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古时期
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二、商周时期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但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1.刀币: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
2.环币: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
3.蚁鼻钱:是楚国流通使用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
4.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四、秦汉时期
秦半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五、两汉时期
五铢钱: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五铢钱也是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六、隋唐时期
1.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
2.唐高祖武德年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七、宋元时期
1.北宋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2.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
八、明清时期
1.明朝时期,主要用银量充当货币。明朝万历年间,银元开始流入中国。
2.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
古代钱币的种类都有哪些:
1、实物货币。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而最初的交易媒介是实物货币。在殷周时期,除了称量的铜币外,还有很多实物货币:农具、珠玉、布帛、龟甲等,当然主要是贝。贝也有骨、石、陶、蚌、金等仿贝。宋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2、铅质货币。铅质的钱,早在汉代就有了,但未在市场上作为通货。五代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开始在市场上流通。南汉刘龚铸有“乾亨重宝”铅钱,这种钱后来在广东一带常有出土。
3、铁质货币。铁钱最早于西汉,考古曾出土过四株半两铁钱实物。宋代时铁钱种类极多,有年号和大小的复杂区分。自清咸丰
年间下令停铸铁钱后,政府便不再用铁铸钱了。
4、古代黄金货币。古籍记载商周时就有黄金货币了。秦、西汉都一直延用黄金币,东汉时黄金大为减少,从此黄金逐渐失去其法定的货币地位,由于黄金价值上涨,人们多以黄金做成装饰品或其他艺术品,使之贮藏功能获得重要地位。唐宋时代一直没有恢复黄金的法定货币地位。
5、古代白银货币。春秋战国时代
最早使用银币,那时的银货币有布状、版状和圆饼状。秦始皇
统一货币后,下令不许以白银为货币。魏晋、隋唐有少量银币,到了宋代白银使用范围和数量大大增加,白银在流通领域地位超过黄金。宋后期又下令废止,元代以纸币为普遍,明代之后白银又渐渐成为普通用的货币。清代货币以银为主,以铜为辅。清末至民国,各地还多有银币发行,品种繁杂。
6、古代的纸币。北宋
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以使用纸币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
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用桑皮纸为钞料,一贯钞高一尺、宽六寸,是我国最大的纸币。清初不印纸币,后由于国家困难,印发“户部银票”,简称“官票”。以后又发行“大清宝钞”,简称“宝钞”,面额复杂,很快就急剧贬值。到咸丰末年、官票已成废纸,宝钞一贯仅值二三文。同治
以后,停止使用纸钞货币,仍行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