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传说“五丁开山”时,蜀王弃置石牛的地方便是今日的金牛坝。千年来,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诸多传奇。下面这些金牛坝上的传奇故事,你听过几个?
01创建土桥清真寺
土桥镇位于金牛宾馆西一公里处,是川甘商道之驿站。清朝时,西北方向穆斯林移民逐渐来此定居。寺内有乾隆年间两通木质碑记存留。一碑题为“钦命镇守四川松潘等处地方提调汉土官兵控制各部土司左都督同知军功假三级纪录七次马大人捐资银陆百壹拾两修寺功德善政碑”,此碑为清代镇守松潘之回族马良柱将军修寺德政碑。
另一碑题为“钦命提督云南全省军门左都督世袭骑都尉加三级治署理云南全省提督军门特调直隶泰宁镇都督府三级纪录五次马同众捐资修寺功德碑”。据碑文记载:“西路十馀外,有地名土桥。么民住居几稀。常思朝拜而无栖身之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回族人蔡永公、李星成、贾世锦、马应儒4人为首,共8家人,由兰须贵出地创建清真寺于金牛坝。
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各方募集,兴修大殿、横房、寺大门、墙垣等,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兴建后殿、正殿、叫拜楼等,“巍巍乎一境之胜观也”。期间,镇守松潘之回族将军马良柱“目覩心喜,大发善念,捐金陆佰壹拾两”助修寺院。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土桥场口50名穆斯林教众集资另建一座清真寺,因在上水方向,成为清真上寺。雍正年间所建清真寺称为清真下寺。
道光年间,这里曾为回族学者“李真人”归葬之处,有墓志铭传世。
▲马良柱将军修寺德政碑(李航提供并释读)
02保护省脉
据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一)舆地志·省脉记载,从灌县到成都省城西门,有一带连绵高起的高墩古阜,关乎成都乃至全川气运,被称为省脉。
“成都省脉,由岷山发脉,至灌县二峨眉出脉,三十里下坝,过蒲阳河。十余里至涌山寺起顶石梁,渡江至童子山,平地起三台高峰,乾亥出脉,复落平阳。五里至金马场,又十里起横山子,长二十里,复落平阳。渡江二十里,至崇宁县竹瓦铺,耸出土梗。由竹瓦铺三十里至郫县,二十里至成都武家梁子,又十余里至省城西门。北有油子河,南有清水河,夹送至省,皆省脉所关。”同治年间灌县、崇宁、郫县和成都县在此一带山脉上各开有瓦窑取土,省脉为之损伤。
▲同治《重修成都县志》省脉图
同治八年(1869年),四川总督吴棠在众多乡籍士绅的呈请下,颁布饬令,拆除窑厂,并永禁在省脉一带开窑烧挖,成都、郫县、崇宁三县分别立碑警示。
成都县将总督吴棠与知县周瀚告示刊石立于土桥场关帝庙内。吴棠碑文中提到:“查成都省城东南北三面皆大河围绕,独西路一梗远接灌县诸山,由崇宁郫县交界处所向有高墩古阜连缀五六里或高二三丈,居省城乾方,为全省气运所关。梗以北为油子河,梗以南为清水河,均由灌县而来至省城东门外交会,全川山水即由此梗中分。数千年来毓秀钟灵诞生贤哲,蜀都文物之盛历为西南各省之冠,地灵人杰成效昭然”。
周瀚的碑文中提到,成都县武家梁子(现郫县五粮社区)瓦窑拆除后,窑主将窑田地基卖给黄刚侯祠(黄忠祠),“以培文风,而助脉运”。
03修建成灌马路
金牛大道的前身为老成灌路。1913年,川督兼民政长胡景伊倡修成灌马路,即成都至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的公路。灌县一端开工建设不久即停工搁浅,仅完成1公里。1922年,省道局成立,欲续建成灌马路。因筹款无着,未成。
1923年,林镜台任成灌马路督办,林烺青任总办,设马路局于灌县。林倡导官商合办,几经招募商股,多方集资,于当年冬天局部动工。1924年,杨森督理四川军务,任道路协会四川分会名誉会长,拨款数千元。后招募商股,得数万元。以江津人张鹿秋入股最多,任马路总局会办,总局由灌县迁至成都。成灌马路成都一端开工建设。1925年冬,成灌马路草成,未经夯实,未铺路面。
1926年1月1日,成灌马路通车典礼在成都隆重举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辆16座的美制福特汽车由成都驶往灌县。先后经过成都西门(乡农市)、郫县、灌县三处长途汽车站,拉开了四川机械化长途交通序幕。金牛坝开始了通汽车的历史。1949年后成灌路并入317省线。
04成都行辕与新生村
1937年7月20日,国民党军政要人贺国光晋升四川行营副主任并代理主任。国府迁重庆后,四川行营调往成都,改称成都行辕,贺国光升任主任,仍司安抚拉拢川军将领之职。1938 年1月,出川抗战的四川军阀刘湘病逝。1938年4月24日,日本军机轰炸成都,国民政府部分机关、学校纷纷疏散。当时,成都行辕、四川省政府、成都县政府等机构进入茶店子、金牛坝。
1939年1月12日,国民政府成都行辕选定金牛坝修建宿舍,历时两年,宿舍竣工。宿舍名曰“新生村”。村内分若干小院,近百户人家,全部系灰色外粉的穿斗式住宅。村的西北面建有金泉乡中心国民小学校分校和保育院,主要招收“行辕”官员及附近的富家子弟入学。村中央有礼堂,礼堂前之主路名为“礼运路”;村的后院修有露天游泳池,面积约600平方米,供其官员及家属夏季游泳戏水之用;临成灌公路处设有一排服务网点,有茶馆、饭店、蔬菜摊、肉铺、杂货店、水果铺,马事房等。新生村内有宴公馆(现东楼餐厅)、胡彬如住所(现园中园餐厅)、张大千住所(现大千故居)、孤儿院(俱乐部后紫薇排坊)、谢团长住所(现芙蓉楼西头)、满族院(现露天游泳池)、张达泗住所(现三楼)、林家院(现紫薇庭院)、刘家院(原卫队宿舍)、钟家院(原古楠林老井)、冯家院(原一号楼)、钟德安住所(90年代设观测站)、张群住所(90年代平房右前柿子树位置)、贺国光住所(平房对面围墙楠木树)等。
