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五昌:从“大吉昌”说到“斗鸡场”

封五昌:从“大吉昌”说到“斗鸡场”

首页模拟经营疯狂斗鸡场小游戏更新时间:2024-06-16

曾经的大吉昌

当你走进书院门街西头的牌楼,在书院门小学对面稍东,可以看到有一个巷口,砖墙上嵌有“大吉昌巷”字样。朋友,你是否想过:这个小巷何以名曰“大吉昌”呢?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里原来是唐代的“斗鸡场”,“大吉昌”三字,乃是由“斗鸡场”的谐音逐渐演变而来的,你信吗?

大吉昌巷位于南门内南大街东侧。北起书院门街,原来南、东、西均不通,西安人俗称“死巷子”,呈倒“丁”字形。《陕西省西安市地名志》记载:此巷“相传古为安上门内侧空地,系斗鸡场所,故名斗鸡场。清《西安府图》为大吉昌巷,民国初年改为大吉厂巷。”1949年以后又叫回“大吉昌巷”了,群众俗称“大吉昌”。安上门,唐皇城南面偏东门,门址约在今西安城正南门永宁门处。至于由“斗鸡场”——“大吉昌”——“大吉厂”,皆因谐音音变,雅化而来。比如,就在如今“大吉昌巷”对面不远处,有一“和乐巷”,本名“饸饹巷”(巷内原有卖饸饹的),人们嫌“饸饹”二字不雅,根据其谐音,雅化成“和乐”二字了。顺便提及,这“和乐巷”当年曾住过一位老教育家,名叫严木三,他1920年代在富平立诚公学教书时,与同在该校任教的封至模先生,为正在该校求学的习同学改过名。

再回头说“斗鸡”。把两只雄鸡放入场中,使之互相啄斗,是谓“斗鸡”。这是一项颇为古老的角抵类游戏,发端于印度、中国、波斯(今伊朗),及其他东方国家,并长期风行。约公元前6-5世纪,“斗鸡”传入古希腊,再经小亚细亚、西西里,传入罗马,继而传遍整个欧洲,并且日趋赌博化,因此各国都曾明令禁止,但一直禁而不绝。

汉代画像砖斗鸡图

在中国,斗鸡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春秋时期,《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郈之鸡斗。”(详后)时在公元前517年,但是,斗鸡游戏本身的出现,肯定早于文字记载。尔后,《战国策•齐策》记云:“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鞠者。”临淄,当年作为齐国都城(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其繁盛从中可窥一斑。此外,司马迁《史记•袁盎列传》载:“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由此可见,西汉时斗鸡与赛狗均已成为官宦人家比较流行的游戏了。

西汉以后,斗鸡的文字记载、诗词歌咏,不绝于书。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引曹植《斗鸡篇》,前有小序:“《邺都故事》曰:‘魏明帝大和中,筑斗鸡台,赵王石虎亦以芥羽漆砂,斗鸡于此。’故曹植诗云:‘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是也。”曹植《斗鸡篇》记叙贵族们“游目板纱伎,清听厌宫商。”百无聊赖中,有人再进游戏之法,“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

如果说此时的斗鸡还主要行于宫廷、贵族府第,那么唐代的斗鸡游戏就已经遍行天下了。古人斗鸡,多在春暖花开之际,或寒食,或清明。唐代斗鸡也沿袭此俗。

斗鸡图 绘图/@段亚东

唐代文人陈鸿《东城老父传》,对朝野上下的斗鸡游戏有过形象记叙,说的是那位有名的风流天子李隆基:“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豪、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之”,以供其玩乐。皇帝好斗鸡,刺激了王公大臣,龙袖骄民。都中男女。以斗鸡为事者,不可数计,斗鸡之戏,风靡长安,波及全国。有的穷人,没有钱专养斗鸡,刻为木鸡互相斗玩。有人竟以斗鸡得宠,食朝廷俸禄。陈鸿笔下的“东城老父”贾昌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时人编为诗歌,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虽为小说家言,也有八九分实在。高宗时,诸王喜斗鸡,王勃任沛王李贤修撰,为其戏作《檄周王(李显)鸡文》,以供沛王戏耍。不料高宗得知此事,将王勃贬出沛王府,可知其时斗鸡风俗之盛。直到唐末僖宗李儇仍精于斗鸡。

唐初,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一诗,有“寒食东郊道”句,说明斗鸡场唐初还在郊外。唐代诗人宋之问曾有诗作《长安路》,对斗鸡场描述道:“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宋之问(约656-712),作为上元(唐高宗年号)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傍晚下班后经过斗鸡场,尚要夹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侧着身子,窥看斗鸡,可见当年“斗鸡场”场景之热闹非凡。再者,当时的“斗鸡场”在皇城内安上门内东不远,我们知道,皇城乃唐中央统治机构所在地,一般普通百姓(包括中下级官员)是难以入内的。唐德宗时诗人张仲素,在他的《春前曲》中所云“先占斗鸡场”,当指今日“大吉昌巷”所在地。

