光楼。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5A级旅游景区提升实施方案》中,大光楼是重点建设的景点之一。
大光楼是管理漕运官吏、处理漕务之所,服务着明清时期运河的经济大动脉。由于为验收漕粮而设,也称“验粮楼”。如今的大光楼矗立在五河交汇处七孔闸桥西侧,楼高两层,气势磅礴。
景区北部除了这两处重要的历史遗产,附近还有西海子公园石坝码头遗址、李卓吾墓等。沿河南下,在景区的中部和南部,游客还可以依次游览通州区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张家湾博物馆,更系统、完整地品味千百年来北京与大运河的故事。
2023年10月26日,“三庙一塔”景区,文庙大成殿。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这些遗产得到文旅、园林、体育、水务等多部门的联合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目前,燃灯塔及周边古代建筑群等成为市民了解大运河文化的首选之地,作为去年北京文化论坛、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的主要承载地,受到世界关注。”任德永介绍,沿线文化遗产与绿心公园、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环球度假区一起,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名片。
除此之外,大运河沿线的文物也得到有力保护,已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20余项。近年来,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发掘,先后在白浮泉、玉河故道、路县故城等多处遗址点取得重要考古成果,遗址类型包括闸、堤、桥、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和城址等。
2018年,考古人员对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考古人员对通惠河、玉河遗址、西板桥及河道遗址等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元代通惠河、明清玉河、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澄清下闸、二道桥、玉河庵等重要遗迹,清理出明代西板桥桥址及河道,进一步丰富了大运河文化带与老城的内在联系与文化内涵。
在大运河沿岸的汉代路县故城,发掘了局部城墙、城壕和城内道路,以及城墙外西南、南部和东南部遗址区,初步掌握了路县故城城址的范围、形制、构成、始建年代和废弃年代等情况。
2024年,路县故城保护展示工程将实现开馆,与新开馆的“运河之舟”——大运河博物馆一起,为古运河注入新的活力。大运河沿线博物馆数量有序增长,沿线7个区除165家备案博物馆外,还有5家类博物馆先后挂牌开放,成为居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非遗沉淀文化内涵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文化多样性。流动的运河带动南北、中外的经贸、人员往来,在这年年月月的交流中,沉淀出多元的京味儿文化。除了运河本身构造出的水利工程史,这里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大运河,不得不提因漕运而日渐形成的运河号子。这项一度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发掘保护,再响千年运河。
运河号子与漕运船工的劳作相伴相随。“对于北京来说,大运河很重要的功能是给北京的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资。所以,大运河体现了元明清大一统王朝时期的首都和漕运之间的紧密融合,体现了一种共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王铭告诉记者。
曾经的北运河上,千帆相接。“漕运昼夜不停,运河号子连天”,船工喊唱着运河号子,指引着漕船起锚、立桅、摇橹,一派繁盛景象。而随着北运河漕运功能的消失,运河号子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现如今,运河号子还能被听到,绕不开一个人。30多年前,在文化馆工作的常富尧骑着自行车,一支钢笔、一个暖水壶、一台老式录音机,从东南向西北沿着北运河,几乎走遍两岸村庄。最终,10个种类22首运河号子的曲谱跃然纸上。
一度,运河号子只剩下一位传承人。随着运河号子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运河号子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作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如今演出、交流的机会增多了。
游客可以通过一声声震天的号子,感受船工在运河号子下的团结互助,想象漕运时期大运河的繁忙场景。
2023年8月31日,通州运河二号码头。运河号子第四代传承人赵义强(右一)与保护者常富尧(中间红衣),带领队员们表演运河号子。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东大鼓,是任德永推荐的现代版“运河号子”。“乘着游船,途中欣赏两岸秀美的风光,耳边传来悠扬的京东大鼓的唱词,可以切身感受大运河的无穷魅力。”
聊到大运河,便会想到漕运,也就一定要谈到开漕节。开漕节始于明代,是古代通州独有的大型文化活动。开漕节是庆祝首批漕粮从南方运抵通州的日子,定在每年农历三月朔日举行。
如今经过开发,开漕节再现漕运码头。游客可以欣赏综合性的传统文艺表演、品味大运河美食、体验运河非遗。
运河非遗中,绕不开运河龙灯。蓝色的运河龙灯与大运河的河水相呼应,跟随密集的鼓点,双龙或齐头并进、穿插翻飞,或首尾相连、合二为一,游客从中既能看到舞龙表演的灵动,也能感受到磅礴的气势。
一路参观游览之后,小楼烧鲇鱼、纪各庄豆腐、通州饹馇饸等传统美食还可以让人饱腹一顿。在任德永看来,这些美食的传统技艺也不失为一种文化遗产。
大运河的遗产类型属于线性文化遗产,而不是单个的遗产点。如今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交织重叠,又进一步增加了“文化廊道”的视角。“文化带不只是河两岸留下的遗产,还要把大运河周边的人和城市、乡村全都连接起来。而且这种廊道具有比较强的景观功能,能够把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王铭提出。
未来,随着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的复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开放,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更整体、系统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人们从中得以更好地阅读北京这座独特的城市,进而理解首都文脉,读懂古都北京。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