1945年抗战胜利后,“行辕”由成都迁返武汉,其官员随之迁往。此后,国民党、政、军界人士及其家属及社会各界避难之村民等继续居住村内。
▲新生村平面图 图片来源:金牛宾馆提供
05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
抗战期间,东北大学迁驻三台。1944年,由文科教师丁山的努力成立了草堂国学专科学校(三台为唐代东川节度使治所,杜甫曾流寓于此,故三台也有“杜甫草堂”),聘请四川大学教师蒙文通任校长。因蒙文通住在成都,不能长期留在三台,遂由杨向奎代校长,由蒙季甫负责具体事务。国专学校分文、史、哲三科,教师由东北大学教授兼任。
1946年,国学专科学校迁于成都西郊金牛坝,因成都旧有尊经书院,为继承传统遂改名为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校董事长为谢无量,校长为蒙文通,任课教师大都是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的学者,有彭芸生、文百川、吴天墀、萧箑父、曾义甫、李英华、冯汉镛、戴执礼、刘雨涛等。只设一名教务员和一名工人搞日常管理,教师由成都市区到达学习后,由教务员和工人通知学生上课。当时教师待遇菲,没有工资,只是讲课时在金牛坝吃一顿饭。1948 年秋天,学校由金牛坝迁至包家巷(原甫澄医院地址)。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后,国学专科学校停办,在校学生分别转入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相关的学科学习。前后共计开办四学年。由尊经书院始,至尊经国学专科学校止,四川国学运动结束。
06金泉场两战
清宣统三年(1911年),保路运动兴起,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蒲殿俊、罗纶等人,查封同志会和铁路公司。保路同志军乘机起义,各路义军攻打成都,久攻不下,转而分兵攻略各州县。崇宁人张达三为一时之豪杰,率军自郫向省,与清军战于犀浦、金泉场。1949年,解放前夕,蒋介石从成都败走台湾。刘兆黎出任“反共救国军”总指挥,设总部于金泉场陈家桅杆,称“兆总部”,纠集本土袍哥冷步云等,伏击解放军于金泉场西之武家梁子。旋被剿灭,刘亦反正。金牛坝此二战,始于民国,终于民国。
07爱国运动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新生村内及其附近的爱国活动和革命活动较活跃。国民党爱国高级将领冯玉祥于1944年1月曾在村内的礼堂作过献金救国的讲话。1947年5月19日“金泉分校”校长朱之光在中共党员戴天(金泉分校教导主任)、邱孝平和教师张金刚(金泉分校教师)、李全功(川大政治系学生,分校兼课老师)等人的支持和协助下,组织领导成都县全县119所中学教师开展声势浩大的“反饥饿,争温饱”罢教斗争。罢教使国民党成都县府当局惊恐不安,历时三天,斗争取得了胜利。
1948年6月,金泉中心小学分校中共党员戴天、刘季君(女)、张梅(女)和四川省保育院中共党员骆德均(女)四人建立党小组,在中共成都市委西郊地区工作组的领导下,根据中共成都市委“建立阵地,站稳脚跟,深入农村,团结群众,发展进步力量,掌握地方情况,迎接解放”的指示,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1949年7月,中共党员戴天协同中共党员邹玉林和王明山(人力车工人后被发展为中共党员)在新生村组织三十多人成立了“金牛坝土地会”,在村内外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08成都县撤销
1950年5月,成都县人民政府由茶店子圆觉庵(今八一七中)迁至新生村”办公。1952年4月,成都县撤销。成都县由秦惠文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置县,历2263年,结束于金牛坝。县府驻地交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卫生厅管理使用,省卫生厅将其地址改建为“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
▲成都县遗物拓片 图片来源:李航提供
09金牛坝招待所
1956年6月,“四川省第一干部疗养院”迁走,其驻地改建为“中共四川省委金牛坝招待所”。1958年到1959年间,招待所在所内大量开垦生荒地,种苹果、棉花、油菜、红者、蔬菜、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其中,部分耕地作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干部的劳动试验田,至1980年退耕还林为止。
1958年3月9日至26日,“金牛坝招待所”曾为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会址。1974年,“金牛坝招待所”更名沩“蓉城宾馆”。1978年1月,“蓉城宾馆”更名为“金牛宾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