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义为兄弟排行次序第三,如伯、仲;引申含义为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如叔父、大叔。
在日常使用中,“叔”常做形容词,表示末、衰,如叔世。
字源演变
“叔”,最初见于金文时代,“叔”的本义是“拾取”。金文的字形像一只手在豆株下面拾豆粒的样子。后来借为叔伯的“叔”。后逐渐见于金文,说文,秦系简牍,最后演化为楷书简化版的“叔”。
1、叔(拼音:sh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是捡拾,也通“菽”,指豆类植物。后假借为伯叔的叔,即父亲的弟弟,又指丈夫的弟弟,还指在兄弟排行中比伯、仲小,居第三位的。
2、叔其它解释:
(1) 称父亲的弟弟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叔伯姆(妯娌);叔翁(父亲的叔父,即“叔祖”)。或常用于对男性年长者(如对家庭的密友)的客气的亲切的称呼。如:叔侄;大叔;对中年男子的尊称。犹言“阿叔”
(3) 女性对其丈夫的弟弟的称呼
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鲁迅《祝福》
(4) 又如:叔舅(母亲的弟弟;周天子对异姓小邦诸侯的称呼);叔丈人(妻子的叔父);叔丈母(妻子的婶母);叔郎(丈夫的弟弟,即小叔);叔妹(丈夫的妹妹;即“小姑”);叔姑(丈夫的叔母,即“婶婆”)。