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玩长了,能听到不少圈子里的行话。这些话有的普通人很好理解,比如“瞎活”,就是买错的东西;“新活”,就是新“出锅”的货。
再如“打眼了”“捅炸了”“吃饼了”、让人“拴驴”了······这些行话,虽然有的开始只在各个小圈子里使用,但因为形象上口,扩散的速度很快,在吃饭聊天时就传播开了。
一位朋友,有浓重的河北口音。一起逛市场,经常忍不住对某件东西做出评判:“这瓶,是新捏”(他想说“新的”,但“的”总说成“捏”)。于是“新捏”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又把它简化成一个“捏”字,成了暗语。一件东西拿起来看,同伴轻轻说声“捏”,就明白了。如果直接说“这是新活”,让卖主听见不高兴。
京城有句用得很广的行话,叫“一汪水”,流传已久。意思是这东西不仅是老的,而且干净漂亮。很早以前,我曾经为一块浪琴古董表去洗油,一边等着一边闲聊,就问,这表机器还行吗?那是位卖古董钟表兼营修理的老头,回答就是这三个字:“一汪水”。
曾买过一只红木镜支,包浆好,白铜饰件是“原来当”,并且完整。砍价时费了老劲儿,千把块钱的分歧就是凑不到一块,我给8000,人家要10000,最后给到 9500都不行,500块钱就是不让,一堆人围观。这时有人悄悄拉了拉我的衣服,一看是熟人,他低声说:“一汪水的东西,你差那500块吗,再不接我可接了。”
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京城古董圈开始流行起一个词,叫作“开门”。
“开门”是句肯定语,常听到的话比如:“这东西不用研究,开门老”或“这货还用看吗,开门!”总的意思是对某件东西给予极为肯定的评价——保证没问题。
至于“开门”一词是怎么演变来的,不得而知。有一次北京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艺术品鉴定节目里,一位专家也称一件器物“开门”,然后补充了一句:“开门见山”。但我觉得说“开门”是由“开门见山”而来,似乎有点牵强,当然“开门见山”有显而易见、无遮无挡的意思,形容“这东西不用再细看了,已是一览无遗”,这也有一定道理。但北京俚语里喜欢说吉祥话的习惯是不是也会掺在这“开门”里呢,比如说“这东西没问题,是难得的好物件,你算买着了,“开门见喜'!”
多年来,还有一个字用得很多,那就是“盘”。经常有人讲“这东西不错,就是缺“盘””;或者“这东西我“盘”了5年了,瞧,浆儿出来了。”“盘”,是动词,基本上是经常维护,经常擦拭,经常把玩,经常摩挲的意思。一只手把件,经历常年手揉脸搓,手汗脸油浸润研磨,把老的包浆“逗”出来,把风干土咬的皴劲儿收拾肉透了,这就是“盘”。但“盘”字的来源却不得其解。
咱们不是研究语言学和民俗学的,不能像赵元任先生能把每句俗话的来龙去脉都讲出来,但古董圈里的行话,一会儿冒出一句,一会儿冒出一句,简洁形象,无可替代,确实挺有意思。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