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宋朝庆历年间兴学开始
海南各州县出现官办儒学
除了官办教育外
各种各样的书院
在海南古代教育发展史上
也是功不可没
甚至可以说
各种层次的书院
是海南获得“海滨邹鲁”这一美誉
的重要构成
海南书院
或者是因为景仰先贤而倡建
或者名贤为回馈家乡而创办
或者是地方名宦矢志教育而倡办
它们共同书写着海南古代教育传奇
琼台书院。资料图
秉承先贤遗风倡建书院
在海南文化发展史上,不少贬官流臣为弘扬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王义方、苏轼、胡铨等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后来,海南人民秉承这些先贤遗风,倡建各种书院,一方面向先贤表达景仰之情,另一方面则继承其衣钵继续推动海南教育。
苏轼谪居儋州三年,极大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尤其是姜唐佐、符确等人得到苏轼的亲自指点,先后成为海南见之史载第一位举人和第一位进士,实现海南科举史上的“连破天荒”,从而传为佳话。后来人们在苏轼讲学的地方建起东坡书院。
载酒堂原本只是儋州名贤黎子云的一处居所,因为苏轼的缘故,成为谈学论道的重要场所。后来,载酒堂成为人们缅怀苏轼功绩的重要场所,得到不断修缮。元朝时,当地政府将载酒堂改建为学宫。明朝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载酒堂更名为东坡书院。琼州也曾建有东坡书院。
此后,琼州、儋州不少地方官都对东坡书院的运营、发展、扩建予以了相应的支持,从而使得东坡书院的影响越来越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儋州进士(也是海南最后一位进士)王云清主讲儋州东坡书院,栽培出不少优秀人才。清朝末年,因为学制改革,东坡书院改为农学。至今,修复一新的东坡书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著名的文化旅游名片。
绍兴年间,抗金名臣胡铨被贬吉阳军,在路过临高时受县令谢渥邀请,在茉莉轩向全县士子讲授《春秋》,从而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得到胡铨指点的戴定实后来成为临高历史上第一位举人。人们为了怀念胡铨对当地教育的推动,先后创办了茉莉轩书院、澹庵书院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茉莉轩书院演变为当前的临高中学,依然是地方教育重地。
五公祠中胡铨塑像。资料图
名贤感恩家乡创办书院
明清时期,海南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不少读书人通过努力考中进士,并在朝廷担任官职。比如丘濬在中进士后走向仕途,最终成为“明朝文臣之宗”,还开了有明一代以尚书身份进入内阁的先河。张岳崧考中探花功名,嘉庆皇帝连连感叹“何地无才”。这些饱学之士,带着感恩的心理,先后在家乡创办各种书院,为地方教育奉献自己的心力。
由贡生陈文徽倡建的桐墩书院是明代海南最早的书院之一。陈文徽在琼州城东得一高墩,土地肥沃,溪流环抱,风景优美,因此积土成山,种植桐树,以作制琴材料,并于山麓筑室藏书,命名为“桐墩书舍”。后来影响越来越大,桐墩书舍更名为桐墩书院。丘濬曾作《桐墩记》予以赞美:“弦诵之声,将由是洋洋乎四海之间,而旁洽洽远迩耶。”
有“岭南人士之冠”并撰写正德《琼台志》的唐胄出生在琼州城东的攀丹村,他在弃官返回故里之后,创办养优书院,作为读书、教学之所,在地方教育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唐胄号西洲,王弘诲将其更名为西洲书院。
说到海南教育,自然不能不提王弘诲。他除了著名的“奏考回琼”使得众多学子受益外,还身体力行创办了尚友书院。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担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弘诲在定安县儒学射圃地创建书院,取“好仁者无以尚之”,命名为“尚友书院”。在致仕归隐后,王弘诲将全部心力投入到尚友书院中。后来人们在尚友书院原址建成定安中学。
被称为“一里三贤”之一的许子伟,据传年少时被儋州郭岐山夫妇收为义子。他曾暗暗发誓说,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一定要在儋州出资建立义学,回报养育之恩。万历十四年(1586年),许子伟考中进士,走入仕途,真正出人头地了。在辞官归琼后,他兑现自己的诺言,创办了儋耳义学,后来还创办德义书馆。许子伟感恩儋州、回馈儋州的做法,受到儋州百姓的推崇。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儋州知州韩祜因为景仰许子伟,特地寻访义学旧址,并捐资重建,命名为“丽泽堂”。道光七年(1827年),在许子伟创办的儋耳义学的基础上,丽泽书院得以创建,成为儋州地方教育的重要场所。
