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欣 共享联盟金华中心站 章馨予
鲍云林向记者介绍他的中蜂。 记者 沈立 摄
说起职业养蜂人,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场景:肩挑蜂箱,走南闯北,追逐花期。可在金华,很多蜂农已走上“技术流”路线,以出售、租赁蜜蜂为主。他们养蜂挺有一套:蜜蜂住上了“空调房”,蜂王更是配有“人才公寓”。
“鲍玉君家庭农场有160箱蜜蜂要出售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天一早,我们熟识的金华市农科院蜜蜂与中药材所高级畜牧师苏晓玲打来电话,我们相约第二天一同前往。
喝蜂王浆住“人才公寓”
蜂王赢在起跑线上
鲍玉君家庭农场位于兰溪海拔500多米的山上,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驱车而上,历经1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车子刚刚停稳,蜂场主鲍云林忙碌的身影就映入眼帘。只见他打开其中一个蜂箱,在密密麻麻的蜂群中寻找蜂王。“蜂王专职产卵,是蜂群的核心,它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蜂群的发展和蜂产品产量。”鲍云林说,这相当于蜜蜂中的“高技能人才”,每个蜂箱里必须保证有它,所以现在得将待售的160箱蜜蜂逐一查验。在他介绍的同时,我们也穿戴好了防蜂帽。
以为万无一失,结果蜜蜂一下子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有只小家伙,狠狠蜇了一下记者的大腿。
“你看看我这满头的包。”看着记者痛苦的样子,鲍云林赶紧安慰了起来。作为一个职业养蜂人,被蜇是家常便饭。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为了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鲍云林带着我们暂时远离蜂箱,介绍起金华市农科院传授的中蜂(中华蜜蜂,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借浆育王专利技术。只见他从工具房中拿出一个长约50厘米的长方形木框,中间还钉着两根木条。“这是人工育王台架,相当于蜂王的‘宅基地’。上面粘着15个王台杯,是专供蜂王居住的‘人才公寓’。”
鲍云林口中的“王台杯”,大约半截小拇指大小,用蜂蜡做成。只见鲍云林将专用木棒轻轻地放入滚烫的液态蜂蜡中,轻点两下,随后在凉水中降温,一个王台杯就制作完成,快速从木棒上脱下来。
随后,在每个王台杯里涂上蜂王浆,最后再移入刚孵化的蜜蜂幼虫,一套操作就完成了。
苏晓玲与鲍云林在查看人工育王的王台接受情况。 共享联盟金华中心站 章馨予 摄
“相比吃蜂蜜长大的普通蜜蜂,蜂王不仅有‘人才公寓’,而且以蜂王浆为食,赢在了起跑线上。”苏晓玲说,“正常的蜜蜂育王成功率在50%左右,而这套技术可以提升至90%以上。”
考虑到山区昼夜温差大,一旦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蜂王产卵和蜂群壮大。农业专家还指导鲍云林在蜂场搭建了温度相对稳定的蜂箱“空调房”——水泥蜂箱。
帮蜜蜂“分家”
1箱蜂一年变成8箱
“要扩大蜂群,除了培育蜂王以外,分蜂也是一项重要技术。分蜂是指蜂巢中的哺育蜂过多,蜂王就会率领蜂群中部分成员迁移,将王位让给另一只。”鲍云林原本正在介绍分蜂技术,忽然扛起一根3米长、一端挑着个竹帽的竹竿,急忙出门。
“我刚发现,你们用来拍照的无人机的声音,让老蜂王产生了分蜂错觉,它已经带‘兵’走了。我得把它们抓回来。”话音刚落,只见鲍云林用竹竿撑起竹帽,朝一棵大树上刚筑起的蜂巢正面顶了过去。随即,成千上万的蜜蜂一拥而下。第一次捅蜂窝,我们吓得够呛,鲍云林却特别淡定。独自悠闲地蹲在树下抽起了烟。奇怪的是,这群蜜蜂不断地往帽子里钻。
“竹帽的样子很像专业的收蜂工具。”苏晓玲解释,这可以给蜜蜂“安全感”,让它们愿意在此筑巢。
在回蜂场的路上,苏晓玲继续科普:“为了提高分蜂效率,上规模的蜂场一般会通过有计划的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