张大千斗鸡图,现藏于成都博物馆

前述唐玄宗“治鸡坊于两宫间”,则说明“斗鸡场”应在“两宫”间,而“大吉昌巷”所在地,正好处在太极宫(西内)与兴庆宫(南内)之间,恰巧在安上门之内东边不远有一片空地,遂于此建立起“斗鸡场”,这也就成了如今“大吉昌巷”的滥觞。唐末韩建以皇城为新长安城,这里的斗鸡场逐渐衰微,慢慢消失,成为居民坊里。

唐代朝野疯狂的斗鸡游戏,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遣唐的日本僧人、留学生及外交使节,中国的斗鸡游戏,就是在这个时候,随同上述日本客人东渡扶桑,并很快在日本宫廷盛行开来。日本平安时期(749-1192)成书的《荣华物语》有对宫中斗鸡的描绘,反映了斗鸡传入日本后,在皇宫中游戏的状况。尔后,斗鸡游戏流入民间,在民众中大盛起来。在许多传世的日本传统浮世绘中,斗鸡是较为常见的题材。

在我国,唐末以后,斗鸡游戏逐渐流入民间,在宋、元、明、清各朝,都不曾止歇。南宋时,临安有一“蒋苑”,为一小巧园林,“方圆不过两亩,而花木匼匝(周围环境),亭榭奇巧。”春时,“立标竿射垛及秋千、梭们、斗鸡、蹴鞠诸戏事,以误宾客。”这是把斗鸡等作为一种“旅游设施”安置园林中,“以误宾客”。我看今人可以效法。

开封清明上河园大宋斗鸡场景

清人李声振有《斗鸡》竹枝词,述都门民间斗鸡,词曰:“红冠空解斗千场,金距谁堪冠五坊? 怪道木鸡都不识,近人只爱‘九斤黄’。” (“九斤黄”是一种体重能长到约八、九斤的黄色雄鸡)。

古时斗鸡有场,场中设旗,斗时摇旗击鼓,真如两军对阵一般。宋人梅尧臣诗句“斗鸡旗底逢逢鼓”就反映了斗鸡时是要擂鼓助威的。当时演奏鼓乐助兴完全有可能,故“大吉昌巷”有鼓乐社流传至今,兹不赘述。

不仅如此,连所斗之鸡也被武装起来了,从春秋时起,斗鸡就用了所谓“金距”“介(芥)羽”。前引《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季、郈之斗鸡。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文中,季,指季平子;郈,指郈昭伯,都是春秋末期鲁国的贵族,这次因斗鸡而反目,季平子以势压人,侵占了郈昭伯的土地以扩建房舍。当然了,季氏、郈氏的纠纷实质上是春秋末期贵族之间互相倾轧的表现,因斗鸡而占地,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二人斗鸡时。“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是什么意思呢?

清明上河园之大宋斗鸡

所谓“介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把芥子(即芥菜的种子,黄色,有辣味)捣为细粉(俗称芥末),撒播于鸡翼上。芥粉味辣,两鸡争斗时,鼓动双翼,芥粉飞扬出去,对方的鸡因眼睛迷痛而无心恋战,不上三五回合,便败下阵去。梁简文帝《斗鸡诗》:“玉冠初警敌,芥羽忽猜俦”。刘孝威《斗鸡诗》:“翅中含芥粉,距外耀金芒”。都用了“芥”字;另一种说法,把“介”字解释为铠甲,古时“介”、“甲”通用,而“甲”、“铠”又通用。《吕氏春秋•察微篇》也曾记载季氏、郈氏那次斗鸡,注曰:“作小铠著鸡头。”斗鸡时,鸡头是对方重点啄咬的部位,因此,制小铠甲,以保护鸡头。两种解释法,可能古代都实行过。

所谓“金距”,也是一种外在的武器。什么叫“距”?据《汉书•五行志》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说通俗点,距就是雄鸡的腿的后面突出的像脚趾的部分,内有坚骨,外披角质鞘,是鸡在啄斗时的武器。金距,是嫌鸡距不够坚硬而用金属(一般用铁)制成假距,套在鸡距上,以增强战斗力。

这两种斗鸡的武装法,历代相沿。唐代诗人韩偓《观斗鸡诗》:“何曾解报稻粱思,金距花冠气遏云。白日枭鸱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金距、芥羽并用,可谓双管齐下,全副武装了。明代末年,有一位著名的文人叫张岱,他曾搞了一个“斗鸡社”。后来,当他回忆这段往事时十分得意,说朋友们常携古董、书画、文锦、川扇之类作为赌注,与他斗鸡,他的鸡装了金距,撒了芥粉,但仍不能取胜。前引清人《斗鸡》竹枝词,也说到“金距”,可见直至明、清时期,这种斗鸡“武装”一直未曾解除。

乡村庙会上的斗鸡

无论中国、外国,斗鸡都曾用于赌博。斗鸡场上,随着雄鸡羽飞头破,场下早已千金易主,甚至有因此而倾家荡产者,所以古今中外都有禁止斗鸡的记载。我国的斗鸡游戏,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逐渐消失了。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及某些省份,斗鸡游戏又有所重新出现。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因势利导,不可像对待“耍猴”一样,一律“禁止”,可以将它与旅游、民俗综合起来,加以规范,准其存在,因为斗鸡是一种文化,一种游戏,有一定的娱乐性,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果令其消失,实在可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