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组组通 产业村村旺

公路组组通 产业村村旺

首页模拟经营富贵养鸡场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7-30

“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如果出门连一条好走的路都没有的话,还能指望得上什么荣华富贵?唐朝诗人戴叔伦的一首《行路难》道尽了“行路难”的苦楚。

为解决“行路难”问题,黔西县绿化乡按照“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公路和连户路”的脱贫标准,狠抓通村通组路建设。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协调部门联动、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和举措,硬化通村通组路50多公里,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全乡7个村(社区)于2018年实现了通村通组路全覆盖。通村通组路的实施和贯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麻柳箐是绿化乡小海子村“一个支部一产业”的李子示范基地,种植传统品种“酥李”200多亩、脆红李100多亩。每到李子成熟的季节,挂满李子的李树簇拥在道路两旁,沉甸甸的果实把枝丫压得快要挨着地面,伸手便可触及,新修的通组路和连寨路如玉带一般在李树林里时隐时现,红墙白壁掩映在李树丛中,偶尔传来的一两声鸡鸣和农家小院里播放的山歌,汇成了一曲乡村交响乐。

沈吉祥是小海子村最早种植李子的农户,种植李子已有二十多年,有着扎实的种植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麻柳箐的李子基地就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建成的。谈到通组路带来的好处,沈吉祥高兴地告诉笔者:“往年进寨子的路没有修通,我们都是靠人工一挑一担地运出去装车,不但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还耽误了李子上市的最佳时机。2018年,村里为我们把水泥路修通到李树林里后,李子还没成熟就有商贩前来预订了,卖完李子一合计,比往年多赚了一万多块钱。”

“石旮旯里苞谷汤,山高水远路长长,好花不开高炉院,好女不嫁高炉郎。”这是二十多年前绿化乡湾箐村高炉组村民陈进编唱的山歌。那时的湾箐村正如陈进所编唱的一样,山高水远,羊肠小道,漫山遍野的石旮旯地里终年就种一季苞谷,多数人家一年红薯半年粮,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湾箐村进村的水泥路宽敞明亮,低矮的茅草房变成了高大的楼房,原来的石旮旯种满了核桃、脆红李等果树,到处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就在当年“好花不开”的高炉组,通组路穿寨而过,一片片茂密的树林里不时传来一阵阵鸡鸣声,一个个木条钉成的鸡舍在林间隐约可见,这是陈进返乡后创办的“湾箐村高炉养鸡场”,目前规模已达1万余只。

二坡头,四方井村最偏远的一个村寨,一听地名就容易让人联想到偏僻、穷困等字眼。因此前不通公路,村民陆续搬离了那里,由于耕种不便,多数土地被抛荒,二坡头显得更加荒凉。通村路从二坡头经过后,四方井村充分利用二坡头闲置的土地,“回请”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支部 ”模式引领下建成了近300亩的猕猴桃示范基地。如今的二坡头,坡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坡脚核桃成林,开阔地带成片的猕猴桃架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通村路从绿树丛中蜿蜒而过,一派生机勃勃的原野风光。

“通村通组路”的全面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绿化乡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打通了农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谢远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