位于文昌铺前的溪北书院是清末海南最有名的书院之一,是由海南名贤潘存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倡建,并得到雷琼兵备道朱采和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支持。潘存是著名书法家,还曾向朝廷提议“琼州改建行省”,是倡导海南建省第一人。修建溪北书院后,潘存购藏了许多书籍,勉励年轻人勤勉读书,并亲自撰写堂联。溪北书院至今还保存其手迹:“学问无他,求益乎身心家国天下;载籍极博,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这是他对后人的期望,也是他终其一生的写照。溪北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宦矢志教育倡办书院
海南历史上有不少地方官员较有作为。他们大多为饱学之士,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因此非常重视教育。这些官员除了重视州学、县学的建设和改造外,还投入相当的精力创办书院,甚至亲自主讲书院,为地方教育贡献了力量。
明朝成化年间,担任御史的涂棐曾两度到海南巡视,大力推崇儒学教育,下令整顿和扩建府、州、县学,并兴建社学,并为琼州府学的扩建捐款,获得很高声誉,被海南百姓敬称为“涂公”。他还亲赴儋州专门为薛远建立“尚书坊”牌坊。成化九年(1473年),涂棐在琼州府治西侧创建书院,取“文教大同”之意,因“文同则治同”,最终实现“天下一家,华夷一统”,命名为“同文书院”。一时之间,同文书院吸引了很多海南子弟前来攻读。
最早建立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蔚文书院,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海南古代书院历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文昌知县贺沚倡导,在乡绅曾应期、林有鹗、林有鸣的捐助下,建立玉阳书院。玉阳书院实行开放式教学,广邀名贤前来讲学,如王弘诲、许子伟等都曾在此讲学,从而获得极高的声誉。清雍正九年(1731年),广东学政姚文田视学粤,发现玉阳书院已经破败不堪,因此筹资予以补修扩建,从而使其面貌焕然一新,“识者咸卜人文蔚起焉”,因此更名为“蔚文书院”。同治八年(1869年),蔚文书院再次扩修,规模更大。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进行学制改革,蔚文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期又变成县立中学。
享誉中外的琼台书院虽然不是海南历史最长的书院,但是见证了海南教育发展。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进士出身的焦映汉被任命为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到任后,焦映汉先后赴各县巡视,还先后瞻仰奇甸书院(由丘濬创建)、东坡书院等,出于对苏轼、丘濬、海瑞等人的景仰,又深感海南教育的落后与衰败,决定筹建书院。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于琼州府城中心的书院落成,焦映汉将其命名为“琼台书院”,其意义有三:其一,琼台系琼州别称,体现府立性质;其二,琼台系丘濬别号,有向先贤致敬之意;其三,与当时执掌全岛军政大权的道台、镇台合称为“琼府三台”,以示对教育的尊崇。嘉庆四十年(1809年),曾在琼台书院攻读的定安人张岳崧考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将海南科举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后,琼台书院先后更名为琼州府中学堂、琼崖中学堂等。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琼台师范学校,后又升格为琼台师专,现为琼台师范学院。在三百年发展史上,琼台书院为海南培养了大量人才,被誉为琼岛人才的摇篮。
原标题:
海南古书院:弦诵声,洋洋四海间
记者:曾庆江
来源: 海南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