在金华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鲍云林2015年开始尝试人工分蜂。蜂场中蜜蜂繁育的每一步都经过严密计算,并制定计划表。相比与自然分蜂,人工分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鲍玉君家庭农场入口处整齐排列了10多个水泥蜂箱。 共享联盟金华中心站 章馨予 摄
人工分蜂可以一次性分多箱。一整套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至少可使蜂群全年繁殖比例达1∶7以上,也就是1箱蜂一年至少可繁殖出7箱。
通过创新中蜂借浆育王专利技术,金华市农科院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标准规范《中华蜜蜂快速繁殖技术规程》和金华市地方标准《中华蜜蜂人工育王技术规程》,在全市发展蜜蜂高效繁育蜂场。目前,金华像鲍玉君家庭农场这样的蜜蜂高效繁育蜂场共有5家。
蜜蜂为瓜农“打工”
“工资”低而且瓜更甜
一群群小蜜蜂欢快地飞进飞出,给蜂农等带来了良好收益。“以前卖蜂产品,好年份一年能赚5万至8万元。现在每年仅蜂群销售利润就可达30万元以上,比原来多赚三四倍,销售范围辐射建德、衢州等周边地区。”鲍云林说,现在蜜蜂授粉在当地草莓、枇杷、西瓜等水果的种植中已形成了主流。有了蜜蜂作帮手,果农也跟着增收致富。
眼下,正是西瓜授粉期,我们又跟着苏晓玲到了婺城区白龙桥镇村民章建国的西瓜大棚里,近距离观察蜜蜂怎样进棚“打工”。
这天上午,章建国从镇上的陈日明中蜂养殖场租回5箱蜜蜂。“除了出售,有部分蜂场也会提供租赁服务。”苏晓玲说,这样一来,蜂农在出租蜜蜂的同时还能收获蜂产品。
在去瓜棚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想象群蜂“工作”的宏大场面。但到达场地后,发现只有小部分蜜蜂从巢口飞出,并在周边打转。“搬家后的蜜蜂得先出来认认路。” 章建国说。为了让这群“工人”更加卖力地干活,章建国让我们去瓜棚里挑几朵西瓜花。正当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他将花泡进糖水,随后倒入蜂箱的饲喂盒中:“这能提前让蜜蜂熟悉西瓜花的气味,防止被其他蜜源所吸引。”
“干活前先给点甜头的意思吗?”“对!”
我们一边打趣一边把西瓜大棚的大门开到最大,方便第二天蜂群正式“进棚打工”。
第二天,虽然我们6点半就来到这里,但还是错过了侦察蜂出门的画面。
“侦察蜂外出回来后,会以跳舞的形式向同伴传递信息:包括蜜源位置、距离、与太阳角度等”。苏晓玲解释。这天,我们就当起了这个大棚的临时“监工”,看着蜜蜂“工人”们陆续从蜂箱中飞进飞出。采蜜的过程中,蜜蜂身上会粘满花粉,在花丛中穿梭完成授粉。
“2012年,在金华市农科院专家的建议下,我的瓜棚开始采用蜜蜂授粉。没想到效果好得出奇。”章建国说,西瓜的开花时间只有一两天,严格来说,这当中最佳授粉时间往往只有两三个小时。蜜蜂采集西瓜花粉的高峰时间与最佳授粉时间一致,能够将活性最强的花粉传播到柱头,提高坐果率。如果靠人工授粉,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高,很有可能也赶不及。
“一箱蜂平均有1万只蜜蜂,采集蜂约占一半,相当于5000个‘工人’同时开工。”经苏晓玲这么一点拨,我们感觉眼前的场面都热火朝天了起来。
在费用方面,章建国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如果是人工授粉,5亩地大概需要一个工人,一天的人工费100元左右。现在,大棚西瓜是长季节栽培,5月到10月都是授粉期。6个月时间内,以授粉半天计算,光人工费就要9000元。同样的5亩地,蜜蜂授粉用量大概一箱左右,一年的租金只需300元上下。
“通过蜜蜂授粉的西瓜,在甜度、圆度、口感上都更胜一筹,比如瓜瓤肯定又薄又脆。”章建国说。
金华市农科院自2006年便开展蜜蜂授粉相关工作,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4个,地方标准2个。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绿色增产措施。“现在蜜蜂的授粉作用,越来越被果农认可。”苏晓玲高兴地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