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并不是恐龙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成为化石,只有恐龙体内的硬体部分,主要是骨骼和牙齿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硬体的成分不同,它们保存下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越硬就越容易保存下来。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磷灰石,非常坚硬,所以非常容易保存下来。
由于地壳运动,恐龙被越埋越深,并且周围的土或沙粒逐渐被压实,有些熔点低的小颗粒融化了,泥沙就变成了岩石。由于地下的温度很高,恐龙硬体或骨骼的成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首先是恐龙的软体很快被溶解了,恐龙骨骼和周围的围岩通过高渗进行成分交换,就像我们腌咸鸭蛋一样,盐通过蛋壳上的微细孔进入鸭蛋内使鸭蛋变咸,地下水的所挟带的矿物质也会与恐龙骨骼内的有机质进行交换。使骨骼的成分彻底发生改变,由于这种交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物质交换,恐龙骨骼内的成分和周围的岩石趋于一致,可是形状却保存了骨骼的形状。科学家们把这种由生物骨骼经过石化过程变成的“石头”叫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